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信访分类治理是毛泽东信访思想重要内容,是他关于信访问题最有特色观点。毛泽东信访分类治理思想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信访内容和行为分类为核心,以信访治理方式分类为保障,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体系。毛泽东信访分类治理思想,为我国信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建立高效信访治理体制奠定了基础。重温和继承毛泽东信访分类治理思想,对于健全我国信访分类治理体系、完善信访制度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问题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信访分类治理 人民内部矛盾
  • 简介:“审美理念”是康德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中重要概念,它关涉到艺术创作与欣赏重要问题,也是理解康德美学主要命题关节点。但对“审美理念”理解,除了从康德对这个概念直接规定入手外,还应辨明“理性理念”、“美的理想”、典型等概念与“审美理念”关系,以此廓清它内涵。

  • 标签: 康德 审美理念 理性理念 美的理想 典型
  • 简介:若将价值定义为对象存在、作用及它们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那么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一是它不应当包括负价值,二是人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且由于人精神需要与欲望、意志内在联通,因此需要不仅包括客观方面,也包括主观方面。价值间差异与矛盾常常由主体差异引起,因此研究人个体、群体、类这三重属性之间关系对于把握价值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价值 负价值 需要 人的三重属性
  • 简介:本文核心目标是讨论意义问题,但这个探讨是以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工作为前提,在他视野下,意义问题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所以本文重心就转向考察“使用”这个基本概念。这个考察首先从分析维特根斯坦提出“使用”概念背景开始:“使用”概念是相对于传统语言意义观被提出,它提出为我们描述了另一种看待意义问题方式——把意义看作语言使用。这构成了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内容。在第二部分中,笔者接着转向讨论“使用”概念本身所蕴藏东西,这一讨论以“理解”和“规则”为两个角度分别阐明它们和“使用”之间关系,通过对这种关系考察来揭示“使用”自身内涵,进而呈现“意义”内涵;通过深入挖掘“使用”概念,我们也进一步解释“语言意义”这种现象所蕴含两个基本内容。在本文最后一部分,笔者将批判地分析上述两个基本内容,论证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最后尝试予以回应。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使用 意义
  • 简介: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限制,是独立表征.

  • 标签: 概念组合 名词-名词组合概念 关系启动
  • 简介:针对《广州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和实际执行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笔者设计了一款Flash垃圾分类游戏,旨在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关于游戏策划、美工、图形制作,笔者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取得了良好视觉效果。本游戏符合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要求,期望能为环保动漫产业发展和环保宣传方式带来更广阔思路。

  • 标签: 垃圾分类 游戏设计 环保游戏 FLASH 广州
  • 简介:中国画画论中“气韵”,自谢赫提出之后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史,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琴论中“气韵”这个美学范畴出现得比较晚.当对于画论和琴论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古琴与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但是在“气韵”这个美学范畴上却有许多共通之处.通过对比研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理解会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气韵 画论 琴论
  • 简介:随着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科学教师意识到引领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重要性。如何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是成功关键,在十几年教学实践中,我在科学概念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效果。

  • 标签: 科学概念 教学尝试 认知冲突
  • 简介:“Fetishism”,在汉语中,这个外来词有两个同等通行译法:“拜物教”和“恋物癖”。两个译法恰好对应着两种不同论述语境,即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而这两种论述语境所关注层面既有不一样地方,又有相互重叠地方。不一样地方在于:一个是从商品生产逻辑来讨论“fetishism”(拜物教)社会构成及其后果,是一种社会症状阅读;另一个则是从主体欲望运作来讨论“fetishism”(恋物癖)心理机制及其效果,是一种主体症状阅读。相互重叠地方则在于:它们都关注作为对象“fetish”(物神)既可以感知而又超感觉幻象特质,关注这一幻象运作在社会和主体那里造成特异效果。本文重点就是要从不同论述语境来厘定“fetishism”性质及其构成机制。

  • 标签: 拜物教 恋物癖 奇观化
  • 简介:晚近共和主义学者所着力阐发“第三种自由概念”可以恰当地被理解为第二种消极自由概念。这种消极自由概念恰切含义被阐释为“无支配”或“依赖之缺位”,从而在某些重要方面根本地不同于自由主义式以退守至私人领域为特征那种被阐释为“无干涉”消极自由观。它最初源于罗马式传统在自权人与从权人之间所做根本性区分,从而体现为一种基于主体而得以界定自由理论,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受启发于运动者不受外在障碍地持续其运动状态那种基于行动自身而界定自由理论之间不可公度。尽管共和主义式消极自由概念独特性常常遭受来自各种学

