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Amplatzer封堵器VSD封堵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VSD有效、安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ACS是一种以腹内压(1AP)升高为特征并伴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证候群。腹内压力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升高程度基本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因此作为护士只有了解了分级及测量方法,才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 标签: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在不同空气湿度下采用三氧消毒机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应用空气平板沉降法微生物采样,在相对湿度>70﹪和<50﹪两种条件下,观察其消毒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对三氧消毒机杀菌效果在试验条件下无明显影响,但在停机后,相对湿度高>70﹪,细菌数回升慢,保持效果稍好;相对湿度<50﹪、空气中菌数回升快。结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湿度监测尤为重要,每天至少消毒两次。

  • 标签: 三氧消毒机 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室间隔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成功率高的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术前指导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健康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于体质差、病情较重、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增加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输入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术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并降低液黏稠度,减轻右心负荷。

  • 标签: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165例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患者中并发症共发生19例,对此作回顾性分析,将19例并发症患者分为术中、术后1月内(撤出输送系统后)、术后1月后(出院后随访2.5年)。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8.79%(163/16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51%(19/165)。术中发生并发症7.27%(12/165),包括心律失常3.63%(6/165),释放封堵器后残余分流3.63%(6/165)。术后1月内并发症7.27%(12/165),术后残余分流3.63%(6/165),其中术后发生溶血2.42%(4/165);术后1-3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8%(3/165);股动静脉瘘1.2%(2/165);肾动脉瘘0.6%(1/165)。术后1月后并发症1.2%(2/165),残余分流0.6%(1/165);感染性心内膜炎0.6%(1/165)。我院自开展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以来,未发生主动脉瓣返流、封堵器脱落、心脏压塞、三尖瓣损伤、二尖瓣损伤、医源性VSD。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发生并发症后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严格地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时无菌手术切口的不同换药时间闰隔的研究,探索佛山市在全年最潮湿季节里切口最佳的换药时间间隔,为今后的临床换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2年我科在2~4月将172例下肢I类切口住院病人分为三组。每组病人病情无明显差异,第一组58例每天换药一次,第二组57例每2天换药一次,第三组病人57例每3天换药一次,三组病人均于术后第11天拆线,并对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换药费用、病人换药时疼痛反应程度、病人伤口皮肤瘙痒情况、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三组病人的对比分析认为潮湿季节切口换药每2天一次最为合适。结论每2天换药一次既可以节约费用、解决皮肤瘙痒甚至切口表面细菌繁殖问题,又解决了换药过于频繁引起病人的疼痛不适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潮湿气候 换药间隔 伤口愈合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螺旋)电极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安置永久性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主动电极组),20例用被动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比较两组近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各参数比较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RVOTS起搏心室激动的电同步性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改善患者近期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起搏 心室电同步性 近期心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室间隔缺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VSD封堵术已趋成熟,对其并发症及安全性,其术后的护理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应用降温毯患者压疮形成及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8例应用降温毯患者按床号分为A、B两组,在应用气垫床的同时分别采取2小时、4小时翻身一次,观察患者压疮形成及降温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压疮形成无显著差异(P>0.05),降温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降温毯患者延长至4小时翻身一次,可以提高降温效果而不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降温毯 翻身 间隔时间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4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平均年龄(25.6±12.3)岁,术中超声引导和检测封堵闭合ASD的全过程,术后即刻、5天、3月、6月、1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3例(92.8%)ASD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即刻、5天、3月、6月、1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7.7%)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患者在心脏超声检查时缺损的前缘径<5mm,封堵失败。结论经导管植入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脏手术22例的治疗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用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或心脏不停跳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后4-6h拔除气管插管,术后2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5~7d出院。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引起空中乘务员体检中对青年女性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视。方法汇报2011年度某航空公司乘务员招聘体检所发现的3例房间隔缺损。结果房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成年人先心病,尤其女性,空中乘务员招聘体检时此类疾病时有发现。体检医师应当在对此疾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认真鉴别并加以排除。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体格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3例完全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体会,分析手术要点,探讨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63例,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血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腋下打孔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胸壁打3孔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5-43min,平均(34±9)min。体外循环时间45-78min,平均是(55±19)min;术中扩大切口2例,术后二次止血1例,房缺残余漏1例,股动脉断裂1例。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的,符合现代健康理念。

  • 标签: 完全电视胸腔镜 微创 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外周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观察与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5例小儿肠套叠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33例复位成功,2例复位失败即转手术治疗成功。结论加强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分析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配合措施。结果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顺利的完成了修补术,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有助于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顺利进行及成功。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修补术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