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滋阴组(灌服生药含量为1.05g/ml的滋补肾阴方,按每100g体重0.7ml剂量),补阳组(灌服生药含量为0.78g/ml的温补肾阳方,按每100g体重0.7ml剂量)。于造模3个月后开始给药,1次/日,连续6d,休息一天后,再连续灌服6d。给药2个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胫骨行不脱钙骨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对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结果切除卵巢5个月后,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TRS%以及TFS%,AFS%,MAR,BFR,OSW和mAR皆显著增高。给大鼠灌服滋阴补肾方和温补肾阳方2个月后,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但程度有所不同,温补肾阳方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滋补肾阴方。结论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温补肾阳方的疗效要优于滋阴补肾方。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70~85g,随机等分为三组。A组大鼠为他克莫司加五脂胶囊组,每日给予他克莫司(普乐可复AstellasIrelandCo.,Ltd生产)2mg/kg和五酯软胶囊(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粒/kg;B组为他克莫司组,每日给予他克莫司2mg/kg;C组为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均在空腹时灌胃给药,用药1h后喂食。用药时间为5个月。每月监测大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空腹血糖。结果在用药的1~5个月期间,A组大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在用药的第1个月和第2个月,三组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第3个月后,A、B两组大鼠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大鼠血糖略高于B组,二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4、5个月后A、B两组大鼠的血糖持续升高,并且A组大鼠血糖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敏感指数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他克莫司通过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大鼠血糖升高,这种升血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
简介:目的:基于大肠杆菌质粒pMMB207,构建贝氏柯克斯体穿梭载体,建立贝氏柯克斯体转化系统。方法:利用PCR分别扩增eGFP基因、Kan~R抗性基因、贝氏柯克斯体组成型表达启动子P311和P1169等4段序列,然后用融合PCR技术将4段序列融合为P311-eGFP-P1169-Kan~R串联序列,经KpnⅠ和XhoⅠ酶切后,连接至经同样双酶切的pMMB207骨架上,构建穿梭载体p207-GK;将穿梭载体电转化至贝氏柯克斯体,用ACCM-2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或感染BGM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基因的表达,传代至eGFP基因高表达时,用半固体平板培养法克隆分纯贝氏柯克斯体转化株。结果:构建了贝氏柯克斯体穿梭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eGFP的贝氏柯克斯体转化株,并完成了克隆分纯。结论:建立了完整的贝氏柯克斯体转化系统,为后续用遗传学方法研究贝氏柯克斯体奠定了基础。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患者,对照组34例患者,两者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给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身痛逐淤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0.5%。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的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淤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简介:目的对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及本实验动物学部保存的$180进行了克隆培养,根据克隆细胞的腹水生长特性,从中选出8株克隆,对不同克隆$180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免疫组化法测不同克隆细胞的蛋白质分布,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克隆细胞的DNA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克隆细胞表面结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克隆细胞的电泳图谱。结果其中3株克隆从uJ见腹水之日起,腹水即为血性;1株微显血性;4株在接种腹腔7日内腹水无血性。扫描电镜观察6株克隆细胞表面结构,各具特点,有所不同。流式细胞仪测定6株不同S180克隆细胞DNA含量,分别为8.5,9.3,7.9,8.5,8.6,8.3pg。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克隆与11种抗体反应有所不同,一旦与某抗体反应阳性,则阳性细胞比率均在97%以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克隆细胞s1H10及S2D9的电泳图谱,S1HIO克隆细胞有33条带,S2D9克隆细胞有30条带。结论8株克隆细胞各具特点。
简介:小GTP结合蛋白属于Rho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蛋白,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抗逆和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筛选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侵染诱导的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5)cDNA文库,分离获得1个Rop家族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aRop2(TriticumaestivumRop2)。TaRop2包含1个591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含19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1.52kD,理论等电点为9.49。通过在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发现TaRop2分布于细胞核内和细胞膜上。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盐处理、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和亲和混合白粉菌菌株侵染时,TaRop2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但被干旱、高温、低温和ABA处理抑制。说明TaRop2可能参与小麦防卫和抗逆反应过程。
简介:在对黄萎病菌胁迫处理的海岛棉Pima90-53根组织全长cDNA文库分析中,筛选到一个与黄萎病胁迫相关的杂合富含脯氨酸蛋白(hybridproline-richprotein)基因,将其命名为GbHyPRP1。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7bp,开放阅读框945bp,编码一个由3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包含信号肽、N端富含脯氨酸域及C端PollenOleeI域。同源序列分析显示,GbHyPRP1与来自雷蒙德氏棉、陆地棉和亚洲棉的HyPRP1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5.95%、93.87%和91.34%。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受黄萎病菌胁迫后海岛棉根部GbHyPRP1表达显著下调。将GbHyPRP1基因克隆至植物超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病指统计分析表明GbHyPRP1过量表达显著降低了拟南芥对黄萎病的抗性。据此推测GbHyPRP1参与棉花抗黄萎病,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负调控因子。
