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Lenstar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比较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在人工晶状体测量中数据的一致性。分析进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150例 290眼 ,根据眼轴长度( L)分别分为四组( L≤22mm、 22mm< L≤25mm、 25mm< L≤28mm、 L> 28mm),术前分别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超声生物测量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 Lenstar LS 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和超声生物测量测得的眼轴长度: L≤22mm组分别为 21.59±0.218mm和 21.69±0.348mm(P>0.05);22mm< L≤25mm组分别为 24.18±0.446mm和 24.24±0.424mm(P>0.05);25mm< L≤28mm组分别为 26.75±0.521mm和 26.86±0.682mm(P>0.05);L> 28mm组分别 30.25±0.931mm和 30.34±1.022mm(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眼轴长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和超声生物测量测得的各组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L≤22mm组分别为 23.62±1.18D和 23.94±1.23D(P>0.05);22mm< L≤25mm组分别为 20.16±1.28D和 20.09±1.13D(P>0.05);25mm< L≤28mm组分别为 14.03±2.32D和 14.13±2.42D(P>0.05);L> 28mm组分别 -4.21±4.35D和 -3.98±4.21(P>0.05),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Lenstar LS 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和角膜曲率计检测到的角膜曲率分别为 43.29±1.53和 43.32±1.62,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超声生物测量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在临床应用上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使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具有非接触、精确性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Lenstar LS900 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扫频光相干生物测量(OA-2000)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前生物测量中的检出率、操作性及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80例1 030眼。采用OA-2000、部分光相干生物测量IOLMaster 500和低相干光学测量Lenstar-LS900对患者眼球进行生物测量,记录并比较3种仪器眼轴长度(AL)的检出率、信息输入时间、检查时间、从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到打印时间以及总操作时长;分析3种仪器测量的AL、前房深度(ACD)、最小角膜屈光力径线上角膜曲率(Kf)、最大角膜屈光力径线上角膜曲率(Ks)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OA-2000的AL检出率为94.95%,明显高于IOLMaster 500和Lenstar-LS900的83.98%和8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71,P<0.001;χ2=46.208,P<0.001)。OA-2000的总操作时长为(109.34±2.22)s,明显短于Lenstar-LS900的(135.64±5.5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2000与IOLMaster 500测量AL、ACD、Kf、Ks的结果均呈强正相关(r=0.999、0.937、0.996、0.996,均P<0.001);OA-2000与Lenstar-LS900测量AL、ACD、Kf、Ks的结果均呈强正相关(r=0.999、0.965、0.995、0.996,均P<0.001)。OA-2000与IOLMaster 500、Lenstar-LS900测量AL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19~0.20 mm和-0.13~0.17 mm,测量ACD的95% LoA分别为-0.23~0.23 mm和-0.18~0.16 mm,测量Kf的95% LoA分别为-0.48~0.47 D和-0.64~0.65 D,测量Ks的95% LoA分别为-0.49~0.47 D和-0.60~0.61 D。结论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眼,OA-2000、IOLMaster 500和Lenstar-LS900测量AL、ACD、Kf、Ks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同时OA-2000的AL检出率更高,操作更快捷。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生物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诊治睾丸扭转的经验,提高诊治睾丸扭转的水平及保留睾丸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20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为首诊确诊,其中<18岁者10例(50%),≥18岁者10例(50%),2例(10%)为隐睾扭转,18例(90%)为阴囊内扭转。接诊患者均有睾丸绞痛症状,其中Prehn症阳性者为18例(90%),阴性为2例(10%)。20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且左侧较右侧多见。睾丸顺、逆时针扭转者各有10例,其中扭转180°者6例(30%),360°者8例(40%),360°~1080°者有6例(3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6例(30%)患者睾丸处血流增多,14例(70%)血流减少。完善术前检查后,5例(25%)行睾丸切除术,15例(75%)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结论对于急性阴囊病变的就诊患者,应高度警惕睾丸扭转发生的可能性。彩超可以反映扭转睾丸的血流变化情况,为首选辅助方法。确诊后宜积极行手术探查,扭转<360°且<10 h的患者均应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扭转10~24 h或超过360°的睾丸复位存活的可能性尚存;扭转>24 h者几乎无存活可能,同时影响生精功能,应行手术切除,不宜保留。

