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牙周炎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比较医学科完成。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正常饲养;B组,单纯牙周结扎;C组,单纯高脂饮食;D组,牙周结扎+高脂饮食。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同时,取大鼠下颌第一磨牙做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1)牙周结扎大鼠磨牙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2)各组大鼠血清T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大鼠血清CHO、HDL-C和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大鼠,且D组大鼠血清CHO浓度高于C组(均P〈0.05);C、13组HDL-C和LDL-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脂喂养和磨牙牙周结扎可建立高脂血症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牙周炎可致高脂饮食大鼠血清CHO浓度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78例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诊疗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78例手足口病患儿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常规白细胞(WBC)数(7.93±3.24)×109/L,其中白细胞正常者217例(78.06%),白细胞升高者54例(19.42%),白细胞下降者7例(2.52%);②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4.13±45.13)U/L,其中升高者11例(3.9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21±36.98)U/L,其中升高者99例(35.6%),乳酸脱氢酶(LDH)(282.3±135.2)U/L,167例(60.07%)升高,肌酸激酶(CK)(98.4±85.6)U/L,9例(3.23%)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24±12.12)U/L,188例(67.63%)升高。结论WBC、ALT、AST、LDH、CK和CK-MB联合检测对临床及早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2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脉检测,分析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260例体检者中的baPWV异常者1248例(29.30%),其中轻度增高者624例(14.65%),中度增高者512例(12.02%),重度增高者112例(2.63%),统计学分析显示baPWV与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性别(男性)、高龄密切相关(P<0.01)。结论baPWV可作为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卫校的早期评价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超声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内斑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患者(P<0.05);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以B、C级斑块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以对冠心病进行预测,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目的讨论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结论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抗凝,所以A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PC减低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有血栓形成增加的倾向。血浆PS减低为蛋白s缺乏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凝血障碍)原因所引起的血栓病。其临床特点是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者以静脉血栓为多见。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中肺损伤的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的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的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在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的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的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城区肾综合症出血热(EHF)患者发病情况,为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治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对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疑似病例标本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检测。方法收集2009-2011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标本共42份,其中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阳性13份,阳性率为26.2%;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主要集中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年龄19-40岁。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男11例,占0.33%;女2例,占0.22%。发病时间分布春、夏季节(3月份-7月份)均有病发生。流行高峰出现在6月份,0.62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