简介:【背景】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仅危害悬铃木的外来入侵物种,而红带网纹蓟马寄主广泛,可吸食悬铃木叶片汁液,2个物种客观上发生了竞争关系。【方法】以悬铃木方翅网蝽与红带网纹蓟马共同发生的悬铃木种植街区为研究地点,每10d调查15根悬铃木枝条,记录各枝条各叶片上2个物种的数量,进而评价悬铃木方翅网蝽入侵对红带网纹蓟马的竞争排斥能力。【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整个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红带网纹蓟马;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悬铃木上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均大于红带网纹蓟马,两者的时间生态位竞争系数达0.7022,明显高于对悬铃木枝条和叶片的竞争强度;悬铃木方翅网蝽和红带网纹蓟马对悬铃木枝条和叶片的竞争强度较低,且具有阶段性,空间竞争主要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2个种群发生高峰期;悬铃木方翅网蝽与红带网纹蓟马在悬铃木上的繁殖生态位出现了明显的时间分化,红带网纹蓟马仅秋季世代产卵于悬铃木叶片上,而悬铃木方翅网蝽所有世代均产卵于悬铃木叶上,但2个物种在悬铃木上共同繁殖期间,红带网纹蓟马选择产卵的枝条和叶片均有悬铃木方翅网蝽产卵,表明2个物种对产卵枝条和叶片具有相似的空间需求。【结论与意义】悬铃木方翅网蝽与红带网纹蓟马在悬铃木上整体的时空生态位竞争强度较弱,且2个物种的营养生态位差异较大;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入侵对红带网纹蓟马的生存和种群发展无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研究灰黄霉素、克霉唑及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在体内、外活性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应用灰黄霉素、地塞米松、克霉唑、灰黄霉素:克霉唑:地塞米松=5:5:1联合药物的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红色毛癣菌,确立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联合药物的分数抑菌浓度(FIC);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皮肤癣的豚鼠动物模型,根据豚鼠用药部位分成四组,对豚鼠皮疹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体外实验联合药物的MIC小于单药的MIC,且联合药物起协同和次协同作用;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组对动物受损局部皮肤给药后,对红色毛癣菌所致皮损积分为(1.89±0.68),与对照组(3.33±0.69)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该药优于克霉唑组(2.33±0.69)、灰黄霉素组(2.11±0.58)。结论短期内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有较强的抗红色毛癣菌和抗炎作用,其抗菌活性强于单独药物的灰黄霉素和克霉唑。
简介:目的:探究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三联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上再加上胃炎康方5号治疗,观察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Hp根除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81%,Hp根除率为82.9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5%,根除率为93.62%,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扶正化积方对H22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FZHJF组(40.95g/kg)、5-氟尿嘧啶组(5-FU)(0.2mL/10g)和联合给药组(FZHJF+5-FU),连续给药12d后,采集肿瘤与脏器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对各组肿瘤外观和肿瘤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均为典型的肝细胞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瘤重均显著减小(P〈0.05);而联合用药组的瘤重显著小于5-FU组和FZHJF组(P〈0.05),肿瘤外观图也显示联合给药组瘤块小于FZHJF组和5-FU组。扶正化积方单独使用的抑瘤率为40.5%,联合5-FU后,抑瘤率达到66.7%,大于两者合并用药后的理论相加效应值65.6%;与5-FU组比较,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5-FU组(P〈0.05)。结论:扶正化积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双重作用。
简介:目的测定SPF级C1型尼曼-匹克病小鼠(Npc1-/-小鼠)的生长繁殖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为开展NPC1病人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基础资料。方法(1)选取077日龄Npc1-/-、Npc1+/-和Npc1+/+小鼠雌雄各40只,定期称重并绘制生长曲线;(2)Npc1-/-小鼠由Npc1+/-小鼠交配繁殖产生,统计Npc1+/-小鼠连续4代的繁殖数据;(3)检测60日龄Npc1-/-和Npc1+/+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Npc1-/-小鼠的体重在7周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7周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少,直至11周左右死亡。Npc1+/+和Npc1+/-小鼠的体重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别。4周后雄性比雌性体重增加明显比雌性小鼠快;(2)Npc1+/-小鼠不同代内交配分娩间隔、窝产仔数、离乳仔数、离乳仔数中雌雄数量及阳性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2代的离乳率明显大于第1代(P〈0.05);(3)Npc1-/-和Npc1+/+小鼠血液生理指标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过氧化物酶指数(MPX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化指标中尿素(URE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钾(K)和铜(Cu)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Npc1-/-、Npc1+/-和Npc1+/+小鼠的生长曲线因基因型和性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Npc1+/-小鼠不同代的繁殖能力差异无显著性;(3)Npc1-/-和Npc1+/+小鼠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简介:【目的】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近年来严重威胁我国城市行道树二球悬铃木的健康,受害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在越冬后期对悬铃木树干上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越冬习性开展研究,能为冬季防治积累生物学研究基础。【方法】早春随机调查河南省新乡市行道树二球悬铃木树干栓皮层外层下方隐藏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比较阳侧和阴侧虫口密度。同时记载悬铃木树干0.00~0.50m、0.51~1.00m、1.01~1.50m、1.51~2.00m4个不同高度区段范围和树干皮层外层皲裂程度在5%以下、5%~25%、25%~50%、50%~75%、75%~95%、95%以上6个等级条件下害虫的虫口密度。【结果】栖息在悬铃木树干树皮下方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在阴面更多,阴面和阳面的虫口密度差异达极其显著水平[(F=6.63)〉(F0.01(1,19)=1.0132),P=0.00]。对寄主树干4个不同高度区段的虫口密度比较后,发现在树干1.0~1.5m区段间的虫口密度最大,平均11.5头;且虫口密度在悬铃木不同高度区段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26.91)〉(F0.01(3,56)=4.1519),P=0.00]。悬铃木树皮的不同皲裂程度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虫口密度的影响达极其显著水平[(F=31.02)〉(F0.01(3,56)=4.1519),P=0.00],在树皮外皮50%~75%皲裂程度条件下的虫口密度最大,平均9.8头。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树干不同高度和树皮不同皲裂等级的互作对虫口密度的分布影响达显著水平[(F=2.46)〉(F0.05(9,56)=2.0519),P=0.0195]。【结论】华北地区害虫秋冬防治时,在寄主悬铃木树干的最好涂白时机是在害虫全部下树后的12月上中旬进行,涂白高度以树干1.0~2.0m范围为宜。本研究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越冬期的预防和治理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