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它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文人都曾为七夕竞相“折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妙诗佳词,我们不妨驻足回首,温习下七夕的来龙去脉和它浪漫的文化内涵。
简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简介:本文以六朝道经中的所有七言韵文为考察对象,在全面分析这些韵文体式及用韵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汉魏六朝七言诗体式及用韵时代特征对含有七言韵文的六朝道经的成书年代逐一进行考证,借鉴宗教学者从文献角度考证年代的结果,探讨了这批道经的成书年代。
简介:
简介:一,唐·寒山《寒山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
简介:剥皮诗乃戏称,指的是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分诗句,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达到发泄或鞭挞目的的诗。赋予诗以新的内容的诗体也称“拟古诗”,是一种仿造诗,即旧瓶装新酒。
简介:皎然(720~798),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吴兴)人,自称是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是唐代活动于大历至贞元年间的著名诗僧。早年即信仰佛教,天宝后期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后来徙居湖州乌程杼山山麓妙喜寺。皎然博学多识,不仅精通佛教经典,
简介:林夕是香港当代流行词坛的领军人物,他国粤双语的歌词创作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前后人们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的嬗变,是当代香港文化的心灵镜像,具有显著的香港性特征。以林夕及其从“小眉目处写人生”的歌词创作为线索,从林夕歌词与香港社会、与香港文学的关系以及林夕歌词情感的港式表达等不同角度来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以较为深入、全面地探析林夕歌词的港式特征。
简介:王维,字摩诘,其名字合为“维摩诘”,是因为王维信仰佛教,尤其崇尚维摩诘大士的缘故。王维于唐武后圣历三年(700)生于太原。其父处廉,官汾州司马。母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请施庄为寺表”)。王维兄弟5人,他为长兄。大弟王缙,字夏卿,早岁以文
简介:~~
简介:二一、宋·怀深慈受《慈受怀深禅师广录》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门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多留月,黄菊深栽盛得秋。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
简介:本文尝试对诗班的由来、组成、目的进行初探,使人们更多了解诗班的由来以及诗班在崇拜中的重要意义;接着以南京和江阴四个有代表性的教会诗班作为例子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一套合宜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诗班更好的发展,更好地荣耀神,见证神。
简介:飞,蝴蝶,门槛,延续,箫,夕阳暮雨,五月有蝶。
简介:当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是我舅公,我习惯称朴初舅公为朴老)看了我在安徽出版的诗集《迷惑》,并得知我已于93年由全国政协常委李默庵老将军推荐到北京做事以后,非常高兴,在百忙中于94年2月17日抽空召见了我。
简介:贯休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僧。他不仅佛学造诣深,而且善诗善画,还工篆、隶、草书。
妙诗佳词咏七夕
七夕乞巧与中国刺绣及民间女红
从七言诗的体式及用韵看六朝道经的写作年代
悟道诗
剥皮诗
诗僧皎然的诗禅境界
内容与技巧的双重奏——浅析林夕歌词的港式情结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之禅诗研究
诗佛王维
宿南台诗
悟道诗(三)
诗五首
诗班初探
低语(七首)
恭听赵朴初谈诗
诗四首
诗僧贯休
王梵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