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的进行52例实习生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任务型教学模式将所有实习生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7例实习生给予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27例实习生给予任务型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以及患者对其临床操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生出科时临床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操作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对创建友好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任务平板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36例。按随机数列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8例)和试验组(18例)。干预过程中对照组中2例患儿因咳嗽、发热退出研究而脱落,最终对照组16例,试验组18例。2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单任务平板训练和双任务平板训练。2组患儿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儿童平衡量表(PBS)、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T)、单任务改良计时起立-行走测试(mTUG)、双任务mTUG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一般资料中的性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组内评估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年龄和评估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训练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GMFM-88 D区评分[(34.25±1.61)分比(34.56±1.76)分]、GMFM-88 E区评分[(50.53±7.20)分比(50.61±6.75)分]、PBS评分[(39.06±4.34)分比(38.89±4.44)分]、MWST时间[(12.69±3.07) s比(13.56±2.97) s]、单任务mTUG时间[(11.38±2.58) s比(11.94±2.51) s]、双任务mTUG时间[(30.06±8.08) s比(31.50±8.56) 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4周后,对照组GMFM-88中D区评分为(35.88±1.82)分、E区评分为(51.20±6.64)分,PBS评分为(40.75±4.14)分,MWST时间为(10.81±2.95) s,单任务mTUG时间为(10.06±2.52) s;试验组GMFM-88中D区评分为(36.28±1.99)分、E区评分为(53.94±6.98)分,PBS评分为(43.06±4.94)分,MWST时间为(10.44±2.83) s,单任务mTUG时间为(10.56±2.73) s,2组患儿的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3.058、-2.197、-7.132、1.235、2.952,试验组t=-5.953、-12.432、-8.333、3.149、7.578,均P<0.05),而2组GMFM-88中D区、E区,PBS,MWST,单任务mTUG评价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双任务mTUG时间为(29.10±8.28) s,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05),而试验组双任务mTUG时间为(23.06±7.30) s,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0,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结论单任务和双任务平板训练均可显著提高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单任务训练不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在双任务中的运动功能表现,但双任务训练可有效提高其在双任务条件下的运动功能表现。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分析 CBE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范化培训护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 2019 年参加规划饭培训的护士 50 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 25 名护士。观察组护士采用 CBE 教学带教模式,对照组护士则采用传统的教学带教模式,带教完成之后对比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能力等。结果:带教工作完成后,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成绩以及护理技能水平都比对照组护士高出很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在我康复中心的40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及任务导向性训练疗法,治疗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评估量表(FMFM量表)对患儿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MAS及FMFM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结合TOT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共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MFM量表对上肢及手功能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对腕背伸和拇指伸展主动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FM评分,腕背伸和拇指背伸的主动活动度均高于训练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MFM评分,腕背伸和拇指背伸的主动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和上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潜航员模拟操作不同难度机械手操作任务及排障任务时血压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于2020年7月,以8名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为研究对象,男性6人,女性2人。潜航员于"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1∶1模型内,执行不同难度的机械手操作任务和排障任务,测量潜航员连续血压,单次任务结束后填写美国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表(NASA-TLX量表),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力负荷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单次任务中,潜航员SBP、DBP、MAP呈先升高后降低,第3分钟血压各值均明显低于第1分钟(P<0.01),第5分钟血压各值均明显高于第3分钟(P<0.01)。执行同种任务时,与安静状态比较,潜航员执行低难度、高难度、高难度+2-back机械手任务和排障任务时SBP、DBP、MAP均升高(P<0.05)。任务难度相同时,潜航员执行机械手任务的SBP、MAP均高于执行排障任务的血压值(P<0.05)。与低难度任务比较,潜航员执行高难度机械手任务的NASA-TLX量表得分明显升高(P<0.05);与低难度任务和高难度任务比较,高难度+2-back排障任务的量表得分明显升高(P<0.05)。任务难度相同时,机械手低难度和高难度任务的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排障任务(P<0.05)。1号、3号、4号、5号、7号潜航员(潜龄均为6年)SBP、DBP、MAP与NASA-TLX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8,P<0.05)。结论载人深潜过程中,潜航员执行机械手操作任务和排障任务时,随着作业难度增加,潜航员脑力负荷升高,血压指标短时间内大幅度升高。同时,提升操作的熟练程度可降低潜航员作业时的心血管指标的变化幅度,血压可以作为评价作业难度及指导科学训练的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