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破山海明,原名蹇栋宇,传为明朝权倾一世的蹇氏家族蹇忠定公蹇义的后裔。明万历25年(1597)正月廿一日出生在大竹双拱桥蹇家坂一个贫苦农民家中,8岁入乡校。14岁父母双亡。依兄嫂度日。19岁出家大竹姜家庵。20岁出川学法。先在湖北黄梅破头山四祖寺、东禅寺住了5年。后在江苏.浙江一带又住了lO年。1632年。36岁的破山学成回川,1653年建成双桂堂。1666年三月十六日午时圆寂。事年70岁。破山海明为明末清初中国佛学大师。中兴临济宗的巨匠。他既师承曹洞宗第二十七代弟子圆澄湛然(1561-1626)大师学佛,又是临济宗一大宗师密云圆悟(1566-1642)的得意弟子。破山一生。据他自述。在浙江、江西.大竹,开县、渠县、开江,泸州.宜宾、丰都,重庆等地建了十五座禅院。仅梁平就建了蟠龙万年寺(1635。城南),太平寺(1634,城南)、中庆寺(1636。礼让),金城寺(1625。金城寨)、双桂堂(1653,金带)等五座寺院。传法87人。其弟子中如丈雪通醉等,后来成为中国佛学一代宗师的不乏其人。其子孙繁衍遍及云贵川。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北美、东亚。他的弟子四处布道说法.建成寺院,仅四川如成都昭觉寺,新都宝光寺、内江圣水寺,重庆观音寺以及峨嵋、乐山的寺院等皆为他弟子重建。他和他的弟子们对明末清初佛教禅宗的复兴起了重大作用。帮史称破山为“小释迦”,是“宰官拜其座下,将军奉其教律”、“师作最丰”、“上自朝廷,下及时巷,近而中夏,远而外国,罔不闻知”的中国佛坛巨匠。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在其《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认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破山的著作是我们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重要资料。破山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书法家。
简介:《反杜林论》第一编九、十、十一章,是恩格斯针对杜林提出的永恒真理观、永恒道德观和超阶级、超历史的平等观作出的科学批判,通过分析批判,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道德观和平等观,论述了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是恩格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文献,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杜林论》第一编九、十、十一章在论述道德和法的历史性部分,论述了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独断论,阐明人类思维的本质性矛盾和发展动力;阐述了道德和法的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阐明了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恩格斯对杜林主义的批判和关于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有重要启迪和指导意义。
简介: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的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在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的“法布施”是其佛教社会福利的主要平台。法鼓山以“人间佛教”的理念为基础,以多样化的社会教育和实体化教育、僧团教育和信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法布施”体系,体现了都市佛教早期社会福利建设的若干特点:社会教育的介入性强,组织形式富有时代感、延续性和叠加性;实体化教育学术倾向明显,紧扣国际前沿,易于树立话语权威;僧团与信众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形成自下而上的独特组织结构。这些对大陆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极具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