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中医学里面没有脂肪肝这一病名,在西医通常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1],是一组以实质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脂肪肝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以及组织学的改变,大致可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纤维化、肝硬化。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当组织学脂肪沉积于肝脏越过30%时,B超可以检查出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达到50%以上时,B超检查确诊率可以达到90%[2]。B超检查简便、价廉、无创伤,已作为诊断脂肪肝和监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部分病人自觉右上腹不适,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严重脂肪肝可出现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至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水肿以及肝性脑病等,少数患者有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简介:目的:探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PlasmaSintering,SPS)这一目前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粉末烧结新技术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纯金属铜粉作为烧结原料,在分析烧结曲线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烧结实验,研究不同烧结阶段的显微组织、烧结体晶粒尺寸分布、致密度及上述参量的演变特征。结果:根据对烧结体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定量分析,提出了SPS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并发展了烧结体致密度变化的分析模型。结论: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揭示了制备高致密度、均匀、细晶材料的SPS技术优势的内在机制;分析模型可用于各种工艺条件下SPS致密化过程的定量预测。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演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造影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30例,其中有肺部临床表现21例,胸部影像学证实19例,DSA显示下腔静脉内血栓6例.溶栓介入治疗前置放IVCF30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未放IVCF1例.置放IVCF后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或经导管血栓内抽吸、局部溶栓、导丝搅拌增加溶栓接触面积;经非患肢静脉给予抗凝、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30例放置5种构型滤器32枚,其中2枚为临时滤器,置入取出均顺利,滤器无移位,术中无并发症.痊愈9例,有效14例,改善6例,无效1例.因没有及时置入IVCF进行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腔静脉血栓6例,后置入IVCF5例疗效良好,未放IVCF1例,12天后因肺栓塞死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向肺栓塞演变具有一定价值,其置放术安全可靠,便于临床及时溶栓抗凝治疗,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简介:目的:了解民航飞行人员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的演变趋势,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996-2000年度全民航60岁以下飞行人员各年度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检出构成比作出总体及年度间变化趋势比较;列出其在相应年度疾病检出率前20位中的排序;对2000年度部分高血脂作统计分类;统计学采用χ^2趋势(P值)检验。结果:近年来,高血脂(2000年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占70.28%),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心电异常,心电次极量运动试验(TET)阳性的检出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P值均<0.01),冠心病(CHD)2000年比1998年和1996年度患病明显增多(P<0.01);糖尿病和急性脑血管病的总体患病率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脂,吸烟,超重,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和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排序在2-12位,TET阳性检出率排序2000年度升至第18位。结论:近年来民航飞行人员心脑血管病总体患病率不高,但其危险因素问题突出,如不予以重视,后果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