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伦理学的实践人文学特性看,道德形态方法从时空维度凸显“古今中西”的汇通与比照。将“中西互镜”嵌入到“古今对看”的“形态相通”之认知旨趣中,将敞开西方启蒙视野中道德形态方法的意义。道德形态方法以伦理学史上的三种道德形态为参照,表现为对“西方道德哲学”与“启蒙文化形式”的三大历史关联样式(传统、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揭示,它要求我们具备“中西互镜”的视野、“古今对看”的眼光和“语境互证”的策略,并设定了与之相应的思想任务。道德形态方法的“远见”,包含了“形态相通”与“语境互证”两面,具体表现为:以道德形态方法展现道德哲学的视角;以道德哲学的“形态相通”和“语境互证”展现“理智启蒙”的视角;以道德形态方法的“中西互镜”和“古今对看”展现“西方理智启蒙”的视角。

  • 标签: 西方启蒙 道德形态学 研究方法
  • 简介:只有认为文学是"审美社会意识形式",才能使"审美"性和"观念"性因素得到融合,从而把"审美"性、"意识形态"性和其他相关特性如语言性、人性、文化性等等,都作为这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的属性。关于文学本性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界说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同经典作家原初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是有明显出入的,同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有关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方法也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文艺离不开意识形态与文艺不等于意识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论域、不同的命题。

  • 标签: 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 社会意识形式 审美意识形态
  • 简介:7月13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30余位学者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表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中国的当代实践。《求是》杂志文化部主任李文阁认为,最近几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讨论推动了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深化了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但讨论往往“学院气”较浓,过多纠缠于概念的辨析和文本考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部十分重要的历史手稿,长期以来,一直笼罩着三大疑团:1.手稿是否真的没有完成?2.这部手稿主要是针对何许人的?3.这部手稿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由于国内外文献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突破,我们认为,现在是弄清问题的时候了。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全集这个原则决定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形成的,国际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学界对此一直有争议,有人主张编辑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全集,甚至批判共同的全集纯粹是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本文以一篇批判性评论作导引,用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文献资料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持久而深入的合作所具备的特殊情况和前提,并进一步从基本原则、创作阶段的区分、编辑原则的灵活性、作者授权的问题、作者身份确定的问题和对注释索引的特定要求六个方面探讨接受这一原则决定的重要前提,认为编辑共同的全集不仅可行,而且是有根据的。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EGA编辑准则 编辑文字原则 著述合作
  • 简介:意识形态批判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一方面,当今社会存在某些状况与社会支配形式依然需要意识形态批判;另一方面,现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呈现出一些悖论性特征,它不再能满足批判社会现实的需要。要恢复意识形态批判需要对意识形态批判本身进行理论上的重构。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与实践上的需要,作者在对意识形态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的两个悖论性特征入手,从内在批判的视角对意识形态批判进行了理论上的重构,尝试着为意识形态批判打开一个领域,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复兴提出充分理由。

  • 标签: 意识形态批判 外部批判 内部批判 内在批判
  • 简介:当今时代,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往往要把心理年龄作为重要因素,而划分心理年龄的类别主要依据人的心态。人们的心态可以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对这种行为表现的系统化被称为人的生活形态。这时,您或许要问:那么我的生活形态是怎样的?

  • 标签: 生活形态 领会生活
  • 简介:青年马克思对分工的研究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从经济和哲学两个维度对分工进行研究。无论是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还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阐述都贯穿着这条主线。对分工进行如是理解,有利于我们看清马克思思想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分工理论 经济学维度 哲学维度 重要意义
  • 简介: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在消解商品、货币、资本关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生成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对现实经济关系的批判基础上,经过严密的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逻辑推理而建立的,这使得其该部著作中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推论过程。以此理论来审视其中国形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资本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形态 反思
  • 简介:审美是文学的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的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但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的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的、宏观的、辩证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有关消极伦理与积极伦理的区分构成了当前伦理学探讨的一个话题。积极伦理主要是表明行为者应该做什么,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行为界限具有模糊性,同时积极伦理可能要求行动者花费应有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某种伦理行为。而消极伦理则通过道德禁令的形式呈现出一种边界清晰、定位准确、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以及对想要避免之后果的一种更为直接的路径。不论是传统的宗教教义,还是现代的道德理论,似乎都呈现出人们对消极伦理的偏爱超过了积极伦理。消极伦理在生态文明社会中表现为一种放弃之美德,这种美德的本质就体现在对那些过高的物质追求和经济繁荣的主动放弃上,而这种放弃的目的在于对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和权利提供保障。

  • 标签: 消极伦理 放弃之美德 积极伦理 道德义务
  • 简介:<正>精神动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取决于精神动力的结构。人的精神因素不一样.产生的精神动力也不一样。人的多种精神因素的结合方式不同.结构不同.产生的精神动力也大不相同。分析精神动力.不仅要进行精神动力的要素分析,了解有哪些具体的精神动力.每种精神动力的成因、性质及特点.而且要进行精神动力的结构分析.从整体上研究、把握及运用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精神动力

  • 标签: 精神动力 群体凝聚力 精神创造 约束力 精神合力 形态结构
  • 简介: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可以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的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争辩,以精神分析作为文艺方法论的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关系的阐释的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理解道德历史形态的钥匙。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都是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得出的正确结论。相应地有道德发展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三形态论更符合道德的内在精神。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现实社会主义道德处于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单子式的道德发展阶段,虽然其起点比当时资本主义还低,但社会主义道德以其科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价值追求为落后国家摆脱整体性道德、超越单子式道德、建立和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型道德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道德 历史形态 社会主义 方位
  • 简介:申文杰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无论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政治功能,他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做了多方面阐述。第一,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的政治指导功能。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家 毛泽东 功能理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简介:在中国当下美学理论建设中,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整个20世纪世界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不可小视的理论重镇,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世界美学的发展势态、理论格局,产生了不小影响。这种影响延伸到新的世纪。而在中国20世纪美学的历史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影响是其他任何美学派别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发展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学术界应当不会有什么争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形态批判 重建审美意识
  • 简介:<正>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革命宣告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全球冲突开始.它主导20世纪的政治学并重新划分了现代意识形态版图。在中心,渐进的"西方"社会民主与革命的"东方"共产主义间形成了一道痛苦的裂痕;在边缘,由于对苏联经验完全对立的解释,出现了一些分裂的群体。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便随着战争本身在组织上与意识形态上走向解体。

  • 标签: 意识形态 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苏维埃 马克思主义 国家形式
  • 简介:<正>在中国当下美学理论建设中,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整个20世纪世界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不可小视的理论重镇,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世界美学的发展势态、理论格局,产生了不小影响。这种影响延伸到新的世纪。而在中国20世纪美学的历史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影响是其他任何美学派别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发展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学术界应当不会有什么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意识形态批判 发展势态 审美活动 中国美学研究 新理性精神
  • 简介:该研究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画人测验材料,并在以往使用绘人智能测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提出了一份包含80个评分项目的画人评分标准。新标准首先在课题组内试用修改,然后又用于9名标准评分员的培训,最后运用总计258名,年龄为6~12岁的小学儿童作预试,进行系统的项目分析。在上述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反复推敲删改,最终形成了一份供制订画人智力测验常模用的画人评分标准。该标准分有无、细节、比例、奖励四个维度,按身体部位分成头、头发、眼、耳、鼻、口、颈、躯干、上肢、手、下肢、脚以及连接和服饰共十四个大类,每大类包含4~8个评分点,总计75个评分点。

  • 标签: 画人智力测验 评分系统 项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