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平台,探索构建一个安全规范、科学严谨的消化内镜数据库,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针对12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参考相关指南规范,讨论确定消化内镜图像数据的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数据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采用国内市场保有量>5%的内镜设备,对参与图像采集与标注的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内镜操作医师统一进行数据标注讲解训练。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前瞻性、连续性采集、标注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9家医疗中心的内镜检查数据;经数据优化、脱敏、泛化后上传至服务器,经文件同步、数据处理和专家审核,构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规范化采集与标注数据库,即云平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定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成功构建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库,数据库中标注病灶43 010个,其中,早期食管癌病灶2 906个,早期胃癌2 912个,早期结直肠癌2 397个,结直肠息肉9 773个(腺瘤性息肉5 539个,非腺瘤性息肉1 161个,未定性息肉3 073个),标注图像40 353张,标注检查数量11 289例次。结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采用统一标准和采集标注软件,保证了内镜数据的安全性、规范性,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标准化采集、标注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和第三方数据监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简介:急性卒中影像:识别可恢复组织的实用方法GregoryW.AlbersisCoyotefoundationprofessorofneurologyandneurologicalsciencesanddirectorofStanfordStrokeCenterandStanfordMedicalCenter.Hehasextensiveexperienceinacut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cerebrovasculardisorders.Heisinterestedintheuseofdiffusion-andperfusion-weightedMRItoexpandthetreatmentwindowforischemicstroke.Heisalsoconductingclinicalstudiesofbothneuroprotectiveandthrombolyticstrategiesforthetreatmentofacutestrokeandinvestigatingnewantithromboticstrategiesforstrokeprevention.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对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收治的41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8例,女152例;年龄16~80岁[(45.7±16.1)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7~55分[(28.1±7.6)分]。以启用“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后(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入院抢救的21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以急诊传统救治模式(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入院抢救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开始救治时间(患者到达医院后交接及开始抢救的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从接诊至完成CT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从输血申请至执行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术后28 d ISS情况、输血患者比例、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开始救治时间[(2.4±1.1)min]、完成CT检查时间[(29.1±10.3)min]、接受输血时间[(28.1±10.2)min]、抢救室滞留时间[(3.0±1.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1.2)min、(42.8±10.1)min、(48.5±13.1)min、(5.0±1.4)h](P均<0.05或0.01)。观察组ISS为(18.7±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3.4)分(P<0.05)。观察组输血患者比例为49.5%(104/210),对照组为42.5%(85/200)(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9.0%(208/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0%(186/200)(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4.3%(9/2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17/200)(P<0.05)。结论“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能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开始救治时间、CT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和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