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精确法透视在MIS-TLIF减少辐射暴露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需要进行MIS-TLIF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选用传统的定位法透视,观察组患者选用精确法透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检查和手术中的透视时间、X射线曝光的时间和次数以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检查过程中的透视时间为(10.25±2.44)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76±0.97)s,曝光次数为(5.7±1.78)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7.95±1.56)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1.87±0.55)s,曝光次数(4.69±2.04)次;术中的透视时间为(10.89±2.75)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12±0.77)s,曝光次数为(5.1±1.34)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28.13±4.3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4.78±1.24)s,曝光次数(9.76±2.18)次;观察组患者的总的透视时间为(20.54±5.89)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4.98±1.15)s,曝光次数为(10.7±2.54)次和手术总时间(1.5±0.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33.54±7.9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6.98±2.43)s,曝光次数(14.77±3.56)次和手术总时间(1.8±0.8)h。结论精确法通过术前的精确能显著降低术中的辐射时间,节约手术总时间,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在辐射中的暴露时间要显著低于传统定位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确定位法透视 辐射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临床效果,以指导科学治疗子宫肌瘤。方法从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均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术后跟踪随访,观察其子宫及肌瘤较治疗前的体积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内跟踪随访,患者均接受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小,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痛经、经期延长、经量过多、尿频、焦虑失眠等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大大减小,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值得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定位精度。方法选取本院患者60例作为样本,分为传统定位组与三维打印组两组。传统定位组采用CT辅助定位,三维打印组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定位。结果三维打印组定位误差(0.12±0.05)mm、一次穿刺成功率96.67%、治疗有效率96.67%、并发症发生率3.33%,与传统定位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定位精度较高,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治疗有效率,预防再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3D打印 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 定位精度
  • 简介:简易定位器制作及定位方法自1999年,我们应用自制的简易定位器及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及脓肿840例,均准确定一将废弃的5F造影用导引导丝50-60cm,剪成8-11根长5cm的小段,间隔0.5cm排成栅栏状,连接在一根宽5cm.长60cm的钕紧带上,即制成简易定位器(图1)。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穿刺抽液术 立体定位技术 颅内出血 脑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扫描技术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三维适形放疗前的肿瘤CT定位,观察其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接受CT定位扫描技术放疗,结果显示,头颅原发及转移性肿瘤,9例,鼻咽癌5例,食管癌16例,直肠与肝脏肿瘤2例,肺癌11例,宫颈癌4例,乳腺癌3例;均定位准确,病变组织明显缩小,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符合3DCRT的要求;结论CT定位扫描技术是3DCRT中精确的方法之一,不仅可以确定治疗靶区的中心位置,还可以确定放射野区对靶区的重叠区域,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CT 定位扫描 放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MRI应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定位时的误差大小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自制体模进行固定,进行MRI扫描,分别对X、Y、Z这三个方向的靶点距离进行测量,并与实际靶点距离进行分析对比。定位系统的误差就是实际靶点距离与测量靶点距离的差值。结果在X方向,相邻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Y方向,相邻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X方向,相对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Y方向,相对点的平均误差为(0.9±0.2)mm。各个标记层面间的误差不显著(P>0.05),数据间没有统计学意义。Z方向平均误差为(1.0±0.1)mm。结论本研究通过立体定向定位系统以及MRI,并用MRI对影像进行采集,以制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且在颅内以及头颈部肿瘤的定位精确性较高。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影像扭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引言推理机模拟领域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在一定的控制策略下,按照一定的推理方式,选取、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对用户提供的问题进行推理,以求得问题的答案或证明某个假设的正确性。推理机主要包括推理方式和推理控制策略两部分。

  • 标签: 推理机 IDSS 设计 集成 喷雾 农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小儿睾丸肿瘤精确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睾丸肿瘤的超声特征(物理性质、有无钙化、Alder血流分级)及AFP水平,进一步将肿瘤按照两种方式分组: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卵黄囊瘤组和非卵黄囊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特征及AFP对睾丸肿瘤的精确性诊断效能。结果卵黄囊瘤18例,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几乎实性肿块,可伴有数个小无回声区,不伴钙化,Alder血流分级为3级。非卵黄囊瘤29例,超声表现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大多伴有钙化,部分呈蜂窝状回声,Alder血流分级为0~3级血流。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特征诊断小儿睾丸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实性或几乎实性:0.894、83.3%、95.5%;无钙化:0.904、94.4%、86.4%;Alder血流3级:0.941、88.9%、95.5%;AFP最佳界值(18.8 ng/ml)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2、100%、95.5%,超声特征联合AF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92、100%、90.9%。进一步分析显示,实性或几乎实性、无钙化两个指标联合诊断卵黄囊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小儿睾丸卵黄囊瘤具有特异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能够做出相对精确诊断,结合血清AFP可以进一步对小儿睾丸其他恶性肿瘤做出相对精确的定性诊断。

