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原则吗?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回应十分流行,它们分别是以分析和反思平衡来重新解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特别是正义原则)。但这两种回应都忽视了如下问题:其一,分析和反思平衡本身并非是可靠的,前者甚至不一定适用于规范性命题(包括涵盖政治原则的各类命题),后者并非真正的平衡;其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自身特点要求一种敏于事实(总体性事实)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与分析和反思平衡有着显著的差异。

  • 标签: 分析法 反思平衡法 敏于事实的方法 马克思
  • 简介:摘要传统中国画除以其水墨线条为本质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画法上采用“远近”。而中国的“远近”与西方的“透视”虽源自同一绘画理念,二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丰子恺认为,中国画中的“远近”与西方“透视”中眼睛视物成象的客观事实不符,但他也肯定了这种方法凸显了中国画的写意特色。

  • 标签: 传统中国画 丰子恺 反思 透视法 绘画理念 中西文化
  • 简介:天文学家哈勃1929年用望远镜发现了著名的“星体红移”现象,证明宇宙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膨胀。这证明早期的宇宙一定比现在更密;越早期的宇宙,其密度就越大。

  • 标签: 宇宙观 现代物理学 生成论 老子 天文学家 望远镜
  • 简介:"敦煌菩萨"竺护作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奠基人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他在敦煌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仙岩寺也被后世认为佛教圣迹,敦煌遗书中还专门保存有9世纪吐蕃时期绘制的《仙岩寺图》;护在长安的译经地被称为"敦煌寺";护所译大乘禅学理论经敦煌高僧昙猷付诸实践,凿窟修行,遂成为敦煌石窟创建之渊源。

  • 标签: 竺法护 仙岩寺 讲堂 敦煌寺 敦煌石窟
  • 简介:是禅宗内部维系脉传承的关键程序。正规的嗣过程记录于《百丈清规》《正法眼藏》等文献,已为人所知。然而,禅宗历史上除了正规嗣之外,还大量存在着特殊嗣的现象。现有关于特殊嗣的讨论多着意于义理方面,而缺少实践层面的分析。《禅林僧宝传》记载五代北宋时期禅宗中的'崭然绝出者',其中不乏特殊嗣者。将这些记载进行归类,并与僧传、灯史、语录及禅师碑铭行状等材料互参,可以揭示禅宗发展初期产生特殊嗣的社会环境,以及特殊嗣出现对于嗣者本人和当时禅宗僧团的实际意义。

  • 标签: 禅宗 嗣法 五代北宋 《禅林僧宝传》
  • 简介:黑格尔在哲学中关于“道德-伦理”思想的建构,既是基于人类伦理道德的梳理和建设,更是基于当时德意志民族在整个人类道德的历史演进中所处的特殊历史状况,所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路以及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从黑格尔的“道德-伦理”思想中反观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阙如,可以提醒我们并警惕主观与客观、个人集体与国家、伦理与法律之间的三重断裂,特别是从道德与伦理既实现区分、又有机统一之中,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路径。

  • 标签: 黑格尔 “道德-伦理”思想 市场经济 公民道德建设
  • 简介:李猛的《自然社会:自然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的是自然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的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的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的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的。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恩格斯《反杜林论》'道德和。永恒真理'一章,针对杜林从永恒道德推出永恒真理,又以永恒真理支撑永恒道德谬论作了深刻的、尖锐的批判;同时在批判的过程中充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与道德观。特别是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分析了共同道德的存在条件,对于今天的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恩格斯 道德 真理
  • 简介:毛泽东在80年前发表的《矛盾论》中论述的矛盾分析,蕴含着对矛盾进行定点分析以把握矛盾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定位分析以把握矛盾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定性分析以把握矛盾的质的规定,进行定量分析以把握矛盾的量的规定,进行定势分析以把握矛盾的运动规律这“五定”要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同志运用矛盾分析看待与处理新的实践中的各方面重大矛盾问题,成为自觉继承、运用毛泽东矛盾学说的典范。

  • 标签: 毛泽东 习近平 方法论 《矛盾论》 矛盾分析法
  • 简介:“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习近平主席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道出了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同生共荣的关系,也为香港佛教回归祖国20年的精彩篇章描画出深沉而广阔的大背景。正如习主席所说,回归后的香港“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

  • 标签: 回归祖国 香港 佛教 光心 交流合作 习近平
  • 简介:马克思早期需要解决自由的普遍化和现实化两大问题。从"博士论文"(1)阶段到《黑格尔哲学批判》阶段,马克思研究自由问题的路径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在研究重心从"自我意识"哲学过渡到"国家与的现实关系"上。其理论原因在于马克思不断深入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研究;其现实原因在于,马克思在参与编辑《莱茵报》期间,开始关注现实的政治关系、经济利益关系,在现实关系中考察主体和共同体的关系问题。但是,这一阶段的马克思尚未彻底完成从一般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 标签: 马克思早期思想 自由 自我意识 国家与法 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