  • 标签: 精索扭转 睾丸固定术 睾丸切除术
  • 简介:摘要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阴囊急症之一,常需要急诊手术以争取保留患侧睾丸。有不少学者认为扭转复位后的睾丸仍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会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生育能力等造成威胁。本文通过综述睾丸扭转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睾丸扭转的认识。

  • 标签: 睾丸扭转 精索扭转 缺血再灌注损伤 男性不育
  • 简介:摘要大网膜扭转(omental torsion,OT)是一种引起儿童急性腹痛的罕见疾病,以右下腹疼痛多见,约占80%。OT可分为原发性大网膜扭转(primary omental torsion,POT)和继发性大网膜扭转(secondary omental torsion,SOT),其中又以SOT多见。POT与肥胖、解剖异常、腹腔压力突然增高等因素有关,SOT由其他疾病(如:肿瘤、疝气、囊肿等)所致。大多情况下大网膜围绕其长轴顺时针扭转,继而出现大网膜水肿、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OT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其主要症状和体征与其他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等)相似,所以临床上常被误诊。X线和超声对于O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大网膜扭转的CT图像表现为大网膜中存在模糊的同心线性脂肪块状结构,对诊断O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随着高质量超声、CT、CT MPR的广泛应用,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OT的病例越来越多,但手术探查仍是确诊OT的重要方法。大网膜扭转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手术。对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儿,保守治疗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存在复发的风险,且未证实诊断,需要较长时间的随访。对于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儿,应立即腹腔镜探查。腹腔镜手术切除病变的大网膜是当前诊断和治疗OT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大网膜扭转 急性腹痛 大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的危险因素,帮助术前准确诊断儿童卵巢扭转。方法总结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术前诊断为卵巢扭转并手术的60例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卵巢无扭转坏死病例均行保留卵巢手术。其中38例(63.3%)为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蒂扭转、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卵巢囊肿合并扭转三类,22例(36.7%)为未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囊肿、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囊肿或肿瘤伴或不伴破裂出血。结果扭转组年龄明显小于未扭转组(中位年龄7.5岁比11.5岁,P=0.000),卵巢扭转多见于月经未来潮儿童(P=0.000)。儿童卵巢扭转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90%),呕吐、腹痛时间持续24 h以上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在卵巢扭转病例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扭转与合并肿块类型相关,且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多见(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大小(6 cm比4 cm,P=0.014)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未来潮、肿块直径≥5.5 cm为儿童卵巢扭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扭转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儿外科急症,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血常规炎性指标可有升高表现,妇科超声检查仍是协助诊断的首选,月经未来潮、盆腔肿块直径≥5.5 cm可能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附件扭转 卵巢扭转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阴囊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非阴囊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患儿24例。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TWIST(testicular workup for ischemia and suspected torsion)评分,统计TWIST评分在患儿中的应用情况。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13例)和儿童青春期组(11例),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表现的差异,从而分析非阴囊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的临床特征。结果24例患儿中,首发症状为腰痛4例,腹股沟区疼痛8例,下腹疼痛4例,脐周疼痛2例,哭闹拒食2例,恶心呕吐3例,以及发热1例。TWIST评分分布为低评分(0~2分)5例、中评分(3~4分)17例及高评分(5~7分)2例。婴幼儿组与儿童青春期组首发症状中仅腹股沟疼痛患儿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间TWIST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例患儿中,3例睾丸扭转缺血坏死,手术切除睾丸;21例睾丸复位后血运恢复,行睾丸固定术。结论症状不典型的阴囊红肿的睾丸扭转患儿临床首诊症状复杂,应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TWIST评分的中、高评分对睾丸扭转有一定提示作用,通过全面仔细体格检查并结合超声检查综合诊断,以免漏诊或者误诊,争取最大可能性保留睾丸组织。

  • 标签: 睾丸扭转 儿童 睾丸扭转评分 误诊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胃扭转的 X 线临床诊断效果 。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一共 35 例,是截取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的住院治疗患者,患者采取站位或者卧位拍摄正侧位 X 线片,观察 X 线片诊断胃部扭转类型,并经手术作为最终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 结果: X线诊断方式接近手术诊断,其 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X2=0.016, P> 0.05)。 X线诊断 胃扭转分型准确率 接近手术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X2=0.016, P> 0.05)。 结论: X 线诊断胃扭转有极高的准确率,对胃扭转的分型诊断也有很大意义,有简便、低价的优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办法。

