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状况及其与自信心水平和对他人的信任水平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和信赖他人量表对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施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20,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自信心水平及对他人的信赖水平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PEI=-0.64,pPEI>0.05;tFPS=1.34,pFPS>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与自信心呈现负相关(r=-0.64,P<0.01),其自信心对孤独预测的回归方程显著(F=43.34,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明显存在;自信心可以预测其孤独;自信心水平越高,孤独体验越弱,自信心水平越低,孤独体验越强烈。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孤独感 自信心 信赖他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空巢老人孤独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空巢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支持方式,干预组接受正念减压干预。对比两组孤独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空巢老人孤独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空巢老人实施正念减压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

  • 标签:
  • 简介:环顾我们的周围,似乎近年来,“喜欢”捡垃圾的老人多了起来。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不是为钱——爱干净的老人也“爱”捡垃圾“下次不能捡垃圾了啊。”忙碌了整整3天后,南扬社居委的保洁员们终于将八旬老人周阿婆家中的垃圾清理干净了。3天的清理和消毒后,总算恢复两间大房间的原貌。

  • 标签: 垃圾清理 老人 孤独 保洁员 消毒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幼儿测试行为特点,为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2月—2017年6月,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登记小儿孤独症71例,确诊诊断时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中文修订版量表、系列辅助检查、美国精神病学制定的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孤独症量表(CARS)评分进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采用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量表进行行为测试、疗效评估。结果孤独症患儿末期测试情感关系、游戏及兴趣、感觉反应、语言异常、总体印象评分均低于确诊时,正常同龄的对象低于孤独症末期测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幼儿测试行为特点较复杂,表现为普遍性的情感关系、游戏及兴趣、感觉反应、语言异常,需要针对行为特征,制定干预对策,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技能。

  • 标签: 孤独症 幼儿 行为 康复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我国儿童中患有孤独症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且有些地区的患病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儿童孤独症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了儿童孤独症的特征以及其诱发病因做了简单阐释,对作业疗法的涵义做了解释,最终对如何将作业疗法应用到治疗儿童孤独症中做出探讨。

  • 标签: 作业疗法 儿童孤独症 活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诊的76例孤独症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而研究组则联合加用听觉统合治疗,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BC量表各项指标评分,以及AB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孤独症患儿予以听觉统合治疗,对其病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听觉统合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孤独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心理教育量表(PEP)及盖泽尔发展量表(GESELL)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B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E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患儿的ABC评分及PEP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GESELL评分中的运动、应物、应人及言语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组对患儿GESELL评分中的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闭症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能够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孤独症 儿童
  • 简介:摘要得气是针刺取效的前提,临床上经常将得气与针相混淆,其实不然,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章就得气与针的区别与联系作稍许探究。

  • 标签: 得气 针感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室是医院中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而长期对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范引发了感染情况与危险因素的产生,因而在使用血液透析室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综合分析以往医院内血液透析室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已知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医院更好为患者服务,在提高医疗治疗的同时,还提高了医院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感染 控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中进行共同注意训练治疗的临床表现,归纳并总结出孤独症儿童治疗的应用方法及原则。方法在临床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应用共同注意力从一级到五级差别强化训练,观察并记录孤独症儿童的临床表现,将其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结果共同注意训练在临床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上有着良好的疗效。结论共同注意训练在孤独症行为上疗效确切,根据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力级别的不同,在临床上应灵活应用共同注意力训练。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行为干预 共同注意训练
  • 简介:目的研究孤独症患儿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0例孤独症患儿,依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中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6例,对照组患儿中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4例,观察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病情发展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孤独症 家庭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30例孤独症儿童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行为分析法(ABA)、语言康复训练、游戏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同时要求家长经系统培训后参与患儿的部分训练过程。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以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来评估其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30例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CARS量表评估综合分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M量表评估标准得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效果明显,此方法可提高患病儿童的社会生存能力,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可尝试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孤独症 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儿童
  • 简介: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感染麻风分枝杆菌后发病与否和临床表型取决于宿主的遗传素质,目前通过候选基因研究、全基因组连锁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方法发现多个麻风易基因,为实现麻风病的一级预防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当前定位于不同染色体的易基因进行分类综述。

  • 标签: 麻风 易感基因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孤独症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者,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对症的家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家庭康复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孤独症患者症状均有好转,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ATEC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好转,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在孤独症护理中应用价值高,有效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对促患使儿早日重回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孤独症 积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组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间孤独症患儿80例;对照组40例采用一对一语言训练,观察组40例接受小组语言训练方式。一年后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15例患儿显效,20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7.5%;对照组10例患儿显效,22例患儿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80%;两组进行有效率的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组语言训练能够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

  • 标签: 孤独症 小组语言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及治疗后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小儿神经专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采用流式荧光技术(Luminexmultiplex)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结果治疗前,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治疗后,其中25例症状改善,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组治疗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症状无改善组炎症因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慢性炎症改变,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改变可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病情改善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炎症因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孤独症患儿接受康复护理措施的具体方法、护理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孤独症患儿资料100例,为其开展康复护理措施,比较应用康复护理措施之前以及开展之后护理效果以及患者产生胃肠道异常的几率,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开展康复护理措施之后,孤独症患儿的睡眠紊乱以及腹泻情况和康复护理之前比较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腹部不适以及排便障碍和开展康复护理措施之前比较显著缓解,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孤独症患儿开展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胃肠道问题的出现,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孤独症 康复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