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累及皮肤,与麻风病(leprocy)均可引起以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现报道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麻风病同时发生在皮肤的罕见病例,旨在提示组织活检的必要性,以及精准诊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和病理形态学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对于少见疾病的误诊和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48.48%∶18.71%),B-ALL和T-ALL的融合基因分布具有重现性的特点,交叉少见。(3)融合基因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1岁、3~5岁和35~44岁;儿童患者融合基因的种类明显多于成人;MLL-FG、TEL-AML1及BCR-ABL1分别是婴儿、儿童和成人患者最常见的融合基因。(4)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以伴随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为主,其中以NRAS和KRAS突变率最高;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B-ALL患者早期标记和B系标记表达有差异;BCR-ABL1阳性患者复杂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不同年龄及类型的ALL患者,其融合基因的表达特点明显不同;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ALL患者,突变基因、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点也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淋巴瘤》载文情况,为期刊发展及更好地服务读者、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在期刊官网(www.bxblbl.com.cn)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www.yiigle.com)检索《白血病·淋巴瘤》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刊载的所有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法、Excel软件对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华医学期刊网出版平台期刊网站(https://app.yiigle.com/cmaapp/)数据进行网站阅读量及下载情况统计。结果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白血病·淋巴瘤》共出版36期,载文合计578篇,期均载文量16篇。共刊登论著222篇(38.4%),短篇论著173篇(29.9%),指南与共识11篇(1.9%),专题综论58篇(10.0%),综述94篇(16.3%);作者合作度为5.10(2 946/578)。发文第一作者单位属地包括28个省、市、自治区;发文量居前10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河南、北京、福建、山西、广东、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共发文425篇(73.5%)。基金资助论文共有257篇(44.5%),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105篇(18.2%)。篇均引文量为18.6条(10 751/578)。年平均阅读量为104 630次,2021年度阅读量排名前20位的论文以指南与共识类及专题综论类居多。结论《白血病·淋巴瘤》近年来发展良好,在血液肿瘤领域中的影响力稳步提高。今后应根据办刊宗旨,进一步打造特色栏目,提高学术质量,更好地服务读者、作者。
简介:摘要副肿瘤天疱疮(PNP)是一种与肿瘤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疾病,1990年由Anhalt首先描述。国外文献报道,PNP常见的伴发血液系统肿瘤,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排在首位。除皮肤黏膜病变外,超过30%的PNP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常出现呼吸衰竭,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以口腔、皮肤溃烂起病,诊断CLL伴发PNP,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伊布替尼治疗后皮肤病变愈合,但出现反复发热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考虑肺部感染合并BO,最终因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死亡。通过对本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淋巴瘤伴发PNP的认识及治疗的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分类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01——2022.01收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患共计50名,以信封法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名。常规组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中采取增加护理措施分类工作,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开展护理措施分类干预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普及。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措施分类方法得到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48例,将选择的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给予其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其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91.6%,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并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分类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间诊治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1,两组同时进行为期3个月的化疗治疗,对照组在此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分类,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该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培门冬酶的安全性。方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取样63例,盲选抽签法分组,入院时间2017年09月至2019年09月,两组均接受泼尼松、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n=32)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给予研究组(n=31)培门冬酶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 凝血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23%,比对照组21.88%低,研究组FIB(1.17±0.25)g/L,比对照组(1.59±0.36)g/L低,APTT(38.79±3.34)、PT(15.60±1.24)s,比对照组(33.15±3.46)、(14.47±1.21)s高,P<0.05。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培门冬酶具有较高安全性,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护理措施分类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1.1-2022.6.30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措施分类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QL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果:在流式细胞术检验后,A组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高于B组,在预测阳性率方面低于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阴性率方面,A组和B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7.27%,MRD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9.4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能更好、更准确的预测出急性白血病的复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果:在流式细胞术检验后,A组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高于B组,在预测阳性率方面低于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阴性率方面,A组和B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7.27%,MRD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9.4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能更好、更准确的预测出急性白血病的复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给予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在2019年1月-2022年3月内收治的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并将其分成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与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各31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均高于常规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给予预防性护理可提高化疗治疗的成功率,还能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发病率为3~5/10万。近年来儿童ALL疗效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在所有的儿童ALL治疗方案中,首次诱导化疗耗时最长,药物种类复杂,不良反应众多,对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感染仍然是首次诱导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感染,对提高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3例ALL合并毛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霉菌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mucormycosis”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6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LL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例1,男,12岁,因“确诊ALL 7 d”就诊,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胸痛,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米根霉菌,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病情好转后改为泊沙康唑单药应用,出现骨质破坏,再次加用两性霉素B。例2,男,4岁,因“面色苍白1个月,皮肤出血点10 d”就诊,诊断为ALL,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咳嗽、发热,血液mNGS检出微小根毛霉,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出现播散感染,改为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并行皮肤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例3,女,2岁,因“发热20 d,下肢跛行10 d,咳嗽6 d”就诊,诊断为ALL,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微小根毛霉,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病情好转后改为泊沙康唑单药应用。随访至2021年6月,3例患儿病情好转,未出现毛霉菌感染反复,原发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17篇,共25例儿童ALL合并毛霉菌病患儿。结合本组3例,28例中11例鼻眶脑型,4例肺型,2例皮肤型,2例胃肠道型,9例播散型。17例发生于诱导化疗期间,8例发生于维持化疗期间,3例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5例曾应用伏立康唑治疗。19例药物联合手术治疗,7例单纯药物治疗,2例未治疗。21例经治疗后好转,7例死亡。结论ALL合并毛霉菌病多发生于诱导化疗阶段,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行mNGS可协助明确病原体,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病情需要时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在儿童中发病率低,尚无针对儿童CML的循证治疗指南,临床诊治基本遵循成人CML指南进行。但儿童CML与成人CML在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成人CML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CML。故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中国儿童血液肿瘤医生的临床管理提供帮助,促进儿童CML的规范化诊疗。
简介:摘要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独立亚型之一,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临床上表现为高度侵袭性,患者长期预后较差。ETP-ALL起源于早期胸腺祖细胞(ETP),基因突变谱不同于典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ETP-ALL患者对常规一线诱导化疗方案反应差。多个研究组报道去甲基化药物联合预激方案可以作为二线挽救治疗手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显著改善ETP-ALL患者的预后。但是,ETP-ALL患者仍面临着缓解后复发率较高的问题。笔者拟就ETP-ALL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ETP-ALL的诊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