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友谊问题重新得到哲学家的重视。当代学术界对友谊的讨论深受亚里士多德的"世俗的友谊"影响,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仁爱的友谊",成为扬弃亚里士多德式的世俗友谊的一般友谊。仁爱的友谊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为全人类所向往。由于两种友谊观在理论和思想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世俗的友谊似乎阻碍"仁爱的友谊"成为一般的友谊。然而,以仁爱诠释友谊的做法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观的简单否定,它能包容并完善世俗友谊的主要特质。而且,由于仁爱的友谊能处理好"爱朋友"与"爱其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当代探讨友谊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简介:在当代英美道德哲学领域,"友谊"是各大流派的哲学家都关注的问题。当代学界普遍认同的真正的友谊是以对方自身为目的,因对方自身之故爱对方。既然友谊的本质是利他,人为何要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投入呢?这一问题在当代英美哲学界被表达为友谊的"正当性"问题。当代主流学界试图以"价值"回应该问题,但是却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当中,价值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哲学预设本身。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友谊理论为依据,托马斯主义以友谊活动本身的道德性为友谊正名,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价值论"更有说服力。由此,在当下重温阿奎那的友谊理论,对当代学界探讨友谊的"正当性"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简介:采用同伴提名法获得215名早期青少年(5年级、7年级)的同伴地位(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分数,采用关系网络问卷(NRI)获得友谊支持分数,以学生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班内标准分的三科平均分作为个体学业成绩的指标,分析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同伴接纳和友谊支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女生的学业成绩高于男生,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友谊支持水平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同伴拒绝均显著负向预测5、7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这种预测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7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可以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尽管高同伴接纳并不能补偿高同伴拒绝给学业成绩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它也是个体获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必要条件;在5年级和7年级,友谊支持都不能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简介:应土耳其共和国宗教事务部部长居尔迈茨先生的邀请,中国伊协组成以陈广元会长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郭伟司长为顾问、中国伊协副会长杨志波为副团长的中国伊斯兰教代表团一行七人于2011年2月15日至22日对土耳其进行了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土方高度重视陈会长一行的来访,精心安排访问日程,高规格接待。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安排了多次会谈,并安排参观宗教部下属的多所神学院校和图书馆,双方就派遣留学生、宗教出版物合作、开展宗教领域交流等方面广泛交换意见,就签署合作备忘录(协议)、土宗教部长率团访华等事达成初步意向,此次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简介:为探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与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人际不确定性问卷以及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对93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网站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反馈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不确定性与友谊质量呈显著负相关:(2)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且能够通过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以及人际不确定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的作用机制,对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社交网站发展良好的友谊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