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联系更加密切,商贸往来是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路运输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主要指针对一切经济活动开展组织规划、协调、监督的管理,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做好水路运输经济管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如何做好水路运输经济管理对我国运输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水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强化方法展开分析,为加强水路运输管理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2020年12月以来临床上普遍存在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够理想,本文主要阐述了核酸检测各个环节的要点和要求。核酸检测是直接找到病毒存在的证据,做好相关标本的采集及转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重点环节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的认知,增加核酸标本的合格率,减少收集转运时间。因此,正确规范采集核酸对诊断新冠肺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和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结果的因素。方法于2020年9月,对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噪声暴露水平检测,收集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61名作业工人噪声暴露情况和听力损失等的影响因素。结果噪声作业岗位噪声暴露水平超标率69.39%(34/49),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3.24%(120/361)和11.36%(41/361)。随年龄、接噪工龄增长,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95、-6.16、-2.81、-2.74,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接噪工龄>10年和8 h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5 dB(A)均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3.57,95%CI:1.09~11.75;OR=4.05,95%CI:1.97~8.25;OR=1.75,95%CI:1.00~3.05),P=0.036、0.001、0.047]。结论该企业岗位噪声超标率高,噪声暴露工人听力损失较为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和劳动组织对汽车装配工颈部疼痛(下称颈痛)患病率的影响,为企业优化颈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十堰某汽车制造厂抽取656名工龄≥1.0年的装配工作为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其颈痛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趋势性χ2检验。颈痛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汽车装配工一年内颈痛患病率(以下简称颈痛患病率)为53.94%(342/634)。女性颈痛患病率(69.1%)高于男性(48.6%,P<0.01)。颈痛患病率与工龄、劳累自评、每周工作几小时、在同一车间工作、每班休息天数、每班累积休息时间等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颈痛的风险是男性的2.434倍;每周工作时间每增加1 h,颈痛的风险增加18.9%;工间休息为颈疼的保护因素,每班休息次数1、2、≥3次,颈痛风险均降低(R=0.405、0.311、0.302,95%CI=0.205~0.803、0.169~0.572、0.142~0.642,P<0.05)。结论汽车装配工颈痛患病率较高,企业在安排生产时应充分考虑性别、每周工作时间和工间休息次数等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供氧防护性能,为产品设计定型提供生理试验依据。方法4具假人和4名健康志愿者配戴个体防护装备,使用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包括氧气系统供氧性能物理试验、氧气系统迅速减压物理试验、6 h巡航高度供氧生理试验和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测试面罩内的氧气浓度、呼吸阻力、安全余压、迅速减压峰值面罩压、作用时间和稳压值等物理参数;监测志愿者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结果假人肺通气量为20 L/min时,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在12.0 km以下提供的供氧分压≥19.1 kPa,安全余压接通前系统呼气阻力≤441.3 Pa,吸气阻力≤490.3 Pa。假人肺容积为1.0 L时,系统的迅速减压峰值≤5.8 kPa。6 h巡航飞行时,氧气系统为志愿者提供的供氧氧分压均≥21.9 kPa。4名志愿者均完成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主客观反应良好。结论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防护性能可以满足地面至12.0 km高度供氧防护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汽车制造厂电焊工颈部肌肉骨骼疾患(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6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十堰市某汽车制造厂677名电焊工人作为调查对象,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颈部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电焊工颈部MSDs患病率为54.8%(371/677)。职业因素中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颈前倾[71.6%(486/677)]、头部重复性动作[55.1%(373/677)]、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48.7%(330/677)]和颈扭转[46.8%(317/677)]。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吸烟、颈前倾、颈扭转、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头部重复动作是电焊工颈部MSDs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MSDs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吸烟、颈前倾、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OR=2.11、2.03、1.83、1.21、1.78、1.90、1.58,95%CI:1.28~3.48、1.47~2.81、1.33~2.52、1.03~1.41、1.22~2.60、1.28~2.83、1.11~2.27,P<0.05);工间休息对颈部MSDs有保护作用(OR=0.38,95%CI:0.17~0.88,P<0.05),结论汽车制造厂电焊工是颈部MSDs职业危险因素的高暴露人群,颈前倾、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坐位工作、头部重复动作等职业危险因素应作为工效学干预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汽车铸造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方法于2020年7月,选择某汽车铸造企业,分别运用WS/T 754-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简称指南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ICMM)赋值定量法(简称ICMM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简称指数法)对该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该企业主要岗位噪声暴露水平80.3~94.8 dB(A),其中落砂、清理、造型岗位噪声>85 dB(A);经三种方法评估各岗位噪声风险,指南法评估结果显示调整风险等级2~5级,指数法评估为2和3级,ICMM模型判定均为5级。结论三种风险评估法对该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时各有优缺点。ICMM模型赋值差距较大,评估结果偏高;指南法与指数法评估结果在部分岗位的一致性较好,指数法评价时存在一定主观性,指南法较为客观。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天津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岗位工人职业接触噪声现状,了解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和听力的影响,并对噪声岗位工人进行听力损失风险评估。方法于2021年5月,以整群抽样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3 516名工人进行《噪声作业工人调查表》调查,对其所在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噪声检测,按是否接触噪声作业分为接噪组和非接噪组。比较两组工人之间的一般特征、听力情况、神经系统症状,并对接触噪声工人进行听力损失风险评估。结果接噪组工人758人,年龄(26±5)岁,接触噪声工龄3.0(2.0,6.0)年;非接噪组工人2 758人,年龄(25±6)岁,工龄2.0(1.0,4.0)年;两组作业工人文化程度、工龄和记忆力减退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98、38.70、5.20,P<0.05);接噪组工人随着工龄增加,失眠多梦、多汗乏力呈下降趋势(χ2趋势=6.16、7.99,P<0.05)。各噪声岗位工人工作至50、60岁时发生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分级均为可忽略风险,冲压、焊装噪声岗位工人工作至60岁时发生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均为低风险。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接触的职业噪声会对其神经、听觉系统产生一定危害,应采取噪声防护措施降低其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