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5年7月27日至8月1日,由山西省佛教协会、五台山佛教协会主办,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协办,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承办的2015“五台山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世界遗产地五台山隆重举行。来自我国大陆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西省社科院、西北大学、河南大学等机构和台湾地区的台湾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澳门大学以及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圣母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法国高等实践研究院、匈牙利罗兰大学、韩国首尔明知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30余篇。
简介:当下中国的实践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它还处在开创阶段,在一些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概念上,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还处在自说自话和纷争不息的状态,有鉴于此,为了推进实践哲学研究,需要做五对必要的区分:按照实践主体的不同,区分为经验的、道德的和本体的实践;当人们在本体的层面上使用实践概念的时候,由于本体预设的不同,他们的实践哲学也可区分为生存论的实践哲学与超验论的实践哲学;从实践哲学的讨论与具体的实践情境和实践行为的关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形式的实践哲学与质料的实践哲学;就一种实践理论所反思的对象是否涉及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本身,这个问题可以区分为元实践学与部门实践哲学;而就道德的实践哲学而言,我们可以按照道德的实践哲学的善恶判断标准的不同对这些道德的实践哲学进行分类,区分为结果论的实践哲学和动机论的实践哲学。
简介:本文从湛若水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的阐释出发,指出湛若水对自身学问归属有着自觉而深刻的认识,在接续白沙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充其内在意蕴与现实指向,因而极具意义和价值。
简介: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帝制终结的1912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以及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一方面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变化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又多少遮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某些共相特征,使人们不易见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中最难逾越的是1949年这一分水岭,它又和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的学科畛域交织在一起,使情形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跨越时间界限、突破学科畛域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哈佛燕京学社为此举办以“再思1949年分水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为主题的工作坊,邀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十余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围绕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鉴于工作坊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为扩大跨时段、跨学科研究路径在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特将会议纪要完整刊发于此,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