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以《1.关于费尔巴哈》为标题,匆匆写成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理论框架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批判了唯心主义、特别是旧唯物主义,明确提出'‘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新的实践观;第二部分运用新的实践观在批判分析中阐述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中的重大问题。包括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本质、人的本质、哲学的功能等基本原则等;第三部分论述了新唯物主义的阶级性质和历史使命。代表资产阶级的旧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的巨大作用,只是这样或那样去解释世界;代表无产阶级的新唯物主义则以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世界'为使命。三个部分构建起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框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科学阐述的关于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费尔巴哈 提纲 历史唯物主义 起源
  • 简介:教育问题是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而在思想史上有很多思想家在哲学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从机械唯物论和人本学唯物主义出发,得出教育和环境对人起决定作用的结论。马克思剖析了这种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批判了教育万能论,从阶级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实践教育观,开启了教育哲学新范式,对重新审视当今教育困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教育万能论 环境决定论 马克思教育哲学 革命的实践
  • 简介:《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与《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名外,《论语》汉代还有"传""语""记"等多种称谓;与此同时,其二,先秦及汉代早期文献中鲜见《论语》一名。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宋书》等史籍中《论语》的称引情况表明,以上两现象其实并非缘于《论语》书名未定之故,而是与《论语》的称引方式有关。鲜见《论语》一名乃是由于鲜以"《论语》曰"方式称引《论语》的称引习惯所致,这一称引习惯广泛存在于先秦、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 标签: 《论语》 称谓 称引 书名
  • 简介:纵观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在第一阶段"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但同时亦认为,对农民问题的解决要服务于"国民革命"。在第二阶段即"国内革命运动"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革命需要解决农民问题,而且对农民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中国社会革命的不断前行,直至最终胜利。在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也走入了某种误区。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及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重要启示。

  • 标签: 农民问题 毛泽东 探索
  • 简介:本文是针对解放神学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而作的。本文通过剖析拉丁美洲解放神学采取左翼政治立场的原因,继而通过社会主义概念来理解解放神学究竟是什么,并结合对解放神学之社会主义选择批评的批评,来回答解放神学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疑问。在此基础上,最终就解放神学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 标签: 解放神学 左翼政治 拉丁美洲 社会主义选择
  • 简介:大数据已成为21世纪的新石油,各国政府相继提出发展大数据战略。借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等技术,大数据信息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伦理问题,如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价值开发 隐私权 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
  • 简介:虽然断辞在《周易》本经文本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文献语言现象,但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分析,能够发现其具有较为成熟稳定的文献语言特征。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断辞自身系统的分类即亨字、利字组与吉凶辞三类系统,它们各自具有预测、规范及直接判断的语义内涵。断辞在本经文本整体语义和思想表述中,以价值判断的形式承担了凝聚价值指向、在境遇中决断可能时机的语言角色。深入把握断辞的语义特征及其意义问题,能够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研究提供诸多新的线索和可能路径。

  • 标签: 《周易》 断辞 文本 语义 价值判断
  • 简介: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的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自然的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 标签: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规律 生态环境
  • 简介:陈云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上,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党风问题在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强调抓好党风问题、党的建设工作、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一环,是要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

  • 标签: 陈云 “是非分明” 党的建设
  • 简介:中国养老保障的道德权利思考是针对老龄群体的伦理性探讨。本文在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当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权利现状。指出主要存在着农村老人享受权利与机会的非均等化与养老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两个突出的问题。最后,本论文从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凸显以人为本的孝道原则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解决路径。其中后者又从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应的道德调控与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相匹配的道德权利的评估两点展开深入分析。

  • 标签: 道德权利 农村 养老 保障
  • 简介: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是当前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思想武器,其形成过程脉络清晰,理论来源多元,内涵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以立体视角来研究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以形成过程和理论来源两个维度构建形成平面,动态展示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描绘其丰富的理论源泉。在此基础上,用形成平面对反贫困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更好地解构这一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使人们从整体上对这一思想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 标签: 习近平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共同富裕
  • 简介: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充满争议的问题。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就是知识”命题中的“知识”尽管也包含道德知识,但主要指的是理智知识,不仅如此,他的这一思想经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提升成了一般哲学层面上的观点,并且构成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特征。在区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康德区分了具有自然必然性的自然世界和具有自由必然性的道德世界,以及区分了研究自然世界的自然形而上学和研究道德世界的道德形而上学,据此,他在一般哲学的意义上把真与善区分开来,把求真(它以知识为目标)与求善(它以美德为目标)区分开来(它内在地包含了在伦理学的意义上把知识与美德区分开来),实现了在美德与知识问题上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康德的超越其实是休谟区分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对美德与知识关系的正确处理,但是,如果不像康德那样把伦理学仅仅看成形式主义的唯动机论的伦理学的话,那么,像康德那样把理智知识完全排除在道德特别是道德判断之外的做法也会对伦理学造成某种伤害。

