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与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置于人的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的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这是"自然的历史"。因此,自然与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的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的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的转变。
简介:如今的人(当然尤其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将教会和大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来考虑。然而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在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在1520年之前建立,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称、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以教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1]不仅如此,透过综合了解两者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总会让人觉得它们之间有着一种莫名的契合之处。本文着力于概括介绍教会与大学两者的发展历史,并从其中找出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借以说明教会历史与大学成长史之比较的意义。
简介:在20世纪前期,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给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沉重伤害,本雅明从历史灾难学的理论视角深刻批判了历史主义进步观,不仅向迷信历史进步的现代人表明了历史主义进步观是一种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现代性灾难的思想根源,而且揭露出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惯常地处于一种废墟堆积、灾难重重的"紧急状态"。在批判历史主义进步观的同时,本雅明还从主体、内容、概念、本质四个层面上,重新建构了一种辩证的、反进步主义的历史进步观,力图打断资本主义历史连续进步的史诗般进程,促使人类走出历史灾难的深渊,实现人类的彻底救赎和历史的真正进步。本雅明对历史主义进步观的批判与重建,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立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简介: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共同举办。本领域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回顾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社会影响,探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简介:毫无异义,历史概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然而,对它的理解却并非毫无疑义,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很少直接由其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切入,多是由物质生产、交往形式等概念切入,这就导致了对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某种程度上的忽视。本文从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逻辑向度切入,认为在《形态》中,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思路是在三重逻辑向度中蜿蜒前行的,一是客体向度,二是主体向度,三是批判向度。这三种向度是相互缠绕的,在批判中厘清历史与自然、历史与社会等客体的关系,在批判中廓清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现实关系,在批判中划清与所谓人本主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的界限。这种逻辑向度上的全面覆盖,保证马克思凝练出了科学的历史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