  • 标签: 胃扭转 X 线诊断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伴扭转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患儿年龄分别为5、7、8岁,均因腹痛就诊。CT扫描示肺底可见椭圆形或三角形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位于左下肺,1例位于右下肺),增强扫描肿块不强化或边缘条状强化,2例肿块周围未见异常供血动脉,1例有可疑供血动脉。3例肿块周围均可见肋间静脉增粗,患侧出现肺炎肺不张及胸腔积液,且积液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

  • 标签: 肺隔离症 扭转 胸部肿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扭转时间超过24 h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17例睾丸扭转24 h以上的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研究精索扭转程度、手术方式选择、随访观察及预后。结果17例患者精索扭转度范围为180°~720°,其中180°~270° 2例,271°~360° 5例,361°~540° 7例,541°~720° 3例。10例患者扭转复位后成功保留睾丸,7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后随访,10例睾丸保留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少精症1例,弱精症3例。结论睾丸扭转的预后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扭转持续的时间,同时也取决于精索扭转的程度,综合两种因素,对睾丸扭转时间超过24 h患者进行救治,仍可使部分患者的患侧睾丸得以保留,有利于睾丸扭转诊治水平的提高。

  • 标签: 精索扭转 24小时 睾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睾丸扭转(ITT)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IT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9例ITT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7~13.9岁,平均11.9岁。临床表现为阴囊、睾丸疼痛,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次数平均2.4次(1~5次),每次持续1 min~3 d,其中1例伴恶心和左下腹痛。阴囊、睾丸疼痛次数4例为1次,5例反复多次,其中1例多次睾丸扭转手法复位缓解。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病程为4~24 h,查体均见患侧阴囊红肿伴触痛明显,提睾反射消失;超声检查提示2例睾丸无血供,1例睾丸血供减少,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附睾头增大,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睾丸上方精索血管扭转。4例慢性期患儿病程为5~24个月,查体见患侧阴囊较对侧松弛,睾丸位置低,提睾反射存在,其中1例伴睾丸横位,1例伴睾丸萎缩发育小;超声检查提示1例存在睾丸萎缩变小,其余3例睾丸正常。9例均行睾丸探查、双侧睾丸固定术,其中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行急诊手术;4例慢性期患儿行择期手术。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睾丸坏死,睾丸挽救率为100%(9/9)。所有患儿均存在患侧睾丸附睾鞘膜附着异常,为钟摆畸形,其中2例伴健侧睾丸附睾钟摆畸形。所有患儿术后第1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69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未见睾丸疼痛复发。除1例术前患侧睾丸已存在睾丸萎缩外,所有患儿睾丸均恢复良好,未见睾丸萎缩变小。结论ITT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阴囊、睾丸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查体见睾丸横位或睾丸萎缩、发育小有助于诊断;超声检查因睾丸扭转可自行复位而表现多样。ITT一经诊断,需尽早行双侧睾丸固定术,以防阴囊、睾丸疼痛再次发作及潜在的睾丸缺血损害。

  • 标签: 睾丸 异常扭转 睾丸固定术 钟摆畸形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肠扭转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肠扭转且经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的病例4例。分析超声仪器中储存的4例肠扭转胎儿的11次超声检查动态及静态图像,总结声像图特点。随访妊娠结局及伴发畸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胎儿共11次产前超声检查声像图中,肠扭转直接征象—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6次、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流呈漩涡样改变5次以及咖啡豆征3次,检出间接征象—肠管扩张11次、腹腔积液8次、羊水过多5次、腹膜钙化4次、假性囊肿1次。3次处于扭转初期阶段,均可见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及血流呈旋涡样改变,但随病程进展,进入胎粪性腹膜炎阶段,该2种征象可消失,间接征象出现。出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均证实节段性肠扭转,均不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合并小肠闭锁。结论胎儿肠扭转超声检查有典型的直接征象与不典型的间接征象,是诊断胎儿肠扭转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肠扭转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疾病
  •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没发生流产或早产。结论:精心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减轻患者痛苦和保证母婴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 卵巢囊肿蒂扭转 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儿童原发性大网膜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根据临床特征及典型的彩超和CT影像学特点,大多数病例是可以明确诊断的,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方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