  • 标签: 消极自由 共和主义 无支配 依赖之缺位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什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一书,试图对马克思理论作出人道主义解读。马尔库什在该书中对马克思“人本质”概念解读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以劳动为切入点,说明人是普遍自然存在;二是通过对社会性和意识以及体现在其中普遍性探讨,说明人是社会、有意识存在;三是指出人本质具有历史性,以及人本质只有在人与社会辩证统一中才能不断实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人的本质 解读 概念 马克思理论 60年代
  • 简介:伦理学中的人格是对一个人形成稳定品格及道德行为总体概括。它与人道德品质密切相联,包含强烈道德评价因素。法学中的人格不仅指向个人,还指向具备一定条件团体。它无关乎人道德品质,却蕴含着个人在法律上地位与资格等指向与内涵。两者有着密切内在联系:后者是前者缘起与归宿,前者是后者制度确认与法律保障。法学中的人格概念是伦理人格在制度上衍生品,它产生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均源于后者,只是在从思想到制度演进过程中,其间道德意蕴和伦理内涵被逐渐抽离,最终使两者渐行渐远。

  • 标签: 人格 伦理学 法学
  • 简介:10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4篇,内容关涉麦克道尔概念论,也关涉诸如经验、语言、理性、行动、信念、意向、意向性、知识等论题,还关涉相关哲学史(休谟、维特根斯坦)或哲学传统(大陆哲学、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概念论 麦克 经验 北京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 简介:相较于自觉、理智研究,文学作品更能直接地反映精神生活和思想态度中新趋向。此外,文学是精神史上一种宝贵资源,可以从中挖掘出某些容易被人忽视同时又让人萦绕于怀情愫,这些情感并没有被那些官方文化模型所认可,人们往往无法从非艺术语言中发现它们踪迹。通过对清代袁枚《子不语》文本分析,我们发现袁枚对儒家主导传统宗教、宇宙秩序及历史概念提出了重要挑战,从而表明文学材料可以为我们彰显对新儒家道德解决方案某些让人不满之处,也就是对新儒家正统理论关于宇宙秩序官方概念不满,这种彰显可以成为理解特定时期某些被掩藏起来之侧面的一个重要历史源泉,从而拓宽了自觉、理智研究认知边界。

  • 标签: 子不语 宗教 宇宙秩序 历史概念
  • 简介:在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规划中,重构“领导权”概念可以说是他们核心策略。在他们看来,“领导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内部产生、具有消解其本质主义历史必然性逻辑之潜质重要范畴,对它加以批判性重构,可以使之成为“激进、自由和多元民主斗争形式有用工具”。为了清除经典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概念经济决定论本质主义残迹,他们引入拉康精神分析学缝合理论来对领导权连接逻辑进行重新阐述,试图建构一种符合激进民主社会组织原则,此原则既要杜绝任何导致本质主义一极权主义可能性,又要避免陷入放任无序无政府状态。保持领导权连接偶然性和开放性,是民主革命得以深化惟一有效途径。

  • 标签: 领导权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 缝合
  • 简介:基于机会同化模型,采用催化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比较有准备阶段和无准备阶段汉字字谜理解过程中准备效应脑内变化。结果发现,在200ms-900ms内,准备效应引起了一个正ERP成分(P200—900),大部分脑区得到激活;在900ms-1400ms内,准备效应主要在额区、中央区引起了一个P900—1400成分,在枕区引起了一个N900—1400成分。结果表明,准备期加工影响了对字谜理解,准备效应对字谜理解作用是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

  • 标签: 准备效应 理解 字谜 ERP
  • 简介:作为20世纪深切关注现实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理性毁灭》中对二战挑起者德意志进行了历史反思和现实分析,由此激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对理性毁灭深层思考,并对风云变幻下知识分子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发出呼吁。首先,通过考察具有代表性德意志历史图景,把人类理性变幻还原到历史原貌中展现,可以以真实历史感揭示出德意志复兴历史中民族精神分裂。其次,我们不仅要从卢卡奇那里寻找理性毁灭社会根源,还要把理论视野拓展到后继者研究文本中,包括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人物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侧重于从大众性格结构、心理趋向、人自由等方面揭示理性毁灭深层根源。最后,我们要关注知识分子对理性诉求。

  • 标签: 人类理性 卢卡奇 毁灭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迷失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资本不断变换自己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本化、创利化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天理概念是朱子哲学核心概念。历来研究对此多有论述和阐发。对诸如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等概念梳理和诠释,使我们对朱子哲学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路有了较为明确理解。然而,天理内涵到底是什么,换言之,对于什么是天理这个问题,却仍然没有给出足够说服力回答。本文将以此为目标,通过对朱子相关论述细致哲学分析,以求对天理内涵给出具体而明确界说。

  • 标签: 朱子哲学 天理 内涵 整体框架 哲学分析 概念
  • 简介:龙树中观哲学系统.采取遍破一切论证方式,如《中论》品品皆破,时空、因果乃至涅槃一往破尽,很容易使人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即他是一个彻底否定主义者。如果说“法尔如是”,又怎能够一番破斥就否定得了呢?龙树中观哲学系统遍破一切意义何在呢?一般见解是。龙树并不破一法,他所破乃是执持万法有实在性见解.

  • 标签: 自性 论证方式 《中论》 否定主义 龙树 实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