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完善放射性核素14C的监测方法,估算14C对人体造成的内照射剂量,保护14C暴露行业职工和公众的身体健康。方法用湿法氧化法对尿样进行前处理。分析时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把尿素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并用1 mol/L氢氧化钠吸收后,使吸收液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粉末悬浮法制样,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计数并计算分析结果。结果用尿素作为载体优化后的反应时间为1 h,对于80 ml尿样,过硫酸钾的使用量为10 g,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7.15% ~ 102.09%,测量时间300 min时,方法检测下限为0.22 Bq/L。实际检测的4个尿样中,14C活度浓度分别为0.32、0.60、0.86和0.74 Bq/L。结论优化后的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放射卫生工作中14C日常检测的需求。尿样中14C定量方法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14C监测的方法体系。

  • 标签: 14C β核素 尿样 内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癌肉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头颈部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0~72岁。总结病理学特点、治疗以及随访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14例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恶性上皮和间叶成分同时存在,1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恶性的上皮区域,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恶性的间叶组织区域,波形蛋白呈阳性。在治疗上14例患者单纯手术治疗5例,手术后辅助放疗3例,手术后辅助放化疗6例。随访时间为2~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除1例随访21个月后失访外,其余13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4/13;8例死亡,死亡率8/13,5例无瘤生存。Kaplan-Meier法计算得到14例头颈部癌肉瘤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3%、57.1%、42.9%。结论头颈部癌肉瘤临床罕见,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头颈部癌肉瘤预后差,对于癌肉瘤患者应长期随访。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KD并发急腹症患儿14例(急腹症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KD非急腹症患儿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对急腹症组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组共纳入14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46±0.74)岁;与非急腹症KD患儿比较,急腹症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损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并发急腹症患儿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时间更长(P<0.05)。急腹症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钠(Na+)、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儿全部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3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3年,14例患儿均未遗留消化系统后遗症。结论KD可并发急腹症,部分可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常见腹痛等消化道表现。对于消化道症状明显、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持续时间长的患儿需注意有无急腹症可能;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患儿需警惕急腹症可能。KD并发急腹症多预后良好,及时治疗KD原发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川崎病 急腹症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KD并发急腹症患儿14例(急腹症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KD非急腹症患儿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对急腹症组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组共纳入14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46±0.74)岁;与非急腹症KD患儿比较,急腹症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损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并发急腹症患儿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时间更长(P<0.05)。急腹症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钠(Na+)、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儿全部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3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3年,14例患儿均未遗留消化系统后遗症。结论KD可并发急腹症,部分可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常见腹痛等消化道表现。对于消化道症状明显、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持续时间长的患儿需注意有无急腹症可能;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患儿需警惕急腹症可能。KD并发急腹症多预后良好,及时治疗KD原发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川崎病 急腹症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钙制剂粒径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机体对钙的吸收,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钙药物制剂粒径数据的差异情况以探讨钙剂吸收的效果。方法:以14种钙制剂为研究对象进行粒径研究测试,由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检测,称取同等质量的样品,按照1:1比例充分溶于同体积的纯水中,通过仪器检测钙制剂悬浊液的粒径分布。结果:14种钙制剂按照D90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S-K 383.490 μm;TCBJ牛初乳加钙咀嚼片105.668 μm;LD碳酸钙D3颗粒52.299 μm;GEQ碳酸钙D3片(Ⅱ)46.82 μm;TCBJ VD+VK 43.767 μm;SWS 40.296 μm;LD碳酸钙D3片(Ⅱ)31.392 μm; 童时液体钙 30.702 μm;BOLD 22.470 μm;迪巧维D钙咀嚼片22.153 μm;迪巧儿童维D钙咀嚼片15.715 μm;迪巧维生素D维生素K咀嚼片14.917 μm;OSTL颗粒 6.578 μm;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3.514 μm,本实验结果显示14种钙制剂中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粒径最小。结论:钙制剂粒径的大小是影响生物体内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钙制剂粒径大小的比较,对补钙产品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今后优化钙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 标签: [] 骨质疏松 钙制剂 粒径 迪巧 补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回状皮脂腺痣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4例脑回状皮脂腺痣患儿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结果14例患儿中男10例,女4例,出生即有皮损,单发且位于头面部,外观与脑回结构相似,平均直径4.79 cm。所有患儿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组织病理:具有明显宽大的乳头瘤样增生,伴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1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94岁。术后随访半年至6年,均无复发。结论脑回状皮脂腺痣具有独特的脑回状外观,多位于头面部,易引起重视从而选择更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皮脂腺肿瘤 脑回状皮脂腺痣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 标签: 肺炎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抗体,单克隆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 标签: 肺炎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抗体,单克隆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行全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vNOTES行全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14例临床资料,包括异常子宫出血4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3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常规阴式手术准备,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按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步骤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直肠子宫间隙,切断双侧子宫骶、主韧带及子宫动静脉下行支,切除宫颈后置入 Port经阴道NOTES专用通道,腹腔镜下探查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腹腔脏器情况,转入vNOTES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8.5±24.2)min,术中出血(64.6±31.0)ml。子宫重量55~205 g,(139.1±43.3)g。术前血红蛋白(119.0±16.9) g/L,术后24 h血红蛋白(118.5±18.3)g/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9±0.5)d,术后排气时间(11.5±1.7)h,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7,0.5)分。术后随诊(4.6±2.1)月,阴道残端愈合良好。结论:vNOTES全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安全、可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MET14外显子(METex14)跳跃突变的分子机制主要是METex14跳跃导致c-Cbl酪氨酸结合位点丢失,从而引起蛋白酶体介导的MET蛋白降解率降低,使MET信号持续激活,最终导致肿瘤发生。METex14跳跃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为3%~4%。作用于METex14跳跃突变的药物包括克唑替尼、卡马替尼、特泊替尼、沃利替尼等,且客观缓解率均较高,安全性良好。但是由于存在基因扩增、第二位点突变、旁路激活和病理类型转化等,经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药物耐药需引起注意。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肠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和消化内镜下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儿童肠白塞病14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消化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肠白塞病患儿中,男5例,女9例;起病年龄1个月~12岁11个月[(6.68±3.73)岁],中位病程为6个月。14例患儿均有消化道症状,其中腹痛11例,腹泻7例,呕吐2例,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穿孔、肠道狭窄伴不全性肠梗阻。胃肠道外症状14例患儿均有反复口腔溃疡,其他包括发热11例,皮肤损害9例,血管受累8例,针刺试验阳性6例,关节受累5例,神经系统病变1例,合并营养不良6例。内镜下病变部位以末段回肠[61.5%(8/13例)]、回盲部[53.8%(7/13例)]最常见,镜下表现以溃疡为主,单发溃疡3例,多发溃疡10例,其中深大溃疡7例。内镜病理学活检主要表现为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黏膜慢性活动性炎伴溃疡形成、血管炎等。结论儿童肠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内镜下病变有一定特点,消化科医师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白塞病 临床表现 内镜特点 儿童
  • 简介:摘要:介绍了陕钢集团龙钢公司轧钢厂棒材三线(以下简称龙钢棒三)φ14mm螺纹钢五切分研发过程,包括轧制工艺设计、孔型设计、工艺参数设计等,φ14mm螺纹钢五切分的成功开发,弥补了公司该规格生产在全行业工艺技术短板,提高了公司增效品规占比,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 标签: φ14mm螺纹钢五切分 工艺流程 孔型设计 降本增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AbstractPurpose:Wallerian degeneration (WD) is an antegrade degenerative process distal to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Numerous genes a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the proces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unclear, especially the early response. We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on WD via CLDN 14/15 interactions in vivo and in vitro.Methods:Using the method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e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claudin 14/15 participate in WD.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claudins 14 and 15 trigger the early signal flow and pathway in damaged sciatic nerves. Here, we report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laudin 14 and claudin 15 on nerve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during early WD.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claudin 14/15 were upregulated in the sciatic nerve in WD. Claudin 14/15 promoted Schwann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anti-apoptosis in vitro. PKCα, NT3, NF2, and bFGF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transfected Schwann cells.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β-catenin, p-AKT/AKT, p-c-jun/c-jun, and p-ERK/ERK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altered.Conclusion:Claudin 14/15 affect Schwann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anti-apoptosis via the β-catenin, p-AKT/AKT, p-c-jun/c-jun, and p-ERK/ERK pathway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help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tight junction signaling pathway underlying peripheral nerve degeneration.

