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作下集束化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切开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收治的脑卒中切开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一般干预组和集束化护理组各71例。一般干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组患者进行医护协作下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拔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相比一般干预组,集束化护理组患者HAMA、HAMD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干预后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一般干预组;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拔管成功率高于一般干预组,集束化护理组患者带管出院率低于一般干预组;集束化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干预组;集束化护理组家属满意率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医护协作下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切开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肢体功能,提升拔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家属满意率。

  • 标签: 医护协作 集束化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系统排痰训练对脑卒中切开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康复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切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系统排痰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日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感染控制时间、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及最大呼气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0.705,0.253,0.51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吸痰次数(2.16±1.2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9±2.39)次;血氧饱和度(99.3±0.5)%、最大吸气量(479.37±64.15)mL及最大呼气量(482.23±62.16)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8±0.7)%、(403.58±62.13)mL、(398.37±64.24)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6、4.075、4.279、4.106,均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15.21±5.48)d及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23.39±6.51)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3.39±6.51)d、(32.64±6.16)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0、5.119,均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6.7%(2/30)]、胃食管反流[6.7%(2/3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30)、70.0%(21/30)],而呼吸肌肌力≥4级[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21/30)],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1、4.372、14.402,均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系统排痰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切开患者康复效果,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安全可靠。

  • 标签: 卒中 气管切开术 呼吸功能 康复 感染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改良一次性"Y"型治疗巾在脑卒中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9月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脑卒中切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气管切开纱布进行换药,观察组采用改良"Y"形一次行治疗巾进行气管切开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通气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切开口皮肤红肿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碱剩余(BE)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改良一次性"Y"型治疗巾防水性好、不易渗透、易擦洗,有效隔绝患者喷出的痰液,减少气管周围皮肤的不良反应,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改良一次性"Y"型治疗巾 脑卒中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对脑卒中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OE组、持续经鼻至胃管饲(NGT)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IOE组吞咽功能分级正常15例、轻度18例、中度7例、重度3例,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GUSS)评分(15.39±1.92)分;NGT组吞咽功能分级正常9例、轻度17例、中度11例、重度6例,GUSS评分(9.36±2.0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5,t=13.969,均P<0.05)。IOE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62.97±12.87)g/L、(38.49±6.15)g/L、(139.04±14.57)g/L、(195.42±17.28)分,均显著优于NGT组的(57.14±11.89)g/L、(33.32±5.28)g/L、(125.67±13.85)g/L、(164.79±15.42)分(t=2.182、4.183、4.361、8.673,均P<0.05)。IO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NG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1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P<0.05)。结论IOE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吞咽障碍 气管切开术 管饲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说话瓣膜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开展肺康复护理服务,研究组同时给予说话瓣膜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吞咽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呼吸肌肌力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话瓣膜应用于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护理服务中能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的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说话瓣膜 脑卒中 气管切开 肺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成功率。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医院接诊的51例脑卒中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发生气管导管拔管困难的原因进行筛选。结果:32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成功拔除气管导管,11例拔管失败,每年成功率分别为68.75%、71.43%、84.62%。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导管拔管困难与年龄、肺部感染评分、气管切开时间有关(P<0.05)。结论:肺泡灌洗术结合肺康复训练、常规治疗能明显提高气管导管拔管成功率。

  • 标签: 脑卒中 气管切开 相关因素 肺康复训练 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老年男性气管切开术后的气管无名动脉瘘。患者男,60岁,因“意识下降5 d”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查头颅CT示脑积水、小脑出血术后,为求进一步诊治于7月20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治疗。住院过程中发生气管切开造瘘口大出血,于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伤口探查术与血管造影术,见头臂干中段上壁造影剂溢出,证实出血原因为气管无名动脉瘘,予以压迫填塞后再次造影见头臂干血流通畅,无造影剂溢出,证实破裂点压迫稳定,患者转至外院血管外科行支架植入过程中因过度失血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有助于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并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这一年半时间内在我入院治疗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99例患者加以研究分析,对入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99例患者在经护理干预后,仅出现1例患者因饮食不当而发生感染问题,在采取对应措施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完全消失不见,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感染产生率为1.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机时,应为患者给予合理且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机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机护理效果。方法:对40名接受气管切开术后采用呼吸机的病人进行研究,分析气管切除术后的呼吸机护理方式,以及效果。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病人均未受到感染,其中37名病人以无需再使用呼吸机,剩下3名病人由于病情的影响还需要继续通过呼吸机呼吸。结论:根据病人病情采用合适的呼吸机护理,病人的肺部能够免于受到感染,并还可加强抢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除术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气管切开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及死亡率。结论: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有效的呼吸道措施,可有效的降低病人呼吸道的感染率,从而提高了气管切开危重病人的存活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ICU接诊且提供常规护理的3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ICU接诊且提供护理干预的3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组间临床参数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ICU停留时间(8.23±1.39)d、抗菌药使用时间(7.52±1.16)d、症状消失时间(7.38±1.41)d均少于对照组(11.13±2.96)d、(10.45±1.58)d、(9.78±2.82)d,且肺部感染指数(CPIS)评分(5.88±1.49)分低于对照组(7.31±1.22)分,P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气管套管声门下吸引技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法:选择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下共有60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气管套管吸引技术,实验组患者应用气管套管持续声门下吸引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一次性堵管成功几率较高,相关肺炎的发生几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相关数据均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气管套管声门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当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一线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量,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进一步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神经外科 气管套管声门下吸引
  • 简介:【摘要】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时机和指征。方法:对5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气管切开不同时机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结论:对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損伤者,尽早行顶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护理技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实行气管切开手术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了术前护理、湿化气道、环境管理、吸痰护理、预防感染和套管护理等措施。结果 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未出现死亡病例。共计发生6例气管切开术后相关并发症,5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气管阻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0.3%。结论 对于实行气管切开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ICU气管切开患者86例,全部患者接受ICU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观察组给予ICU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转出ICU时间、患者对ICU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出ICU时间短于参照组,对ICU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中,给予患者ICU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病情干预效果,促进早期转出,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ICU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气管切开固定器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A组给予传统医用窄绷带,对照B组采用橡胶止血带套于窄绷带外,实验组采用改良固定器。比较3组患者颈部皮肤损害情况、舒适度、护理人员更换固定带、喉垫难易程度、更换时间及频率及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舒适度、护理人员更换固定带、喉垫难易度评分及更换时间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A组低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气管切开固定器用于ICU行气管切开术后固定气管套管中的效果较好,能减少患者颈部皮肤损害度、舒适度,减少护理人员更换固定带,缩短喉垫时间,更换频率减少,更换困难程度降低,减少气管套管意外脱管次数。

  • 标签: [] 新型气管切开固定器 皮肤损害 舒适度 更换难易程度 意外脱管
  • 简介:摘要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属于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患者常需要气管切开。高压氧具有提高血氧分压,修复和激活脑干网状结构等作用,是昏迷促醒的重要方法。高压氧治疗时特殊的高压密闭环境,以及患者气管切开状态,对护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近几年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共进行了8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

  • 标签: 昏迷 气管切开 高压氧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纵隔感染通常是由牙源性或颈部感染沿颈筋膜扩散侵及纵隔所致的急性纵隔炎,是一种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的严重感染。本文报道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纵隔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经胸腔镜手术以及术后抗感染治疗,成功救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