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损伤控制理论的抢救原则,即早期在局麻下行锥孔简单减压,后再急诊行Ⅱ期确定性手术。结果:本组GCS评分在3-5分者预后良好率为58.3%,中残率为16.7%,重残率为8.3%,死亡率为16.7%。GCS评分在6-8分者预后良好率为39.1%,中残率为17.4%,重残率为13.0%,植物生存率为8.7%,死亡率为21.7%。结论: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的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的抢救原则可尽早解除脑疝,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征象与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58例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偏移程度、脑室脑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各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58例患者,术后死亡及生存患者在硬膜下血肿厚度、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中脑CT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结构偏移程度、脑室脑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对预后情况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硬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在病房应用软通道微创术抢救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方法,探讨此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3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均行软通道微创穿刺外引流术。结果大部分患者能短时间减轻颅内压及脑疝病状。结论在病房行软通道微创治疗引流减压能够给进一步开颅血肿清除术提供有效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传统手术,观察组选择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分析颅内减压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昏迷程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以及昏迷程度、颅内减压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患者实施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简称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笔者收集了近三年18例经CT和手术治疗的硬膜下血肿病例。目的通过对18例硬膜下血肿的诊断综合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技术。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既往有外伤史11例,不明确有外伤史7例,头疼、头晕15例,精神反应迟钝1例,言语障碍、肢体肌力减弱2例。方法采用CEHispeedDual全身CT机扫描,以OM为基线,层厚与层距均为7mm,扫描时间为2.0S。CT检查结果血肿少数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多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呈新月形10例,梭形5例,其余为双凸形及不规则形。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是外伤后3周形成的血肿。是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延续。但也有学者指出,慢性硬膜下血肿只是轻微颅脑外伤或无外伤史,不伴有脑挫裂伤。认为它并非是急性硬膜下血肿演变而来,其出血多系桥静脉撕裂,血液缓慢溢入硬脑膜下腔所致。硬膜下血肿由于形成时间不同,其形态和密度变异较多。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下例五种征像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1)单侧脑沟脑裂变窄,甚至消失。(2)密度改变或脑内病变不能作出合理解释。(3)白质挤压移位征。(4)移位不明显。而临床重的病人。应考虑双侧硬膜下血肿的存在。(5)对移位不明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病人,应行增强扫描,血肿硬膜呈点状或线状强化,同时有灰白质界面内移,有条件作磁共振则更为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