  • 标签: 睾丸肿瘤 卵黄囊瘤 超声检查 甲胎蛋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小儿睾丸肿瘤精确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睾丸肿瘤的超声特征(物理性质、有无钙化、Alder血流分级)及AFP水平,进一步将肿瘤按照两种方式分组: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卵黄囊瘤组和非卵黄囊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特征及AFP对睾丸肿瘤的精确性诊断效能。结果卵黄囊瘤18例,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几乎实性肿块,可伴有数个小无回声区,不伴钙化,Alder血流分级为3级。非卵黄囊瘤29例,超声表现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大多伴有钙化,部分呈蜂窝状回声,Alder血流分级为0~3级血流。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特征诊断小儿睾丸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实性或几乎实性:0.894、83.3%、95.5%;无钙化:0.904、94.4%、86.4%;Alder血流3级:0.941、88.9%、95.5%;AFP最佳界值(18.8 ng/ml)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2、100%、95.5%,超声特征联合AF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92、100%、90.9%。进一步分析显示,实性或几乎实性、无钙化两个指标联合诊断卵黄囊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小儿睾丸卵黄囊瘤具有特异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能够做出相对精确诊断,结合血清AFP可以进一步对小儿睾丸其他恶性肿瘤做出相对精确的定性诊断。

  • 标签: 睾丸肿瘤 卵黄囊瘤 超声检查 甲胎蛋白 儿童
  • 简介:目的依据颈椎侧位数字摄影(DR)资料,探讨下颌角(MDA)是否可作为颈椎节段体表定位的恒定参考。方法选取57例男性和66例女性的颈椎闭口标准侧位(中立位)及过伸过屈位的DR资料(照射野含下颌骨全部),半定量测量不同体位下MDA与颈椎节段的对应关系。设定C2/C3水平为0,每上升半个椎体或一个椎间隙,数字减1,反之加1。定量测量不同体位下上颈椎角(AUCS)与全颈椎角(ACS)及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性别比较,各体位下MDA对应的颈椎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过屈位及中立位MDA对应的颈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位时女性MDA对应的颈椎节段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各体位下AUCS及A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比较,各体位下AUCS及A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屈位向中立位及过伸位变换过程中,AUCS和ACS逐渐增大,过屈位到中立位的角度变化均小于中立位到过伸位的角度变化。结论中立位时MDA并非恒定对应于C2/C3水平,颈椎屈伸时MDA与颈椎节段的对应关系发生变化,且不局限于1个椎体高度,MDA不能作为颈椎体表定位的恒定参考。

  • 标签: 颈椎 下颌骨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截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5至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就诊的PruzanskyⅡ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拍摄CT,通过Mimics 19.0设计截骨方案,制备金属手术定位片。术中在手术定位片的引导下,行半面短小畸形的截骨、牵引器置入术。待牵引达到术前设计的长度后结束牵引,拍摄CT。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对术前和牵引完成后的2组下颌骨数据进行配准,随机选取截骨面上的6个点获得误差值,取其平均值记作截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同时计算截骨面之间的夹角,记作角度误差。距离误差采用2 mm作为参考值,角度误差采用5°作为参考值,在SPSS 25.0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10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男6例,女4例,年龄3~8岁,平均4.9岁,左侧3例,右侧7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牵引器置入术,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牵引成骨效果良好,面部不对称改善明显,咬合平面偏斜的情况基本矫正。通过Geomagic Control配准,可直观展现术前和术后下颌骨的误差分布,2组下颌骨拟合的误差为(0.94±0.92) mm。截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为(2.05±0.40) mm,角度误差为(4.76±1.95)°,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下颌骨截骨具有可行性,精确性较高,有利于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半侧面部偏小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骨生成,牵张 手术定位片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一个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达10名。该病可引起心力衰竭、中风等栓塞并发症,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近十年来随着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采用消融方法能够达到根治心房颤动的目的。

  • 标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立体定位 消融疗法 心房颤动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中,肿瘤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精确性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随着科技的进步,CT模拟定位技术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为实现个性化、精确化的放射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CT模拟定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如何在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精确性上发挥关键作用。

  • 标签: CT模拟定位技术 肿瘤放射治疗 精确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四维放射治疗技术(4D-CT)重建技术在肝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三维放射治疗技术(3D-CT),观察组应用四维放射治疗技术(4D-CT)。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靶区体积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脏剂量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精确靶区位置,提高靶区剂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四维放射治疗技术 精确放疗定位
  • 简介:摘要距1899年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癌症患者,肿瘤放射治疗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过放射治疗。Tubiana在1999年报道,45%的恶性肿瘤是可治愈得,其中手术治愈22%,放射治疗治愈18%,化学药物治疗治愈5%,可见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放射治疗以精确精确设计精确治疗为核心,旨在使靶区内受照剂量最大、剂量分布最均匀,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最小。随着现代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技术和放射生物技术的飞速进展,放疗经历了由常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发展历程,已经逐步实现了真正的精确放疗。

  • 标签: 肿瘤精确放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重离子治疗
  • 简介: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首选血管通路形式,但部分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内瘘,需要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作为长期透析通路或者过渡通路。因左侧颈内静脉、左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走行中有两个生理弯曲,而且左侧头臂静脉的走行是先向右前下方,再向右后下方走行(图1).

  • 标签: 颈内静脉 隧道式 皮下隧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