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后代学者大多根据教被禁断时期的一些批判文章,或者敦煌遗经中的有关教的残卷进行研究,因此对教不能作出全面认识,出现不少误解。本文依据陕西金川石窟刻经对教重新作了认识,认为“以时言教”是信行的末法观。信行提出了儒释道教并行的思想并存的思想,强调要离恶的主张,其思想的特点是“修善离恶”或“敬法离恶”。

  • 标签: 教研 儒释道三教 思想 认识 主张
  • 简介:此文系新岛淳良所著《毛泽东的哲学》一书第章摘译。该书的特点是针对日本国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商榷,有助于了解日本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动态。我们拟陆续摘译该书的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 标签: 三阶段论 武谷三男 本质论 《实践论》 坂田昌一 实践论
  • 简介:法藏敦煌文献P.2550号卷子主要讲述的是有关教某禅师行状始末的内容,其中对教遭受佛教内部非难及教内部党争问题均有所反映。依据法藏P.2550号透漏的信息,本文对教所遭受的具体教义方面的非难做了分析。同时法藏P.2550号也为这种非难的存在提供了实例。依据法藏P.2550号对教内部党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僧邕派与裴玄证派的根本差异。

  • 标签: 法藏P 2550号 三阶教 非难 党争
  • 简介:学界长期以中体西用、中西会通等体用之分对中西对话进行定位,除此“逻辑”视角外还应关注历史发展之维度。以佛学入华引发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为镜,现今中西交流亦要走过格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个历史时段。不同文化传统相遇之初,格义比附在所难免,但随着对外来文化本义之真正理解及进而引发的推崇,外来文化会成为显学,本土文化反而会在一定时期被遮蔽潜隐。各种中西体用会通之说忽视了一个人不可避免会有立场或前见的问题,其实中西文化两个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很难讲谁好谁坏,中西比较对话更多的是相互提供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 标签: 中西对话 文化比较 中体西用 中西会通
  • 简介:五台山的南山寺、龙泉寺、菩萨顶都有一百零八级石台阶,唯有菩萨顶的最出名。人们谈起五台山游览的话题,常会问道:“爬过‘一百零八’吗?”这“一百零八”就是指菩萨顶的石台阶,它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菩萨顶的代表性建筑。叶剑英同志《游五台山诗》中的“三十六丈高耸塔,百零八级石阶层”,就是说的大白塔和菩萨顶。陈毅同志诗:“本

  • 标签: 大白塔 南山寺 陈毅同志 龙泉 镇澄 三十六
  • 简介:“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楼。”——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 标签: 丰子恺 人生哲理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灵魂生活 宗教生活
  • 简介:帛书《五行》经部和竹简《五行》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的解释关系对应竹简《五行》和帛书《五行》经部,一些看似费解的文句意义便可以得到落实。

  • 标签: 《五行》 再解 三层解释
  • 简介:进化伦理学把道德看作是进化的产物。进化思维在解释道德现象时有个不同程度的涉入,这个区分是依据自然选择在塑造道德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言的。根据一种最弱级别的进化涉入,道德像艺术和科学一样,只是自然选择的间接产物,不受制于机体的生物性;而根据一种最强级别的进化涉入,道德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直接产物,根植于机体的生物性中。这两个级别的进化涉入不能提供对道德的理想解释,一个恰当级别的进化涉入应该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 标签: 进化 道德 伦理学 社会生物学
  • 简介:民族文化有共同的形上根源,价值根源平等,有独特的文化内容。复兴传统文化,要有理性认识。.以柏拉图“理型论”和宋儒“理一分殊”观安置人类文化,形成“文化论”的文化思想模型,可以确立复兴中国文化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传统文化 理论模型 文化三层论 中国 民族文化
  • 简介: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出发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演变。党的十六大对我国社会阶层状况的分析,对新社会阶层地位与作用的判断,把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阶层分析理论 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 新社会阶层 理论创新
  • 简介: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使村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适应不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客观形势。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把代表好农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村党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提升村党组织的发展能力,改进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力营造村党组织建设的良好体制环境。

  • 标签: 农村 社会阶层分化 党组织建设 中国 领导方式 体制环境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中,任何一种所有制在它所蕴涵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以前,都还有存在的必然性和空间。故在197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现状决定了我国的所有制格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一度被消除的外资经济、个体经济又活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发展迅速,由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成分上升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变化。正如江泽民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并且称之为“新的社会阶层”。

  • 标签: 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构成 入党 中国共产党 民主 江泽民
  • 简介:阶级阶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分析阶级阶层状况的主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各阶级、阶层的状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一些理论工作者着手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某些成果,在干部和群众中也有一些议论,大家关注的集中点,都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有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阶级阶层 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代 无产阶级政党 改革开放以来
  • 简介:社会阶层意识是居于某一社会阶层中的个体对社会阶层的认知与认同。依据社会阶层意识的操作性定义,所编制并得到验证的《城乡居民社会阶层意识问卷》共有6个维度:社会分层的感受与评价、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社会各阶层的基本认知、自我阶层归属、本阶层及其他阶层的感受与评价、阶层关系的感受与评价。其中,前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知,后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社会阶层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1)城乡居民具有较为清晰的阶层认知和较为明确的阶层认同,社会阶层意识较强;(2)城乡居民的阶层认知和阶层认同之间具有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阶层冲突;(3)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客观社会位置与阶层认知起着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着阶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4)城乡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与客观阶层的一致性不高,自我阶层归属感弱;(5)城乡居民对社会阶层关系的评价较为乐观,认为当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

  • 标签: 社会阶层 阶层意识 阶层认知 阶层认同 自我阶层归属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之一是: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和发展,我们社会上已经出现而且还将继续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如社会主义的个体劳动者.

  • 标签: 社会阶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统战工作 协调 群体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逐步建设与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是深刻而久远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诸多变迁已经形成并可能进一步深化,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当然不能无视这些重要的变化。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所引发的全方位的社会变迁过程,即是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促生的,又对中国共产党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与有效,执政党必须对自身作出调节,以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正是我党适应时代需要而进行的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新举措,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生命力。党正是通过不断适应性变革获得了自身生命的延续而得以发展的。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的社会阶层 优秀分子入党 执政党 政党制度 执政地位
  • 简介:本研究以南京六城区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市民收视民生新闻的行为与动机,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较信任与依赖民生新闻,但其节目参与程度较小.研究认为这部分受众收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获取人际交流的"亲切感"与社会的"尊重感",获取参与公共事务与拥有心理依靠的虚拟满足感,从而获得媒介抚慰以弥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缺失.因此本研究认为民生新闻促使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适应社会,具有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平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 标签: 民生新闻 收视行为 收视动机 媒介抚慰
  • 简介: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顺":顺天意、顺时代、顺民心"求":求做合格公民、求做合格道人、求做合格善人一、"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一)爱学习本人出生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贫苦家庭。在父母自身都无法生存的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上学的条件的,

  • 标签: 合格公民 学习 旧社会 吃苦 孩子
  • 简介:贪、嗔、痴,佛教称之为“毒”。贪是贪爱五欲,五欲有两解是能使人的感官觉得快意舒服的色、声、香、味、触:二是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嗔是愤恚无忍,与人不能合群,个人修养差。痴是愚顽无明,不懂为人为僧的道理。这“毒”,严重危害佛教徒的身命与慧余,不但不能修成道果,而且使僧尼丧失了起码的资格。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教规教义 作风建设 宗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