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光棒引导行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以盲分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使用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40例,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对比各时间节点(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T1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T1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而言,对照组患者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本组T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可减轻对患者的刺激性,患者生命体征更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双柱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2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双柱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介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按MehneMatta分型:低T型6例,Y型5例,H型1例。方法对近年手术治疗的1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肱骨髁间骨折进行分析,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10例,占83.3%,骨不愈合2例,占16.7%,骨折不愈合均为鹰嘴窝,内外柱已愈合且关节面形态未见改变。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应用双柱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够做到肱骨远端关节面近乎完全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且选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在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个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敷贴固定方式后,并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固定后,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中效果明显,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留置针脱落,提高患者舒适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孟鲁司特钠颗粒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工艺研究、稳定性研究以及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首先分析了孟鲁司特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指出了开发颗粒剂的重要意义。其次,设计了适宜的药物载体和配方,并在制备工艺设计中考虑了颗粒剂的制备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针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优化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和工艺流程。评价了颗粒剂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储存稳定性和湿度敏感性等指标。最后,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颗粒剂的质量稳定可控。整个研究过程旨在提供一种优化的孟鲁司特钠颗粒剂制备工艺,并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滴定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21年7月份到2022年7月份医院纳入的50例癌痛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吗啡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阿片类药物滴定法,从小剂量逐渐给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可得知,观察组的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得知,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得知,阿片类药物滴定法治疗癌痛效果较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治疗癌痛的过程当中,通过采取阿片类药物滴定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在科学控制阿片类药物剂量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