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生活水平。时间内的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治疗AIS的重要方法。机械取栓的时间从最初的6 h延长到24 h,时间的拓展,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但超过24 h时间的一些患者经过严格的多模态评估后进行机械取栓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单纯用时间评估机械取栓的适应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使用时间并结合组织的特点,去评估机械取栓的适宜人群,越来越被推崇。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时间窗 组织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 方法 : 选取 52 例高血压脑出血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抽取时间段介于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对照组( n=2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 6h 内进行微创手术,观察组( n=2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 6~24 内行微创手术,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两组患者 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颅内感染以及肾功能衰竭发生率、 SSS 、 MRS 评分。 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 6~24h 行微创手术治疗, SSS 为 33.46±6.25 分、 MRS 为 8.69±3.22 分,对照 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 6h 内行微创手术治疗, SSS 为 28.42±6.03 分、 MRS 为 6.23±2.12 分,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 P < 0.05 )。 结论 : 在 6~24 h 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机体神经功能。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时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超时间(发病时间为4.5~8.0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中42例患者经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替罗非班治疗(经微导管动脉泵入负荷量替罗非班,并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量48 h)及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组),对剩余42例患者于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同时依据急性梗死部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24)与后循环梗死组(n=18),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8%),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94.76±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梗死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比例(94.44%)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间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其疗效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更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替罗非班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骨开颅与传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74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双盲随机法 分为对照组( 37 例:传统手术 )与实验组( 37 例:小骨开颅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明显( P<0.05)。实验组患者 术后 3 个月复诊 治疗总有效率( 97.29% )比对照组高, 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手术 传统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CT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CTPA确诊的45例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分别应用常规纵膈及常用调节、常规纵膈+调节观察肺栓塞的位置(段以上、段及段以下)及阳性血管数,以纵膈联合调节检出的肺栓塞作为金标准。比较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重建(VR)三种后处理技术对不同位置的肺动脉显示率,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段及段以下肺栓塞,单独使用调节的漏诊率低于单独使用纵膈,分别为3.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对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优于MIP及VR影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CT窗技术 后处理技术 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开颅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骨开颅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ADL分级为II级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V、V级者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复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骨开颅显微手术能够显著提高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大骨瓣开颅术 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骨开颅术后血肿复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急诊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患者413例(一般发病4 h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仔细止血,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积极监控血压,维持血压在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术后复查显示原血肿腔血肿复发22例,血肿量30~50 ml。血肿复发患者分别行再次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经皮定位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评价患者手术效果并做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所有血肿复发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半年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情况。结果微创穿刺患者术区脑组织密度情况明显较再次开颅者相应图像密度更接近正常。术后1个月时GCS评分情况: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6例患者中GCS评分为7分者1例,8分者1例,9分及以上4例;再次行血肿经额部定位穿刺术的16例患者中GCS评分为7分者1例,8分者2例,9分及以上者13例。随访半年后,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6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4例,Ⅲ级1例,Ⅳ~Ⅴ级1例;行血肿经额部定位穿刺术的16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12例,Ⅲ级2例,Ⅳ~Ⅴ级2例。结论经额定位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技术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骨开颅术后原术腔血肿复发治疗的有益补充。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经额定位血肿微创穿刺引流 血肿复发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小骨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显微镜进行小骨开颅手术, 经皮层造瘘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术后立即复查头颅 CT, 显示手术清除血肿量 >75%。所有患者随访 3个月~ 1年, 按日常生活能力( ADL)分级进行统计与评价, 恢复良好率为 75%。结论 显微镜下小骨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 疗效好, 创伤少, 可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开颅手术;显微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croscopically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operated by microsurgery with small bone window, and the hematoma was removed by microsurgery through cortical fistulation. Results in 28 patients, CT scan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hematoma removed was more than 75%.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to 1 year. According to ADL classification, the recovery rate was 75%. Conclusion microscopically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t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less trauma, which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辅助生殖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胚胎反复植入失败仍是有待解决的难题,提高植入率的关键在于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的同步以及对胚胎具有最大容受性。由于种植时间存在个体性差异,故精准地判断胚胎植入的最佳时机是目前辅助生殖领域的难点及热点。以往的研究多通过经阴道超声、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活检等方法来判断子宫内膜种植的时间,但均存在一定的误差。近年来,现代分子基因诊断及微阵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学者也将其应用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种植的判断,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现就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ERA)的基本情况、临床应用、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不孕症患者的个体化胚胎移植(pET)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 种植窗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个体化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小骨开颅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本院接受的 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段为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小骨开颅术与微创穿刺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 77.27% ), P<0.05。观察组术后各 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比于小骨开颅术,微创穿刺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更理想,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术 微创穿刺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某院的财务报表数据,探讨2013-2018年间固定资产的增长、技术进步及劳动投入的增长对医疗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索洛函数对某院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技术进步和劳动投入对医疗收入的影响分别为10.50%坏和10.34%,固定资产投入对医疗收入增长的影响最小,为5.47%。结论技术进步和劳动投入是医疗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够突出,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科室人才培养,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发挥技术进步优势,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 标签: [] 索洛函数 医疗收入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症状和手术时间对血管内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急性B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其中12例为9~15分(轻中度),18例为6~8分(重度),12例为3~5分(特重度)。