  • 标签: 美德 知识 等同 不等同 超越
  • 简介:代际责任问题是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应对涉及未来世代的不确定性,又是代际责任问题的重点。有些道德哲学家建议借助经济学方法,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但是,单纯应用"成本—收益分析",不但令道德哲学家们怀疑这个方法预设了功利主义的前提,在实际计算中也无法应对不确定性难题。在成本与收益的计算中使用的"贴现率",实际上暗含着某种对未来世界的描绘,而这种描绘本应是不确定的。另一种建立代际责任的尝试是人权原则。人们常常怀疑人权不能应用到有关尚不存在的未来世代的讨论中。通过将未来人的人权与当代儿童的人权进行类比,人们似乎有理由采纳一种包括未来人的人权观念。如果这种人权观念成立,那么人权原则可以以最小的理论代价应对不确定性的难题。

  • 标签: 代际责任 不确定性 成本收益分析 人权
  • 简介:从语义上看,他人意味着“他我”。在将他人视为所思—存在者状态上的存在者的前提下,胡塞尔从能思—所思的平行关系出发,层层深入,先后在习性和本性的现象学阶段将他人理解为我的镜射物,即我的被动的结对联想的对象,以及在我的意义的原初创中的原共在者。尽管胡塞尔没有进一步追问意向融合中的原共在者所具有的“绝对的那里”的绝对性的起源,但他在前—自我阶段对他人构造的细致探讨还是为现代哲学对他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 标签: 他人 能思—所思 结对 原共在 绝对性
  • 简介:1972年2月21日,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毛泽东在中南海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会谈主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谈"哲学问题",对此学术界以及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看法,主要是毛泽东提议要谈哲学问题。其实,仔细阅读相关档案材料就能发现,毛泽东是回应尼克松的提议而主张谈哲学问题的。之所以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会谈,又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基于如下因素的考虑:中美领导人会谈的目的是要取得政治上的互信;中美两国因为长期敌对,一次短时间的会谈难以解决众多问题,而重在弥合分歧;会谈要有共同话题,而毛泽东和尼克松对于哲学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到,哲学问题是在围绕台湾问题的争执中逐步推出的。

  • 标签: 毛泽东 尼克松 会谈 哲学问题
  • 简介:长期以来,受德国古典美学和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学界一直强调审美的自律性、超越性和无功利性。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救赎之路,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审美与文化批判,期望通过建构审美乌托邦来寄托人类自由解放的希望。但是,这种审美和文化批判的理论路径过分倚重主体心理体验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忽视了现实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改造,片面夸大感性、情感、想象力的作用。今天,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依然锐不可当,并且继续以'资本主义'的实在形式遵循着其固有的逻辑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的魔力和逻辑依旧支配和塑造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资本主义正是西方经济社会新近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审美与资本关系的历史嬗变,就审美资本主义中出现的资本对审美的绑架,展开了对资本的辩证批判与反思,就审美资本主义时代'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回答。

  • 标签: 审美资本主义 审美自律 现代性 人的自由
  • 简介:当前,以泛在网为基础建立的泛在社会正在形成。在泛在社会的社会治理中,技术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泛在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信息通信技术是泛在社会技术治理的关键,如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很好地推动了技术治理的施行。但由于技术治理本身的局限,信息通信技术在推动泛在社会技术治理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一些社会风险。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技术治理发展的同时规避其社会风险,对泛在社会的发展、技术治理模式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泛在社会 信息通信技术 技术治理 社会风险
  • 简介:2016年,毛泽东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并呈现出新的热点和特点。其中,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毛泽东与长征、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与党内政治生活、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思想话语体系、海外毛泽东研究评介等,成为2016年毛泽东研究聚焦的热点话题,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研究的导向、趋势和最新进展。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学术热点 最新进展
  • 简介:在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中,充斥着知情同意不完全。尊重儿童作为潜在人类尊严的道德律令要求允许儿童参与试验的同意决定。与此同时,由于儿童自身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基于“最佳利益”将代理权让渡其父母或监护人。而为了确保代理同意和试验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需伦理机构介入审核,以起到维护“公共健康”的作用。由此构造出“知情同意’’的条件及其判定的“儿童一代理人一伦理审查机构”的权力三角关系。

  • 标签: 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 知情同意 最佳利益 公共健康 权力三角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看积极健康向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辅导员建设、高校领导及教师政治定力、高校意识形态思想严重西化等方面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根源分析为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领导缺乏政治站位,领导意识形态能力薄弱,思想“西化”严重,通过推行“洋八股”的做法,用西方标准绑架中国评价体系等。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既要有清醒认识,更要对解决好问题有信心。

  • 标签: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