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重离子治疗大厅和CT模拟定位室空气物表消毒的合格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环境,提升重离子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紫外线和空气消毒相结合对重离子机器进行消毒,安装紫外线灯并确定照射时间和强度,同时使用空气消毒机循环消毒,还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以确保消毒工作规范进行。结果:实验后在空气消毒合格率、物表消毒合格率和消毒操作合格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实验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紫外线和空气消毒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消毒合格率。结论:采用紫外线和空气消毒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重离子治疗大厅和CT模拟定位室空气物表消毒的合格率。在未来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消毒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探索更有效的消毒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消毒工作规范进行以及加强对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自制二维闪烁体探测器对主动式点扫描质子重离子加速器放疗系统进行质控检测,为质子重离子束的质量(束斑位置、束斑大小、虚源、深度分布曲线及射程等)提供快速检测方法和参考。方法探测系统由硫氧化钆闪烁体荧光屏、不锈钢板和光学数码相机组成。将质子重离子束垂直入射到闪烁体荧光屏转化为可见光,经不锈钢镜面反射至相机成像仪上形成图像信号,通过对信号分析处理,获取质控参数。结果多丝正比室和闪烁体探测测得量束斑位置偏差<1mm。多丝正比室测得束斑大小与用闪烁体探测系统器测得量值之间差值:质子为(1.40±0.59)mm,碳离子为(0.5±0.08)mm。429.25MeV/u碳离子的x、y轴虚源分别为751.8、805.6cm,与物理距离差值<1%。测得287.5MeV/u碳离子的射程为160mm。结论自制闪烁体探测器可以测量束斑位置、束斑大小、虚源、深度分布曲线及射程等。该探测器可作为一项质子重离子治疗质控的有效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加速器系统时间特性的分析,找出影响质子重离子治疗时间的关键因素,研究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案。方法系统分析了47例分别使用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治疗日志文件,其中肺癌患者使用了呼吸门控技术。研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射束投照的时间特性,并找出潜在提高治疗效率的办法。结果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束治疗肺癌患者每个等能量层平均出束时间和平均周期最长,分别为(2.98±1.98) s和(5.71±4.51) s。不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7 min。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治疗肺癌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15 min。结论使用对布拉格峰展宽较宽的微型脊形过滤器或纹波过滤器以减少等能量层数,以及采用被动屏气门控技术以消除门控导致的单个等能量层治疗的中断,是部分治疗设备提高治疗效率的两种可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再程调强碳离子放疗(IMCT)对IMRT后局部区域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112例于2015-2018年接受挽救性再程IMCT的局部区域复发鼻咽癌患者,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10例(9%)、26例(23%)、41例(37%)、35例(31%),中位年龄48岁(17~70岁),中位照射剂量为60GyE(50~69GyE)。结果中位随访20个月(5~45个月),共20例患者死亡,42例患者局部复发,2年总生存(OS)率与无局部进展生存(LPFS)率分别为85%与52%。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中Ⅳ期患者OS均显著差于其他患者,未发现与LPFS显著相关的预后因素。治疗期间未见≥3级急性不良反应。≥3级晚期不良反应包括1例口干、2例听力下降、1例大脑颞叶损伤与19例鼻咽黏膜坏死。结论再程IMCT治疗局部区域复发鼻咽癌取得了较好疗效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质量的全过程护理在胰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本研究拟以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治疗中心为研究对象,对23名在重离子治疗过程中的胰腺癌病人实施全过程高质量的护理,应用数字化疼痛等级量表(NRS),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癌痛情况,并用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评定其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并应用 KPS、 EORTCQLQ-C30对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患者住院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负担得到改善。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心理健康、生命质量均比住院前有所提高(P<0.05)。在重离子治癌过程中,通过全程高质量的护理,可以使病人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并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癌症疼痛,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在质子重离子治疗肝癌、肺癌中的不确定性。方法治疗前对40例癌症患者治疗部位进行影像拍摄验证片,其中20例肺癌患者共拍摄200张验证片;20例肝癌患者肿瘤周围注有碘油标记物,以标记物位置变化代替肿瘤位置的变化,共拍摄200张验证片。验证片配准均以椎体为主要目标,记录肿瘤位置变化值。结果肝癌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肿瘤位移值分别为(-0.05±0.28)、(0.15±0.33)、(-0.12±0.27) cm,肺癌患者的分别为(-0.03±0.13)、(-0.05±0.14)、(0.02±0.16) cm (P=0.280、<0.001、<0.001)。肝癌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离散度分别为(0.20±0.09)、(0.25±0.06)、(0.19±0.09) cm,肺癌患者的分别为(0.09±0.03)、(0.10±0.03)、(0.13±0.03) cm (P<0.001、<0.001、0.008)。肝癌与肺癌患者3个方向肿瘤位移≤5 mm的比例分别为92%、83%、93%和99%、99%、100%(P=0.030、0.002、0.007)。结论ABC技术应用于肺癌、肝癌的质子重离子治疗重复性好,且肺癌稳定性优于肝癌。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对接受重离子放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放疗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重离子放疗的32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重离子放疗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Vs.8.6%,(X =4.632,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3.2%Vs.84.6%,(X =5.337,P<0.05)。结论:对于重离子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放疗护理措施,从放疗前、放疗时、放疗后分别进行护理,可有效防止患者出现放疗过程中的副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近年来重离子束因其放射物理学及生物学特性在恶性肿瘤放疗方面受到高度关注。重离子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局部肿瘤控制率高是其一大优势,但在多数恶性肿瘤治疗中转移病灶的控制仍然至关重要。常规放疗与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提示两者联合不仅可以控制原发病灶,还有可能减少或完全消除远处转移性病灶。而高能量线性传递射线尤其是重离子束在联合免疫治疗方面可能具有更强的潜力,故本文重点综述了重离子束调节抗肿瘤免疫效应及与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基础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受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职业暴露等因素的影响,使肺癌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征导致死亡率随之增加,成为对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恶性肿瘤疾病。放疗是用于抑制癌细胞扩散和生长,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方式,其中重离子放疗属于一种新型放疗技术,既能有效治疗不同大小肿块、各类病理类型肺癌,也能治疗光子射线不敏感、伴有乏氧区等特殊肺癌病灶,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或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也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CT影像学技术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也在肺癌精准放疗、观察病情变化、预测放疗反应、评价治疗效果中有着巨大潜能和应用价值。为此,本文就64排螺旋CT在肺癌重离子放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鼠正常肺组织在重离子射线暴露后不同时期、不同暴露剂量下转录水平表达改变,为寻找重离子放射敏感基因、研究重离子放射效应与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时间梯度实验:采用14.5Gy碳离子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肺野照射,分别于照射后3天和1、3、24周提取肺组织总RNA。剂量梯度实验:采用0、7.5、10.5、12.5、14.5、17.5、20Gy重离子射线照射后1周提取肺组织总RNA。两组实验均行全转录组芯片检测。结果重离子射线14.5Gy照射后急性期(3天)、亚急性期(1周)、炎症期(3周)、纤维化期(24周)小鼠肺部全转录组基因表达主成分分析出现各阶段差异性分离;其中以照射后3天基因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照射后1周与其余各时间点均一性最高。细胞凋亡是重离子照射后肺组织主要的细胞死亡类型,以Phlda3为中心的Gdf15、Mgmt、Bax相互关联基因是放射敏感基因(R=0.76,P<0.001)。结论本研究为重离子照射后正常肺组织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了转录水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