  • 标签: Nerve regeneration Schwann cells Sciatic nerve Tight junctions Wallerian degeneration Claudin 14/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境因素与6~14岁儿童少年屈光参数的关联。方法于2016年9—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区和红桥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66名6~1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测量屈光度及屈光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角膜曲率半径(CR),通过计算得出轴径比即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的比值(AL/CR)和等效球镜屈光度(SER)。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屈光参数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8±2.5)岁,其中男性302人(53.4%);SER、AL、CCT、ACD、LT、VCD、CR和AL/CR比值分别为(-1.31±1.85)D、(23.67±1.16)mm、(546.60±31.98)μm、(3.06±0.27)mm、(3.48±0.21)mm、(17.12±1.13)mm、(7.78±0.25)mm和3.04±0.14。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后,与每日读写时间>6 h者相比,每日读写时间≤2 h、3~4 h、5~6 h学生的AL和VCD均较小,每日读写时间≤2 h和3~4 h的学生AL/CR比值也较小,每日读写时间3~4 h的学生ACD较小,而LT则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睡眠时间>9 h者相比,每日睡眠时间8 h和9 h的学生AL较大,每日睡眠时间8 h的学生CCT较大,每日睡眠时间≤7 h的学生CR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1.5 h者相比,使用时间≤1.5 h的学生AL、VCD和CR较小(P值均<0.05)。结论每日读写时间、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每日睡眠时间是与眼睛屈光参数相关的主要环境因素。

  • 标签: 屈光, 眼 流行病学因素 儿童 环境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2019年经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4例HEHE,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等。结果14例中男性7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8~75岁。腹痛(4/14)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HEHE易多灶发生(12/14),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分布不均,密集区呈条索状、簇状、腺管样及单个细胞排列,可见印戒样细胞,内含原始血管腔及少量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呈血管内皮标志物阳性,Ki-67阳性指数低。14例患者中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其中3例病故)。结论HEHE是罕见肿瘤,穿刺活检存在诊断困难,易多灶发生,可伴肺等转移,但生长缓慢,不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带瘤长期生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