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基因在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筛选出蛋白的保护性抗原位.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BEMmRNA和蛋白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SYFPEITHI和ProPred-I位预测数据库,预测乳腺癌中SBEM蛋白的白细胞抗原(HLA)-A*0201限制性位.结果SBEMmRNA在MDA-MB-231细胞中呈阳性表达,SBEM蛋白在MDA-MB-231细胞膜上呈高表达.对候选抗原位进行筛选和分析,获得两条九肽作为SBEM的候选HLA-A*0201限制性抗原肽.结论SBEM基因在恶性程度较高的MDA-MB-231细胞中呈高表达,筛选出的SBEM蛋白保护性抗原位为个体化治疗乳腺癌转移提供理想的干预靶点及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乳腺上皮粘蛋白 乳腺肿瘤 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前S1抗原的关系,评价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法检测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并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23%和67.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标本的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33%和95.4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e抗原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5%和24.87%,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乙肝e抗原和HBV-DNA存在相关性,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非常相近且前S1抗原较乙肝e抗原敏感性更高,其能够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前S1抗原 HBV-DNA 乙型肝炎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 标签: 脊膜瘤 椎管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模拟前后对照实验,收集24例HIV抗体阴性献血员血清,将每份血清均分为2份,将其中一份人工溶血为游离血红蛋白<60mmol/L,60-110mmol/L,>110mmol/L三组,每组均为8份,所有血清均加入同等剂量的HIV强阳性血清,搅拌均匀后,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对溶血前后HIV抗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溶血及不同溶血程度对HIV抗体的影响。结果24份HIV抗体阴性的非溶血和溶血样品的前后A值(吸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溶血 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角度,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对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为临床输血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集的150例RhD阴性血型标本资料,使用吸收和放射试验及盐水试管法进行抗原鉴定,包括RhC、Rhc、RhE和Rhe。结果150例RhD阴性抗原标本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38.7%)、A型(30%)、B型(26.7%)、AB型(4.6%),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安全中进行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对储存其血液建立血库,可以更好地解决特殊血型的需求,并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RhD阴性血型 抗原分析 输血安全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胎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以及在体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健康体检人员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先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阳性的再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含量。结果8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AFP阳性符合率62.5%,FERR阳性符合率60.0%,CEA阳性符合率30.0%。AFP-FERR联合阳性符合率82.5%,AFP—CEA联合阳性符合率77.5%,AFP-FERR与AFP-FERR-CEA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符合率由82.5%增至95.0%。结论应加强健康体检,最好定期检查,以便于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而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应以联合检测为准。

  • 标签: 甲胎蛋白 铁蛋白 癌胚抗原 体检 联合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酶联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第3代酶联试剂和第4代试剂检测HIV10.5NCU/ml质控血清、卫生部HIV室间质评标本及7269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的HIV标志物。结果:对质控血清的检测显示第4代试剂灵敏度大于第3代;对72693例献血者标本HIV初筛检测,第3代试剂初筛阳性32例,阳性率0.0440%,第4代试剂初筛阳性为53例,阳性率0.0729%,显示2种试剂初筛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P〈0.05),但2种试剂的敏感性均为100%。在特异性方面,第4代试剂(99.94%)略低于第3代试剂(99.97%)。结论:未开展核酸检测的采供血机构,使用第4代HIV抗原抗体酶联试剂用于血液的常规筛查,能有效降低HIV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检测试剂 质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破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6月间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289例初产妇,按活跃期人工破时机的不同分三组,即加速、最速、减速阶段各一组(A组181例、B组63例、C组54例),分析比较各组产程时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活跃期分别为2.46±1.36h、2.88±1.63h、2.21±1.56h,总产程时间分别为9.39±2.92h、9.07±2.64h、7.66±2.63h。三组活跃期无显著性差异,越接近活跃期晚期行人工破,总产程越短。结论活跃期常规破对产程影响不大,无指征时尽量不行破,等待自然破

  • 标签: 人工破膜 产程 活跃期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卵泡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63个卵泡细胞瘤的MRI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63个病灶均呈实性,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45个(71.4%),以低信号为主夹杂斑片状与云絮状略高信号18个(28.6%);增强扫描后肿块强化不明显14个,轻度强化35个,以轻度强化为主、局部较明显强化14个;子宫内膜增厚6例(14.3%),腹水12例(28.6%),25例雌激素E2检查中10例增高(40.0%).结论:卵泡细胞瘤的T2WI呈明显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表现;子宫内膜增生及雌激素E2增高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 标签: 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111例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治疗及并发症进行研究及分析。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疗的慢性硬下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结果111例病人中均采取单纯钻孔引流术,91例均恢复良好,20例伴发并发。结论慢性硬下血肿采取单纯钻孔引流术效果好,但应注意手术操作及术后治疗的防治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以肾小球基底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性肾病(IMN),另一类为继发性性肾病,常见继发性者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等引起[1]。大多数MN患者,其5年的肾脏存活率大约为70%~90%,10年肾脏存活率大约为50%~60%。Hogan等[2]随访1189例MN患者,其5年、10年、15年的肾脏存活率分别为86%、65%、59%。目前性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仍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仍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一些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ACEI类药物、单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加用环孢素、烷化剂等疗效均不佳[3~7]。经研究表明,长期免疫治疗可以造成免疫耐受,血栓栓塞等多种并发症。MN的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等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及肾脏的生存能力。而中医药在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中医中无性肾病一词,本病属中医的“水肿”、“尿浊”范畴。汉代张景岳在《金匮要略》以表里上下为纲,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的基础上又根据五脏发病机制及证候将其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中医治疗性肾病由来已久,近年来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性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兹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研究和诊治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小球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沉积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剥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4-10月65例特发性黄斑前患者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剥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视力均有所提高,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黄斑前均消失。结论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对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黄斑前膜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某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virus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校919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定性检测HBsAg。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应用相加效应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所调查的919名新生HBsAg阳性率为10.12%(93/9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其0R值分别为2.838、1.669、2.824、8.555、2.965。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exeessriskofinteraction,RERI)分别为17.828和55.675。结论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种常见的腹泻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在儿童腹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采集的儿童腹泻标本120例,分别采用荧光免疫法和酶免法对这四种腹泻病毒抗原进行联检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应用酶免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05%、10.45%、1.87%和3.17%;应用荧光免疫法依次对这四种病毒进行检测的抗原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0.27%、14.31%、4.00%和3.04%。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两种检测方法在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方面的抗原阳性检出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种检测方法对于轮状病毒和诺和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结论两种有关腹泻病毒的检测方法中,荧光免疫法相对于酶免法更具有优势,且两者均对轮状病毒和诺和病毒的检测效果较好,而对于其它病毒的检测效果相对不够理想。为此,在临床上,这些检测方法仅仅可用于腹泻病原体的初步筛查,要想确诊疾病必须进一步做分子诊断或培养。

  • 标签: 腹泻病毒 荧光免疫法 酶免法
  • 简介:摘要对PubMed收录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相关文献的年份、国别、期刊来源、多产作者、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相关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

  • 标签: PubMed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与癌胚抗原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结肠癌患者中36例有邻近淋巴结转移,40例未见淋巴结转移。正常组与结肠癌组比较P<0.01。正常组假阳性率为20%,结肠癌组假阴性率为15%。结论监测CEA水平对结肠癌术后指导治疗作用显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结肠癌的关键。

  • 标签: 癌胚抗原 结肠癌根治术 预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7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PSA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结论PSA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较为敏感,便于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