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8月-2020年8月,急诊收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救治流程,研究组为开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期间;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结果:对照组抢救时间(38.02±5.26)min、住院时间(14.93±1.45)d,研究组抢救时间(28.11±2.42)min、住院时间(9.02±1.02)d,比较t=9.138,4.352,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0.36%,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2.86%,比较χ²=6.11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应用,可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护理部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6名护士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双盲法将上述护士分为一般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和控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模式)。对两组护士在风险控制和各类风险事件处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护士,患者对控制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更高,控制组护士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数量较少,在对两组护士的考核中发现控制组护士包括风险意识在内的评分均高于一般组护士(P<0.05)。结论:研究发现医院人流量较大,患者数量较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人因素以及医院因素容易导致跌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诊断标准确诊并治疗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患儿疾病的转归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儿童健康评估问卷功能障碍指数(CHAQ-DI)评价]及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分析MAS诊断窗口提前对患儿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风湿科确诊、初治,且首次住院期间并MAS倾向的高疾病活动度sJIA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疾病状态记为基线期。根据不同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2组:(1)满足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国际儿童风湿病试验组织推荐的2016年MAS诊断标准MAS患儿为MAS对照组(38例);(2)满足sJIA并MAS早期预警量表标准,但不满足2016年MAS诊断标准的早期MAS患儿为MAS预警组(38例)。收集患儿基线期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治疗后随访不同时期(治疗后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并比较2组患儿疾病活动度、CHAQ-DI及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结果2组患儿基线期疾病活动度、发病时长及医疗支出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4周,MAS预警组血清铁蛋白下降的改善程度较MAS对照组明显[(333.97±186.66) μg/L比(389.66±221.7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7,P<0.05)。疾病活动度方面,MAS预警组治疗12个月后,美国风湿病学会儿科缓解指数70评估情况优于MAS对照组[34.2%(13/38例)比7.9%(3/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7,P<0.05)。CHAQ-DI方面,治疗4周、8周、12周、6个月时,MAS预警组CHAQ-DI均优于MA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34、-0.27、-0.23、-0.09,均P<0.05)。治疗12个月时医疗累计支出方面,MAS预警组低于MAS对照组[(11.43±8.07)万元比(15.79±11.1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结论通过临床及检查检验指标量化积分,快速判断病情,筛查早期MAS患儿,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sJIA并MAS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消耗。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提升急诊抢救室护理安全性开展本次对照实验,选取于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在实验开始后,将7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管理方法的两组,即使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使用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的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从对比分析来看,观察组中未出现风险事件,发生率0;反观对照组,出现5例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发生率14.28%,对比来看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其次,观察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文书书写、综合成绩等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复阳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免疫功能与病毒核酸复阳的关系。方法随访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治并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为复阳组和非复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共纳入554例出院患者,其中复阳患者107例,复阳率19.31%。与非复阳组相比,复阳组中性粒细胞计数、B淋巴细胞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降低比例、肌酐水平较低,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降低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1.1(OR=3.231,95%CI:1.510~6.917)与B淋巴细胞计数≤200(OR=15.791,95%CI:5.315~46.917)是出院患者核酸检测再次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细胞免疫与患者核酸再次阳性有关,B淋巴细胞计数≤200是患者核酸复阳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比值<1.1也可作为预警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能够量化视疲劳严重程度并辅助诊断病因的视疲劳量表。方法通过检索视疲劳相关量表或问卷的文献及相关共识中对视疲劳的定义,筛选出视疲劳相关条目组成第1版视疲劳量表。综合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97例视疲劳患者[男性47例,女性50例,年龄(34.42±14.62)岁]和20名健康人[男性9名,女性11名,年龄(33.50±7.31)岁]的采访结果,以及3轮德尔菲法综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的17位相关专家的意见,增减或修改条目形成第2版视疲劳量表。再根据2轮共275例视疲劳患者[男性97例,女性186例,年龄(34.42±14.62)岁]和49名健康人[男性17名,女性32名,年龄(35.79±8.88)岁]的采访结果进行条目调整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终版视疲劳量表。通过克龙巴赫(Cronbach)ɑ系数、折半信度、再测信度评估终版视疲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量表可重复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由视疲劳在专家共识中的定义拟定2个自评条目,与通过文献回顾筛选出的52个视疲劳症状条目组合,形成第1版视疲劳量表。再根据2轮受访者调查结果和3轮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的结果,调整并删减条目,形成包含2个自评条目(“你是否有视物疲劳症状”“用眼疲劳是否影响你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和19个症状条目(“你是否感觉眼周不适”等)的终版视疲劳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将量表中的19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眼部症状、视觉症状和全身及精神症状,Cronbach ɑ系数分别为0.79、0.84、0.85;量表总体Cronbach ɑ系数为0.90,折半信度为0.80,再测信度系数为0.965。因子分析表明,3个维度的特征值均>3,累计解释变异量为54.3%。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视疲劳量表经初步验证,在量化视疲劳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辅助临床医师诊断视疲劳及疗效评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84-29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血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44例,依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预警护理,对患者干预后出血、尿崩症及压疮的发生率进行对比,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对患者预后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出血、尿崩症及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护理可明显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血及压疮发生率,提升患者运动功能,确保预后质量,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及转运效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未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13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后该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4例设为管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组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进行转运。调查收集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事件及护护合作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管理组转运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88%)明显低于对照组(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平均转运时间〔(12.4±5.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转运时间〔(18.4±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士的护护合作水平总分〔(105.86±8.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0.78±7.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事件,并提高护护合作水平,从而提高了运转治疗及运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