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新资料探讨齐楚关系的发展阶段尚属首次.召陵之盟、城濮之战、断道之会、越国伐齐是文中所讲齐楚关系的四个节点,而其中最关键是楚在城濮之战失败中认识到齐在晋楚争霸中举足轻重,主动对齐友好;断道之会使齐认识到晋国势力深入河济及河济以南地区是齐的最大威胁,愿意与楚友好.齐楚大国牵涉面广,对齐楚关系发展阶段的探讨有益于先秦史研究向深度展开.
简介:《公羊》《谷梁》二传本是同源,但在后来公羊氏的“展转授受”后产生了分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义解说和系统传承.《公羊传》在时代交替与齐风齐韵的影响下,解说风格明显呈现出了齐、鲁观念交汇与新、旧思想掺杂的地域与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尊王”“尊周”的等级思想、仁政爱民的理想情怀、“讥变古”与崇权变的情感纠结,以及浓厚的血亲“复仇”观和夷夏新民族观.这些思想观念既继承了鲁国《春秋》的原典精神,更凸显出社会转型下的齐学气象.
简介: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中存在许多模糊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把所有权和占有权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在他那里,人对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没有所有权,但对自己的劳动能力有所有权,可以任意转让。诺齐克把劳动能力、个人财产,甚至生命、自由,都当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马克思的观点同洛克和诺齐克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劳动能力不是可以任意转让的私有财产。洛克和诺齐克的理论都无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正义的社会,我们必须要回到马克思。
简介:从《论语》注释史来看,关于“子在齐闻《韶》”典故,宋代讨论的热点问题是孔子何以可能固滞的长达三月不知肉味的问题。由此问题出发,程颐认为“三月”是“音”字误,朱熹认为当增“学之”二字。程颐和朱熹之说影响巨大,门人皆附和师说。但是,和程颐同时期的陈祥道反对“学之”之说。“子在齐闻《韶》”伤心说(孔子伤心于《韶》乐至齐而三月不知肉味)在宋代并未绝响,郑汝谐和蔡节是代表。宋元之际的金履祥对“子在齐闻《韶》”论述最为详尽,附和朱熹之说,认同赞美说(孔子陶醉于《韶》乐之美而三月不知肉味)。
简介:以齐长城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的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齐长城的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和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和谷城往东,跨越泰沂山脉至黄岛于家河入黄海,长约625公里。齐长城是以墙体为主并与城址、关隘、烽燧、塞堡等组成的统一的防御工程。
简介:齐长城作为大国争霸的直接产物,见证了齐国与毗邻国关系的复杂演变,通过了解齐国与这些国家的复杂互动,我们可以发现齐长城的营建是动态的,尤其是齐长城东段。最初齐国在与莒地相邻地段修筑关隘,以保证齐国南境的安全。春秋末期为了防备吴越而在沿海一带修筑防御工事,与崂山形成天然防线,战国中后期齐长城则有防备楚国的功能。
简介:义净法师(635—713)是我国唐代高僧、佛教四大泽经家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
简介:“雍廪”并非人名,而是地名“雍林”的音近通假。《左传》《管子》等文献的“雍廪杀无知”,其实是《史记·齐太公世家》“雍林人袭杀无知”的简略表述。“雍廪杀无知”于《国语》等文献中又作“渠丘实杀无知”,“雍廪”与“渠丘”是大地名与小地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于《春秋》中又作“齐人杀无知”,称国名是由《春秋》地名书写义例所致。
简介:在生活实践中,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人类不断将对审美的追求和创造渗透到桥梁的建筑中,并结合美的规律来设计桥梁。桥梁也正因它横跨于河流、峡谷或其它交通线路之上,呈现纵览河山之势,往往成为审美的对象。桥梁之美是结构、环境、人文的三位一体。
简介:黑川雅之的《素材与身体》一书阐述了自己对皮革、黄金、橡胶、瓷器、玻璃、不锈钢、各种木材等多种设计材料的理解以及运用。同时阐释了"身体性的8个概念"以及如何把设计材料与身体的感知结合。作为当代设计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赋有灵魂,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文化、文明的这条延长线上延续下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简介:今天,国人对圣诞节有不同的态度,如何过好、阐述中国教会自己的圣诞节,是基督教中国化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愿意借助圣诞之“道”进行信仰的浅析与论述:基督教的圣诞节是“道”的平安信仰文化阐释。圣诞之“道”的临在的包容性具有五大现代启示意义:第一,基督教信仰圣诞之“道”临在的包容性体现在始终尊重主流价值观,一直有融入文化、政主教从、多元通和的政教传统。圣诞之“道”临在的包容实践不但在于主降生的时代,就是在当代中国社会,也可以塑造基督教“爱的宗教”的形象,进一步改善人们对基督教的观感。
