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耳蜗血管纹中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一种特殊分化的毛细血管网,可控制物质从毛细血管进入内淋巴。本文详述了BLB的组织学结构、维持内淋巴成分稳定的机制,及其在部分感音神经性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概述了BLB在内耳药物递送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现况,为越冬期白纹伊蚊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各个县区的积水和积泥样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不同生境、容器类型、积水类型等因素白纹伊蚊孵化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共采集有效样品244份,越冬白纹伊蚊孳生阳性率为18.85%。废旧轮胎和闲置容器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6.32%、18.37%。46份阳性样品中,观察到阳性样品最长需14天,最短采样当天即观察到有白纹伊蚊幼虫活动;观察到阳性孵化的中位天数为7天。结论 各县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阳性率较高;加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监测,积极做好冬末春初白纹伊蚊孳生容器清理,清除蚊卵和幼虫,从而降低全年白纹伊蚊密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胶原蛋白治疗妊娠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烧伤整形科将21例女性患者自身腹部两侧妊娠纹分为观察侧和对照侧,各21侧。观察侧用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胶原蛋白治疗,对照侧用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2个月。末次治疗6个月后对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妊娠纹宽度、病理检查、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19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观察侧17例有效,占89.47%,对照侧13例有效,占68.42%。观察侧患者满意11例、非常满意6例;对照侧满意8例、非常满意3例。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1、5.54,P值分别为0.045、0.019)。观察侧妊娠纹宽度减少(1.53±0.97) mm,对照侧宽度减少(1.37±1.0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1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胶原蛋白是一种治疗妊娠纹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松弛矫正同期行眉间降肌部分切除、自体真皮填充治疗眉间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整形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伴有明显眉间动、静态皱纹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通过眉下切口或重睑术矫正上睑松弛,同期行眉间降肌(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内侧眼轮匝肌)部分切除,将切除的上睑皮肤组织去表皮制成真皮条或真皮块,填充于眉间真皮下矫正眉间纹。术后对患者眉间皱纹动、静态改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男2例,女14例,年龄37~57岁,平均47.3岁。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13个月,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较好的矫正,眉间动、静态纹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对效果均较满意。其中1例患者术后眉间有针眼样凹陷性瘢痕,未予处理;1例眉间有轻微隆起,术后6个月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后改善;2例眉间轻度低平,未予处理;2例额眉间皮肤感觉麻木,在3个月后逐渐自行改善。结论上睑松弛矫正同期切除部分眉间降肌,并以自体真皮填充眉间纹,可有效改善眼周老化。
简介:摘要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多种疾病或感染可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和血清IgG4浓度升高,导致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肺内病变伴胸腔积液起病,之后发现合并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的IgG4 相关性疾病病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下呼吸道痰液纹带棒状杆菌阳性患者的易感因素,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192例下呼吸道痰液检出纹带棒状杆菌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纹带棒状杆菌检出率,并对感染组(102例)与定植组(90例)患者的易感因素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送检合格下呼吸道痰标本8 976例,72例(0.8%)检出纹带棒状杆菌;2020年1—12月送检合格下呼吸道痰标本5 877例,134例(2.3%)检出纹带棒状杆菌;2021年1—6月送检合格下呼吸道痰标本4 039例,121例(3.0%)检出纹带棒状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3,P<0.01);其中老年患者纹带棒状杆菌检出率分别为0.6%(57/8 976)、1.4%(81/5 877)和1.9%(78/4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7,P<0.01)。感染组患者高龄、入住重症医学科、营养不良、应用激素、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有创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咳嗽反射减弱、基础疾病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定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和定植组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1.2%(42/102)和48.9%(4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25例(24.5%)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治疗纹带棒状杆菌,与无药敏结果治疗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8.0%(17/25)和32.5%(2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P<0.01);未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低于定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老年患者纹带棒状杆菌检出率高并呈逐年增加趋势,感染者通常存在多种易感因素,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不良结局。在临床工作中,需关注且减少纹带棒状杆菌易感因素,正确解读病原学报告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女5例,年龄54~87岁),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片,使用Leica MZ8立体显微镜和Leica DFC295数码相机观察、分析制备的切片,观察面中部不同局部(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的皮韧带三维构筑特点的差异。(2)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缺损。应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分析皮瓣推进距离、皮瓣切取面积、皮瓣长宽比、缺损面积间的相关关系,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面中部不同部位皮瓣面积、皮瓣长宽比等的差异性。计量资料以±s或M(Q1,Q3)表示。结果(1)解剖学研究显示,面部皮韧带走行方向与表情肌走行方向一致,其在上眼睑和上鼻翼鼻面角处的三维构筑具有差异性,上眼睑皮韧带顺眼睑方向走行,而上鼻翼处皮韧带朝鼻翼下方走行。(2)临床研究纳入18例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64.6±23.4)岁。术后18例患者皮瓣均存活,皮瓣面积为10.6(8.0,18.0) cm2,推进距离为2.8(2.0,4.0) cm。统计学分析显示,皮瓣推进距离与皮瓣切取面积(r=-0.71,P=0.022)和皮瓣长宽比(r=-0.58,P=0.012)均存在相关性,皮瓣长宽比与缺损面积无相关性(r=-0.23,P=0.365);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皮瓣的长宽比分别为2.1(1.9,2.3)、2.0(1.6,3.5)、3.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P=0.037)。结论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面中部不同部位的皮韧带构筑的差异会影响各部位皮瓣推进的难易程度等特性,可能是影响皮瓣设计时长宽比等的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8月到2022年3月间收治的56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对其应用全麻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自主恢复呼吸的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平均时间(4.57±0.24)min,呼唤睁眼时间(8.37±1.49)min,拔管时间(8.39±1.32)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仅1例,表现为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结论:全麻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有效性高,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对于患者的安全性也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周皮肤松弛患者选用A型肉毒素注射与激光辅助下眼袋整形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1年三月我院收治的86例眼周皮肤松弛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3,选用眼袋整形术治疗)、观察组(n=43,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A型肉毒素治疗),统计两组修复效果、不良反应率。结果:(1)修复效果:观察组眼袋(97.67%)、鱼尾纹(95.35%)、皮肤色泽(93.02%)修复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A型肉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在眼皮周围皮肤松弛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提高修复效果,亦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值得借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