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时间),17例为0~6 h、16例为>6~9 h,9例为>9~24 h。术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术后36 h内复查头颅CT,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症状性脑出血。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其中0~2分生活可自理;4~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再通38例(90.5%),其中35例为mTICI 3级,3例为2b级;血管未成功再通4例(9.5%),2例为mTICI 2a级,2例为mTICI 0级。住院期间3例(7.1%)患者死亡,其中2例术后呼吸、心跳骤停,考虑因脑干功能衰竭所致;另1例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2.4%)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1~4个月)。术后3个月,39例患者中,20例(51.3%)预后良好,其中17例生活可自理;19例(48.7%)预后不良,其中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术前症状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现特重度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9,95% CI:0.004~0.404,P=0.007)。结论初步推测急性BAO患者的术前症状为特重度,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差;而手术时间不是影响血管内治疗急性B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栓塞,治疗性 预后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CRAO患者157例15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0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54.87±12.12)岁,平均发病时间(65.66±67.44)h。所有患者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采用FFA测量患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 )及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FT )。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2.44±0.46,平均A-Rct、FT分别为(27.72±9.78)、(13.58±14.92)s。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发病3~72 h组、发病73~240 h组,分别为115例和42例。两组患者年龄、A-Rct及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7、-1.242、-8.990,P=0.844、0.369、0.369);F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2 ,P=0.000 )。发病后3~24 h、25~72 h、73~96 h、97~120 h、121~240 h进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同治疗时间患者的年龄、A-R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88、6.679,P=0.253、0.246);FT、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50、71.378,P=0.000、0.000 )。治疗后24 h复查FFA,治疗后30 d复查视力。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A-Rct、FT及BCVA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计量资料均数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χ2检验。发病时间与治疗后A-Rct、FT缩短时间及logMAR BCVA差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24 h ,患眼A-Rct、FT分别为(19.64±6.50)、(6.48±7.36)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6、-14.703,P=0.000、0.000 )。治疗后30 d,患眼logMAR BCVA为1.72±0.76,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0,P=0.000 )。不同治疗时间的患眼治疗前后A-Rct、FT缩短时间和logMAR BCV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8、24.200、104.388,P=0.030、0.000、0.000 )。发病3~72 h组和发病73~240 h组患眼治疗后A-Rct缩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297);FT缩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P=0.000);logMAR BCV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 ,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与治疗后A-Rct、FT缩短时间均无相关性(rp=-0.040、-0.081,P=0.436、0.115 ),与logMAR BCVA差值呈负相关(rp=-0.486,P=0.000 )。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经脱水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以及脑保护等治疗后好转。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发病3~240 h内的CRAO有效,A-Rct、FT均缩短,视力提高;但随着溶栓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降低,72 h内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到 2020 年 3 月来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清除的方法,观察组采取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将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运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对小骨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有效率。方法:在2017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共有46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3例。给予参照组开颅手术,给予实验组小骨微创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相比于参照组,优势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AD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小骨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小骨微创手术明显具有优势,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都较好,建议在临床上优先选择。

  • 标签: 开颅手术 高血压 小骨窗微创手术 脑出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常规组(传统开颅术)、研究组(超早期小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每个组41例。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 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与小骨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20年5月,将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用小骨开颅术治疗,实验组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治疗,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天、14天、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 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 小骨窗开颅术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测内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24~72 h是否发生HT分为转化组(n=28)与非转化组(n=52),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转化组与非转化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脑梗死病史、起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后24 h舒张压及溶栓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OR=2.995,95%CI:2.142-5.315)、溶栓前NIHSS评分(OR=3.459,95%CI:1.988-6.547)、溶栓前血糖(OR=10.135,95%CI:6.457-13.631)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OR=2.319,95%CI:1.346-3.247)为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时间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若未有效控制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可致发生HT的风险增高,可作为预测H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时间窗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3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3~24 h内手术)、急性期组(发病24~72 h内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术后14 d肌力和意识改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再出血情况。结果超早期组中低、中等、高血肿清除率患者分别为11例(84.6%)、2例(15.4%)、0例。早期组中低、中等、高血肿清除率患者分别为20例(33.9%)、32例(54.2%)、7例(11.9%)。急性期组中低、中等、高血肿清除率患者分别为8例(30.8%)、14例(53.8%)、4例(15.4%)。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较超早期组患者好。术后14 d,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患者中肌力改善者所占比例高于超早期组,早期组患者中意识改善者所占比例高于超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早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超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患者共4例,其中超早期组1例,早期组3例。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24 h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时血肿清除情况较为理想,术后恢复相对较好。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CT灌注成像所定义的基线核心梗死的可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完成溶栓前颅脑多模式CT和溶栓后24~48 h多模式MRI复查。基于CT灌注图像利用MIStar软件定量评估基线核心梗死体积[相对脑血流量(rCBF)<30%的低灌注区],同时基于复查的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评定最终的核心梗死体积。本研究中将基线核心梗死体积-最终核心梗死体积≥5 ml定义为基线核心梗死具有可逆性。比较分析核心梗死可逆组和不可逆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核心梗死可逆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7例AIS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实现血管再通64例(66%),基线核心梗死可逆51例(53%)。实现血管再通的患者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ONT)<3.0 h、3.0~4.5 h、4.6~6.0 h和>6.0 h组表现核心梗死可逆性的比例分别为76%(26/34)、71%(17/24)、2/5和0(0/1),而在责任血管未再通组也有6例患者出现了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中ONT<3.0 h组4例(4/12),3.0~4.5 h组2例(2/12)。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发生可逆性梗死的体积大小与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大小呈高度正相关(r=0.805,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NT和血管再通是核心梗死出现可逆性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rCBF<30%)所定义的核心梗死不适用于发病时间6.0 h之内的患者,如能在该时间内实现闭塞血管的再通,大部分患者可发生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影响因素除血管再通状况还包括高血压病史和ONT。

  • 标签: 卒中 核心梗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