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书中讲“道”的地方很多,如《易经》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运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 标签: “道” 西方传统文化 《道德经》 《圣经》 三生万物 冲气以为和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从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玉汝于成”、“吾日三省吾身”、“和合”、“中庸”等思想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面挫折、悦纳自我、人际和谐、心态平衡等健康心理状态的借鉴之处。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与借鉴
  • 简介:语文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教育角度考虑,语文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这其中涉及的对情绪情感的管理在语文是可以实现的。

  • 标签: 学科渗透 高中 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宗教经验是涉及意识和潜意识成分的个体经验的一个多元呈现的方面。例如,个体对上帝保持有不同层次意识水平的各种观念,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对上帝的经验。本文集中论述了对于上帝复杂的有神论经验,它们与心理和灵性健康的关系,通过心理干预如何改变这些经验,以及改变个人宗教经验的伦理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

  • 标签: 跨文化 信仰 宗教经验
  • 简介:近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文化在成为主流文化的过程,反抗、破坏乃至摧毁着其他文化传统。不仅如此。科学主义成为霸权文化,造成了学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僭越以及科学对人文的僭越。而且,就现代科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一是存在科学的人为“祛文化”现象。如科学对性别、种族等的价值中立;二是负荷了不恰当的社会文化,如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等。鉴此,必须明确科学以及科学文化文化地位,针对其“文化缺失”,进行“文化回复”,使其回归人文和自然。这包括:反对科学霸权,消除科学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认清科学人为的“祛文化”状况,明确科学蕴含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改变科学以及科学文化不恰当的社会文化负荷.引导科学健康发展等。这是“文化科学”的主要内涵。

  • 标签: 科学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科学主义 人文 文化科学
  • 简介: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最典型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 标签: 传统村落 中国 南方 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文化 物质形态
  • 简介:马克思主义美学要想重返公共话语空间,最重要的是在历史悲剧的理论框架下对现代性悲剧存在作出批判与反思。马克思主义悲剧美学虽然是一种外来的理论模式,却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审美经验存在着內在的精神契合点,中国文化的悲剧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美学的"革命悲剧"、"日常生活悲剧"以及"尘世的崇高"等悲剧观念息息相通。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过程各种悲剧性现象相结合的结果,中国悲剧观念已成为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审美现代,性、悲剧观念、世俗性崇高等成为全球性现象和全球性问题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可能对此种陷于深刻伦理危机和价值危机的现象作出理论的阐释,并将获得自身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历史悲剧 中国悲剧观念 审美现代性 公共话语
  • 简介:中国自商周以来就特别重视父系血缘关系,随着儒家学说的盛行,血缘观念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民间风俗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观念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妨碍了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本文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分析了血缘观念的不合理性,指出姓氏区分和血缘传统并没有基因学依据。对个体来讲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有心理学意义,而没有生物学意义。同时根据文献史实论证了过分重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私爱的危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道家和墨家思想对淡化私爱、强化公德、构建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性作用。

  • 标签: 血缘观念 分子生物学 道家 墨家 现代公民意识
  • 简介:《老子》“和”字共有7处,意蕴着丰富的辩证思想。老子将“和”范畴引入到生命、自然、社会层面,展示了一条“和”从何来,又如何至“和”的内在理路。

  • 标签: 《老子》 文化 辩证思想 社会层面 内在理路 范畴
  • 简介:东南亚诸国受到西方殖民影响,有宗教信仰自由的环境。华人的宗教信仰虽然多元化,却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仪规,在信奉阿伯拉罕宗教时,在信仰方面会出现柢牾,特别是“神”观的南辕北辙。我们视祖先为神,把祭祖看作是孝的一个重要环节,阿伯拉罕宗教则为了求得神一统,必得污蔑圣贤、前人、祖宗,不准供神像牌位,而只对“一神”负责。今时,随着华人教育的提升,追求精神文明的欲望越是迫切,但若信奉阿伯拉罕宗教,则要有很大勇气,因为其要无视百善孝为先的事实,敢于断绝孝的循环,让“家”不再是“神”所归之处,所以许多他教徒,都处在灰色信仰之中。

  • 标签: 华人教育 文化自信 宗教信仰自由 南洋 传统习俗 精神文明
  • 简介:《六十种曲》关目情节涉及道教文化内容的有41种,占60个曲本的三分之二。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与透视,我们看到,道教的神仙思想从仙道到人道逐渐伦理化和世俗化的过程。

  • 标签: 道教 《六十种曲》 伦理化 世俗化
  • 简介:自“大事件”理论兴起后,其论述对象仅限于世博会、奥运会和“世界杯”三种盛会。迈入21世纪的中华民族先后实现的2008年北京“奥运梦”,2010年上海“世博梦”,为中华文化展示自我创造了契机。而蕴含其中的山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形象地诠释了中国文化,且生发出崭新的创意空间。

  • 标签: 山水文化 中国当代 事件 寻觅 “世界杯” 2008年
  • 简介: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5月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2006年lO月,在党的十六届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文化任务。他指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思想 胡锦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国家文化软实力 和谐文化
  • 简介: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可以分为两大流派:重义轻利的德性主义和义利并重的功利主义,到底哪一种思想更适合现代市场社会,还有待于具体分析。重义轻利论的核心是公利重于私利,义利并重论的本义是无利不成义,一个是注重国家社会的公利,一个是注重利益本身的正当性,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实际上并无根本的冲突。市场经济不等于利己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价值系统,“正其谊不谋其利”与“正其谊以谋其利”各有其针对性,不可偏废.

  • 标签: 市场经济 传统道德 重义轻利 义利并重
  • 简介:基督新教在翻译圣经时就God等一些译名发生过旷日持久的激烈辩论。本文在对这一争执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它的文化意义加以探讨。笔者以为译名不仅是一个语言与翻译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基督教如何借用中国文化资源的问题。

  • 标签: 新教 译名 传教士
  • 简介:积极心理学从兴起至今虽然只有十余年,但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积极心理学以普通人的幸福为核心,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更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潜力和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以及给团队和机构带来昌盛;积极心理学还致力于使人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研究.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和谐 学校文化
  • 简介:大众文化长久被视为工业社会大批量制作的低质量文化产品,它有没有可能被定义为自下而上实至名归的大众的文化?大众文化的流行模态和趋势受制于社会和时代的制约,但是它的大众社会基础本身是在不断酝酿着时代风尚。坎托和沃思曼以古希腊作为起点的《大众文化史》,因此值得充分重视。无论是希腊的奥运会,抑或19世纪这个小说的黄金时代,其背后的大众文化底蕴,应是清晰可辨的。

  • 标签: 大众文化史 坎托 沃思曼 希腊奥运 小说
  • 简介:对《哲学分析》论坛“科技时代怎样看待科学”有关质疑的回应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何谓另类科学哲学?“另类”的关键词是什么?第二,“审度”与“辩护”、“批判(解构)”有何不同?第三,何谓科学文化?为什么要文化科学?

  • 标签: 另类科学哲学 审度 辩护 解构 文化科学
  • 简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空前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机遇为人类创造福祉,怎样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使人类规避风险,这是全球化时代提出的现实课题,也是未来走向的变数所在。毋庸置疑,人类将何去何从,必然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们的文化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战略抉择,将在这一历史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体,现代人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一种全球文化意识,以此摆脱世界文化发展的困境,推动全球文化实践的成熟,进而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好充足的文化准备。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文化意识 人类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规避风险 文化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