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白粉菌是一类植物专性寄生病原菌,在世界各地可引起多种植物白粉病。近年来,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相结合明确了白粉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和亲缘关系,使白粉菌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白粉菌科主要分为5个族,包含16个有性型属和2个无性型属。中国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报道有白粉病发生,共计13个有性型属328种及44变种,其中白粉菌族种数最多,其次是球针壳族。中国真菌学家命名的白粉菌新属4个、新种143个,其中仅在中国报道的有105个。寄主植物多达90科339属799种和变种,其中豆科上报道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蔷薇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ITS、28SrDNA、MAT1-2-1、β-tubulin、IGS、CSⅠ和EF-1α等DNA片段可用于辅助白粉菌的鉴定,并为白粉菌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佐证。

  • 标签: 白粉菌科 分类学 分子系统学 寄主
  • 简介:目的:评价经膝下(BelowtheKnee,BTK)途径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经BTK途径CDT治疗的38例急性混合型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4±11岁。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经小隐静脉穿刺途径28例,小隐静脉切开途径4例,胫后静脉切开途径4例,胫后静脉穿刺途径2例。行CDT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临时可回收滤器置入,并于术后2周内取出。36名患者DVT血栓溶解成功(Ⅱ和Ⅲ级)。2名未获得血栓溶解成功的患者,从症状发生到CDT时间均大于10天。对13例患者(左侧10例,右侧3例)进行髂静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围手术期出现切口渗血4例,切开部位麻木5例,没有新发肺栓塞和大出血发等主要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1个月-4年),28例患者超过1.5年。2例患者由于未服用华法林而出现反复髂股DVT。随访期间通畅率和PTS率分别为81.6%(31/38)和31.6%(12/38)。结论:采用经BTK途径行CDT治疗混合型DVT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结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内溶栓 小隐静脉
  • 简介: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2017年小麦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小麦 小麦生产 抗病高产 优质高效
  • 简介:肿瘤是人类死亡的首位病因,研制疫苗防治肿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麻疹病毒的减毒株是一种新型疫苗载体,它可以表达多种肿瘤蛋白,这些肿瘤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肾细胞癌、肝胚细胞瘤、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

  • 标签: 肿瘤 麻疹病毒 疫苗
  • 简介: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此外,对2017年玉米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玉米 玉米生产 粮食安全 发展对策 研究进展
  • 简介:系统回顾了微孢子虫起源进化的研究进展及其系统分类现状。近30年来,一些依据SSUrDNA序列、翻译延伸因子1α序列、直系同源蛋白基因树及真菌蛋白质组生命树等的研究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原生生物。但同时大量的单基因或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又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真菌。最近一系列独立的系统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加上在罗兹菌门中发现了介于真菌和微孢子虫中间类型的近微孢虫菌属(Paramicrosporidium)、线孢虫菌属(Mitosporidium)和噬核菌属(Nucleophaga),进一步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罗兹菌门的噬核菌属谱系。

  • 标签: 微孢子虫门 进化起源 系统分类 罗兹菌门 滑鞭虫门
  • 简介:从微生物信息代谢过程中的病原菌与寄主相互识别、微生物之间招募作用等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入手,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本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对其周围物质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对物质变信息,特别是经过生物界物质变信息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物质运动方式的演进规律,即无机界→有机界→信息界,做了开创性探索,这将为人类认识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深层次规律产生重要引领作用。

  • 标签: 微生物 信息代谢 物质运动形式 量子
  • 简介:根据1985年以来的研究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报道,综述了新疆地衣在分类学、地理区系、生态学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重点分析了新疆地衣的地理成分、分布型和不同环境、基物条件下的地衣种群及群落,文中还阐述了新疆地衣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展望。为新疆地衣物种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地衣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新疆 地衣 地衣区系 地衣生态 地衣分类
  • 简介:介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即产量和产值快速增加、优势基地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日趋多元、生产机械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和食药用菌文化逐渐兴起。分析了目前在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菌种混乱、异物同名、同物异名、质量标准不规范、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轻简化的机械设备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食用菌科学文化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三维"农业理念、把"菌物药"纳入中药范畴、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力度和建设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等建议,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文化 三维农业
  • 简介:在对长尖叶蔷薇和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的保守基序。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

  • 标签: 长尖叶蔷薇 大花香水月季 MLO基因 抗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QRT-PCR
  • 简介: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在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药物临床反应一致性高,在肿瘤个体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PDX模型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筛选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针对用于化疗药物筛选的PDX模型评价策略进行综述,总结了建模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组织形态学、测序分析、特异性标志物和STR检测四种模型溯源性评价方法,综合衡量药物毒性作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和TGD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为PDX模型指导肿瘤个体治疗提供良好的应用策略。

  • 标签: 异种移植模型 溯源性 毒性 疗效评价
  • 简介:蛇毒是一类组成复杂的生物毒素,不仅作为蛇捕食和防御的武器,还在促凝、抗凝、镇痛、戒毒、抗肿瘤等医药领域中得以使用,同时蛇毒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良好模型。作者针对蛇毒组成的多样性、蛇毒合成的生物学机制以及蛇毒的生物演化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蛇毒 合成机制 蛇毒演化
  • 简介: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理想模型,但研究过程往往受到遗传工具和品系资源的限制,无法有效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阻碍实验的深入开展。为了方便果蝇领域的实验室开展研究,我们首先开发并优化了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随后研发了转录激活系统和新一代转基因干扰技术,最终可以简单高效、准确特异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同时,利用这些遗传学新技术,我们构建了相应的基因敲除、转基因转录激活、转基因干扰的果蝇品系资源库,使清华大学果蝇中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果蝇技术和资源中心之一。这些新技术以及相应的果蝇资源,正在被国内外果蝇研究领域的实验室所应用,对发育和疾病等相关研究发挥着广泛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黑腹果蝇 遗传工具 果蝇资源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和48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12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h逐渐下降(P<0.01);vWF:Ag量从8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 标签: 脓毒症 大鼠 凝血功能 病理
  • 简介:介绍了球盖菇属及其相关属的特征集要、分类学地位、分类学研究历史,综述了其在食用、药用、致幻作用与降解作用的经济价值,总结了球盖菇属驯化栽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望了该属真菌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大球盖菇 分类学 致幻作用 棘细胞
  • 简介:报道了炭角菌科(Xylariaceae)小炭墩属(Kretzschmariella)和炭角菌属(Xylaria)中的3个竹生种。其中,小炭墩属为中国新记录属,目前该属只有1个种,即藁杆小炭墩菌K.culmorum;炭角菌属2个种,分别为褐色炭角菌X.badia和竹生炭角菌X.bambusicola。该3种均生长于竹子上,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文中根据国内采集的材料对其宏观、显微特征及培养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 标签: 子囊菌 新记录种 分类 寄主专化性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侵袭性真菌自身生长繁殖的生物学过程,人们开发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对其进行阻断、干扰,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我们简要介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应对耐药的方法。

  • 标签: 侵袭性真菌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耳念珠菌
  • 简介: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国内外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文献,并对近年来药用真菌中的多糖、蛋白质和一些小分子活性物质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药用真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研究开发具有高效低毒且资源充分的抗肿瘤菌物药有着良好的药用前景。

  • 标签: 菌物药 抗肿瘤 多糖 蛋白质 小分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