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烤烟氮磷钾吸收积累规律,进行了田间随机排列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烤烟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130.64kg/hm2、27.35kg/hm2、230.03kg/hm2,单施有机肥分别为67.25kg/hm2、14.31kg/hm2、114.7kg/hm2,不施肥处理分别为40.08kg/hm2、10.14kg/hm2、82.46kg/hm2。不同施肥处理烟株氮磷钾积累强度均在移栽后60-75d达到最高值。烟株氮、磷、钾在根、茎、叶器官分配顺序:叶〉茎〉根,叶的积累量大于茎、根积累量之和。每生产100kg干烟叶,不施肥处理氮、磷、钾需要量分别为2.63kg、0.65kg、5.31kg,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为3.16kg、0.67kg、5.14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分别为4.26kg、0.89kg、6.65kg。
简介: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的7~8月累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电站开发使得额尔齐斯河的一级支流———哈巴河部分河段由原来的天然河流型生态群落逐步演变为水库型生态群落,水生高等植物多样性和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河流型的挺水、湿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水库型的沉水、沼生植物;植物最远分布区域Lmax也从33m减少到了12m。正在新建的电站A库区无水生高等植物,电站A坝下河段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7,已建成多年的电站C库区为0.42,电站C坝下河段为0.57,表明电站开发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其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变动不明显。从β多样性指数来看,电站开发修建过程中多样性变化为100%,电站运行前后多样性变化高达87%,表明电站开发对水生高等植物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简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2012年开始《江西植保》更名为《生物灾害科学》(CN36-1320/S,ISSN2095-3704),江西农业大学为主管单位,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生物灾害科学》是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有关农业、林业、畜牧和水产方面生物灾害研究(包括对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害虫、害草及其它有害植物、害鼠等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研究)的未曾发表过的文献综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设研究综述、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动物疫病防治、水产保护、防控对策、研究简报等栏目。本刊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水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农林水行业部门管理者。
简介: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在植物生理学和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预测这些排放量将如何改变空气质量,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潜在的联系。过去,对不同植物的生物挥发量进行直接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调查和测量往往集中于一类数量有限的化合物中,并且在对不同功能组别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技术也较为缺乏。此外,相关性强的树种通常会挥发出相类似的化合物,这是使植物本身和与其他植物发出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难以辨明的原因。我们已经确定了利用竹子作为新的系统来研究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因为它们能够挥发出各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并且能够排放一种性质稳定(well—conserved)的化合物——异戊二烯。不同的竹类所排放的化合物差异较大。我们使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xGCTOF—MS)对12类竹和一些草类挥发的在75~196之间的化合物进行辨认,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后,分配给每类化合物,其功能组别的基础上复合类排放模式。根据复合类化合物的组成,使用非量测多维尺度分析绘制了竹类植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全部能够排放化合物的竹的种类中,能与不能排放异戊二烯的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些被观测的竹类的异戊二烯排放量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这些竹类中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