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休所老干部患慢性病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进一步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方法查阅干休所保存的281名老干部多年体检报告、出院诊断记录、各项登记本等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所老干部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前8位依次是冠心病82.75%,高血压病74.32%,白内障60.47%,高脂血症50.00%,糖尿病40.81%,脑血管病37.16%,恶性肿瘤22.60%。慢性支气管炎13.17%。依发病率高低顺序进行对比,前者与后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2013年10月健在老干部100人,这类人群2013年比2002年时老年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冠心病、高血压病、白内障、糖尿病11年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恶性肿瘤11年间差异显著(p<0.05);本所老年人同时患慢性病三种占13.86%,四种占18.81%,五种以上占67.33%,患病率为100%;不同年龄组死亡人数,70-79岁为甚,其次是80-89岁,70-89岁死亡人数占72.92%,多死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结论老人年龄越大,慢性病患病率越高,同时伴多种疾病的比率也高。现切实做好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癌症的防治极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探讨适合慢性病社区的预防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收集社区慢性病的相关资料,分析部分社区慢性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进行探索研究。结果慢性病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因素普遍存在;慢性病社区预防与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结论社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性疾病而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密不可分。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防治策略分五步,即"社区各部门支持、建立体系、加强宣教、力求‘三早’,实施干预",控制和降低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
简介:摘要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探讨。选取我区于2013年5月-2014年9月管理的472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采取常规护理和社区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这472例慢性病患者在经过常规的对症管理和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患者的卫生行为、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慢性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探索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的有效工作模式与效果.方法确立家庭病房设立原则及要求,严格筛选收治对象,评估家庭环境,按照家庭病房运行流程实施管理,制订家庭病房查房制度及个性化连续护理方案.结果开设家庭病房11年中共收治患者857例,其中经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349例,病情好转66例,发生病情变化转院353例,转院后死亡89例.医护人员共出诊、会诊983例次,双向转诊1714例次,处理突发事件69起.开展家庭病房11年来未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及医患纠纷,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100.00%.结论在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方便了高龄、多病、行动不便患者的医疗需求,缓解了患者住院难及医院床位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慢性病连续护理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特征,增强其抗争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好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94名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得到了悉心的照顾,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科学的管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人性化的护理可使老年慢性病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摘取前来本病区住院就诊的慢性病患者30例进行观察研究,对患者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观察效果。结果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干预,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提高。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世界范围内人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伴随着生活方式、膳食结构、消费娱乐方式、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以及经济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交往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比也在发生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正日益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和医疗经济增长的阻碍。本文主要简述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预测慢性病未来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慢性病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