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脐带分娩方式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中的比较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出现脐带现象,通过抛硬币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35)和乙组(n=35),甲组产妇进行阴道分娩,乙组产妇进行剖宫产分娩,对产妇分娩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甲组产妇阴道分娩和阴道侧切分娩率较乙组更高,剖宫产率低于乙组(P<0.05);甲组胎儿或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2.86%,与乙组1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出现脐带的产妇,在各产程严密监护下,可首先采用阴道分娩,降低临床剖宫产率,减少胎儿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

  • 标签: 产妇 脐带绕颈 阴道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方法对10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带的产前孕妇与分娩结果对照,并进行动脉血流参数分析。结果100例胎儿中胎儿娩出证实99例,诊断正确率达9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最准确方法,具有诊断率高,检查时间短,痛苦轻,能提示脐带缠绕程度等优点,可判断胎儿是否有宫内低氧,提高了脐带产前诊断率,可指导产科临床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儿 脐带绕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0例足月孕妇产前2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胎儿脐带情况,并与分娩后实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60例经产前诊断为胎儿64例,经产后证实有62例,占分娩总数的23.8%,误诊4例,漏诊2例,诊断总准确率为96.1%。结论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脐带准确率高,且简单方便,对临床选择孕妇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胎儿脐带绕颈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B超诊断胎儿脐带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使用彩色B超进行产前检查,统计胎儿脐带状况,并将其结果与孕妇分娩后胎儿实际状况进行对比,总结彩色B超诊断胎儿脐带的诊断意效果。结果使用彩色B超诊断出34例脐带,诊断准确率为94.4%,包括24例脐带1周,诊断准确率为96.0%,7例脐带2周,诊断准确率为87.5%,3例脐带3周,诊断准确率为100.0%。采用彩色彩超对脐带1周、2周、3周的诊断率与分娩结果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彩色B超诊断胎儿脐带诊断准确率高,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胎儿的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 标签: 彩色B超 胎儿脐带绕颈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的孕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B超检查结果和生产结果,总结B超诊断胎儿脐带的应用价值。结果B超诊断胎儿脐带的符合率为92.59%,胎儿1周诊断符合率为94.44%,胎儿2周诊断符合率为85.71%,胎儿3周诊断符合率为100.00%。结论B超检查胎儿脐带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B超 胎儿脐带绕颈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迟断法对新生儿部临床护理效果的主要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时序将其分别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各40例。实验组采用延迟断法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断法。将两组新生儿渗血、部感染以及脐带残端脱落等具体护理效果指标作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脐带残端完全脱落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部渗血率、部感染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延迟断法能够有效减少部残端渗血量,降低残端感染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产科临床借鉴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延迟断脐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异常患者脐带异常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血流异常患者149例,149例患者分娩前行血流检查异常,(S/D≥3),分娩后仔细检查脐带情况,记录脐带、脐带过细、脐带扭转、脐带过短、脐带真结及正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周小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发生脐带15例,脐带过细25例,脐带过短2例,脐带扭转13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10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脐带10例,脐带过细12例,脐带扭转14例,脐带过短1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8例,正常孕妇发生脐带10例,脐带过细2例,脐带扭转8例,脐带过短4例,脐带真结1例,正常14例。子痫组及糖尿病组发生脐带异常的比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血流异常的患者往往存在脐带因素的异常,尤其是高危妊娠,产期进行血流监测对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脐血流 脐带因素 子痫前期 妊娠期糖尿病 正常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门芯加脐带夹断与脐带夹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脐带夹断,对照组采用气门芯加脐带夹断,比较两组部出血、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脐带干燥与脱落的时间。结果两种断方法部出血及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使用气门芯加脐带夹断可以明显缩短脐带干燥和脱落的时间。结论采用气门芯加脐带夹给新生儿断能加快脐带干燥,特别适用于出院快的顺产新生儿。

  • 标签: 气门芯 脐带夹 断脐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新生儿给予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采用改良式部护理,即二次断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部出血量、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基于常规部护理实施二次断护理,有利于降低炎发生率,确保脐带更快脱落,提高新生儿部护理效率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脐炎 二次断脐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使用75%的酒精进行部消毒护理,观察组则使用10%的碘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2.5±0.5)d,低于对照组的(5.4±0.8)d;部出血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炎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8.7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部护理的基础上,对新生儿实施断护理,可有效促进脐带脱落,降低新生儿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动脉部分切除后应用外静脉1期重建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了右侧总动脉部分切除,应用同侧自体外静脉进行Ⅰ期血管重建。本患者为女性31岁,甲状腺髓样癌晚期,欲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瘤灶和颈部转移肿大淋巴结将右侧总动脉下部一段绝大部分包,长度约4cm,术前行球囊阻塞实验阴性。手术中在肿瘤包裹的总动脉段上下各保留约0.5mm安全界后切除右总动脉约5cm,用同侧自体外静脉连接重建,外静脉管径为总动脉管径2/3,手术成功,术后愈合良好,Ⅰ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3d、1w、1月,2月,6个月,1年后分次复查,重建血管未见堵塞。结果随访12月,患者未出现脑缺血症状,管壁变厚,考虑静脉壁部分动脉化1。结论应用外静脉重建总动脉的手术方法较应用大隐静脉修复,具有简便,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创伤小等特点,重建后未出现因动脉压力高引起重建静脉管壁怒张或破裂等情况。但手术例数少,统计学比较无法进行,需长期积累。总结外静脉代替大隐静脉行总动脉置换、重建,优点多,创伤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方向。

  • 标签: 颈外静脉 重建 颈总动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49-01
  • 简介:脐带有无残端出血、脱落时间长短,小血肿及感染现有直接影响新生儿脐带结扎的好坏。该文综述从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生后24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胆红素峰值等比较早期断与晚期断的利弊。目前,国内文献多支持脐带停止搏动后再结扎脐带对婴儿更有利。

  • 标签: 早期断脐 晚期断脐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贫血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