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半个世纪前,我出生在博爱县城——清化小镇上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家庭里祖上薄有田产,父亲精通文墨,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也算得上个人物。然而他的那点“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在当时既不能入科举致仕之途,更不能负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责,唯有在茶余饭后、月下灯前,为街坊们读点三国,讲段水浒之类。看来,那点知识也使他早已失去了祖业,后来虽然获得了贫农的殊荣,却无躬耕陇亩的筋力。民以食为天,父亲尽管不以劳力者为耻而拒入贩夫走卒之流,但毕竟是那点书卷气害了他,经营生意却乏生财之道,劳作苦力又无强健体质,晨夕操劳,仅糊口而已。不敢奢望他养家的母亲也不得不走出家门,朝出暮归,靠她指尖上的艺术,为绣织厂刺绣,维持全家生计。那时,尚无计划生育之说,无论穷富,都希望人丁兴旺。我的几个弟妹相继出生,相继夭亡,原本困窘的日子在病魔和医生的不断光顾下更是每况愈下了。尽管如此,年仅四岁的我,还是在外祖母家扛了一条小凳子在学堂里读起了“星星、月亮、天空”的课文。那里的老师、同学,在我的记忆里一片空白,仅记得通往学校的那条曲折而且总也走不完的胡同,以及不知怎么就没有了的那条小凳子。五岁那年,又在我们街上的中心小学,开始了至今未尝中断的学业。一年以后,我奇迹般地和同教室的三年级大学生们?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西方学者的《资本论》研究,大多涉及人物、主要观点或流派的简要评介,关于研究特点、主要局限与发展趋势等总括性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纵观150年来西方社会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整体性否定”、“沟通与融合”及“超越式改造”等三种倾向混杂共存、交互影响、彼此制约;西方学者在研究《资本论》的过程中,存在着研究立场虚假中立、理论结论颠覆性强、研究方法多元冲突等局限;关注西方社会《资本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有助于我们拓宽《资本论》研究视域,创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掌握《资本论》研究的话语体系,融入国际社会《资本论》研究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