简介:布德尔不仅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雕塑教育家,贾科梅蒂、穆希娜等世界级的雕塑大师都曾受教于他,他有着自己完整的教学理念和对艺术独特的认知。艺术的真实性、构造与布局、侧面与体积这三个角度可以体现出布德尔的艺术理念和雕塑教学理论。
简介:《左传》《国语》所载三则言"八"的易筮例是"遇艮之八""得贞屯、悔豫,皆八也"和"得泰之八"。"八"为筮数,三则易筮例均属于多爻变动而其不动之爻皆阴的情况,所以自其不动者言之,故言"八";同时,因为至少有一阴爻不动,所以其动爻之数区间为2—5个爻位。按此,"得泰之八"就有一阴不动、二阴不动、三阴不动共三类七种可能的情况。
简介:众所周知,理学对性的讨论,通常从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这两个角度展开,而此论性之功常常归于张载与二程。而实际上,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的开山祖师,其论性之说已然触及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分别,而其善恶之说并非伦理上的判定,而是气质上的多寡,其论性以中之性为至善,其论修养工夫的最终目的也是使人归于性之中。而后世理学家,如闽学的朱熹和湖湘学派的张栻等人,在理解周敦颐论性说上产生了分歧,这也从侧面说明其说影响之深远与广泛。
简介:笔者在现场聆听了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此后又认真学习和研读这个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简介:卢德之博士新著《论共享文明——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新形态》2017年12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与近两年出版的《资本精神——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构成了他的“资本与共享三部曲”,比较系统地展示出了他多年来关于资本、资本精神、现代慈善、共享、走向共享、共享文明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简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离开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目的,就像一种人生方向,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看不到下一步到底在哪里。所以说,一个人有目的,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使生活蛮得更美好的一个设想。当然,那些属于假、恶、丑的东西,都应该在目的之外。或者说,我们的目的,不包含那些乌烟瘴气、扑朔迷离的内容。
简介:在齐美尔笔下,时尚建构了现代性速度。时尚的生产机制背后存在着二律悖反:在新奇的追逐中实现自我建构和自我解构。时尚的创新只不过是改头换面地利用传统,它通过周期性的模式操作玩着'旧瓶装新酒'的游戏,这是今天时尚的生产隐秘。现代性矛盾的解决客观上需要一种平衡的力量,而时尚恰恰具有对社会进行平衡的功能,同时也是对现代性矛盾的一种温和的协调。在时尚的动态创新中,时尚通过与日常生活保持一种动态的距离来实现个体的审美救赎。沿着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阐释路径来审视时尚及其审美话语建构,可以为我们解剖现代性的审美质态提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包含着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蕴。历经时间和文化的积淀,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化审美系统,而且其每个部分也同时包含着它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意义。中国艺术有对“枯拙之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枯拙之美,包括匾额楹联的书写、叠山立石的设计和对枯树残荷的欣赏,从看似颓败苍凉的景象中去体悟一种真正蓬勃的生命感,从枯拙之素白中去发现生命的绚烂和反者道之动的艺术智慧。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清华简《系年》楚齐关系解读
《公羊传》中的齐学气象
生命、自由和劳动能力:谁之权利、可否转让——基于洛克、诺齐克和马克思的观点的分析
《论语》“子在齐闻《韶》”宋代注释研究
齐长城布局和建置的考古学研究
齐长城东段防御体系的修筑与形成
唐高僧义净与齐州山茌县的因缘
齐“雍廪杀无知”考辨——兼论齐国雍氏的问题
浅谈桥梁之美
黑川雅之的设计之美——读《素材与身体》有感
圣诞之“道”的临在
浅析布德尔之雕塑教学
解《左传》《国语》易筮之“八”
浅析周敦颐所论性之善恶
对邓小平“历史之问”的回答
卢德之博士出版新著《论共享文明》
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轮回中的现代性魅惑——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时尚话语建构
中国古典园林的枯拙之美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夯实执政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