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世界各个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作为多种灾害中的其中一种,短时强降雨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本文对短时强降雨的天气过程以及危害分布特点都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措施,希望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天气过程 气象服务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7年6月13—14日玉树地区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玉树地区处在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且存在明显切变,同时北部高空槽东移南压,南北系统交汇比较明显的地区在玉树南部地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玉树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且其值在72~80℃之间,并存在高能舌,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为此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 标签: 玉树地区 强降雨 物理量场 成因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泌阳县2013年8月1日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处在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大环境中,高空槽系统配置,由低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强降水天气。高空槽主要处于陕、晋相接处、陕西南至川东北一带,沁阳位于高空槽线之前。这样的高空形势场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条件。T-lnP图对于强降水天气的分析具备一定的指示作用。多普勒产品能够有效反映此次强降水天气系统内部结构,对于强对流临近天气的预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泌阳县 强降水 环流形势 多普勒雷达
  • 简介:摘要:气候增暖趋势加剧引发不少极端灾害性天气,给各个地区群众的生活与经济发展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短时强降水与暴雨作为出现几率较大的气象灾害,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评估。本文首先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概念与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了短时强降雨暴雨气象服务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暴雨天气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 基层台站存在人员少、任务多、学历和培训有限等限制因素,灾害性天气服务给基层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就更大。尤其在汛期,强降水天气频发、多发,快速对天气形势做出判断,及时向人民群众发布气象预警、灾害性天气精细气象服务,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制定了强降水天气精细气象服务流程,并提出了应对灾害性天气服务能力的对策,为县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强降水天气 气象服务 对策
  • 简介:利用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和NCEP资料,对2010年6月19日江西创历史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江西典型暴雨形势背景下,具有显著的中尺度特征;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附近,中尺度系统提前或同时于强降水生成;强降水位于低层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前端和水汽强辐合的重叠区域,与强上升运动区及θse≥78℃高能舌北侧密集锋区对应;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合并使降水加强,东西向直线排列的MCS不断向东移动造成持续强降水,落区位于TBB低值区和邻低值中心大梯度区;中-β尺度强回波带稳定且具高降水效率,并形成"列车效应";辐合线、逆风区、中气旋和中层冷侵入等促进强降水发生和维持。

  • 标签: 强降水 中尺度 MCS 强回波
  • 简介:针对2014年6月2日夜间祁连山区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分析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重点归纳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持续几天的高压坝造成的高温、迅速东撤时沿着高压边缘的西南水汽输送和携带冷空气南下短波槽的共同影响是强降水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祁连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阻挡作用,使水汽汇集在祁连山区,为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

  • 标签: 祁连山区 短时强降水 成因
  • 简介:摘要:大气探空资料是开展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除用于更新大气模式开展数值天气预报外,在基层气象工作中,通过分析探空资料获得一定的预报指数,有助于快速预计短时强降水发生可能性,提前做好加强观测准备。预报指数具有经验性,在各地不同。针对阿勒泰地区,本研究筛选了2014年至2018年夏季(6-8月)6县1市1h降水量≥10mm的个例为研究对象,选取离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间最为接近时次的探空数据及该时次的前1—2个观测时次的探空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时,温度呈下降趋势,低层有较为充足的水汽条件,中高层有干冷空气。(2)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午后到傍晚的不稳定能量高于清晨和上午。(3)通过统计分析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各物理量阈值,以75%以上的样本能达到的标准确定了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预报指数阈值范围,通过检验,该阈值范围可参考价值较高。

  • 标签: 探空资料 短时强降水 预报指数 阈值范围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各地区气候均发生异常变化,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生产。强降水作为全球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之一,由此造成的影响也相当严峻。基于此,本文选取高安市作为研究区域,整理与统计1991-2020年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最大小时降水量等资料,重点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方法分析了高安市强降水天气特征。

  • 标签: 强降水 气候特征 气候倾向率 高安市
  • 简介:摘要本文以齐齐哈尔2018年7月24日降水过程为例,通过降水前后天气降水量的变化与用户拨打量的次数进行分析。通过12121声讯电话计费平台,统计出降水前后12121拨打次数的变化情况,分析12121拨打次数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和影响。

  • 标签: 降水天气 12121 拨打量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从地面气象要素演变、天气成因分析、物理量分析、特殊地理环境作用、卫星云图和雷达特征对2017年6月23日普格县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是在高空冷槽配合西南急流暖湿气流共同形成的,整个过程冷空气活动非常活跃。普格站气象要素演变对降水开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西南涡和暖湿气流的建立,提供充沛的水汽;低层正涡度增大,辐合加强,有利于深厚上升运动;层结不稳定,降水效率高,雨强大;云图表现为斜压叶状云系;雷达为多单体涡带状;喇叭口地形作用。

  • 标签: 强降水 影响系统 物理量分析 卫星云团 雷达 地形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区域自动站降水等资料对2019年6月5日发生在临汾市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发生在500hPa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下,西南涡为降水区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2)700hPa切变线的维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导致夜间中东部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3)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机制;4)强回波不断经过降水区造成了强降水,逆风区的发展和移动对于判断强降水的落区有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雨,短时强降水,中尺度辐合线
  • 简介:摘要:2022年8月13日午后至14日夜间,乐都区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量级,降水中心出现在寿乐镇新堡子村,降水量为112.6mm。本文从降水实况、预报预警发布、气象服务开展情况、以及防灾减灾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做好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借签和参考。

  • 标签: 强降水 监测预警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的实况资料结合卫星资料,从大尺度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及物理量场来对卫辉市2018年6月17-18日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详细的天气学成因分析。研究表明暖低压发展造成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是此次降水的大尺度动力抬升条件。高空槽前和地面雨带的走向与700hPa的切变线及850hPa低涡的东北移动一致。一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整层持续的垂直上升运动为降水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前期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于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但暴雨中心往往与地面中小尺度的低涡、辐合线趋于一致。

  • 标签: 强降水 辐合 低涡 切变线
  • 简介:利用国家基本站、区域站资料,分析了2006—2016年池州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建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总结了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相关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池州市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汛期(5—8月),其中7月最活跃,其次分别是6、8月。强度≥20mm/h和≥30mm/h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强度≥50mm/h的短时强降水则呈现单峰型特征。东至县中南部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区域,其次是贵池南部山区和九华山东、西两侧区域。池州市短时强降水天气类型可分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西北气流型和台风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边缘型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天气类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不同天气类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但相关物理量差异不明显。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台风型强降水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多表现低质心结构特征,西北气流型呈现高质心结构特征。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概念模型 中尺度系统
  • 简介:针对强降水天气分析的实际需求,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30—7月3日海西东部区域性强降水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发生在新疆槽底分裂短波槽和高原南部低涡共同作用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受盆地地形影响,海西地区冷空气主要有两条移动路径,偏南路径的冷空气到达海西东部的时间较偏北路径早6h左右。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地面是否有冷空气活动;海西西部呈反气旋,青海湖南部有低涡活动也可以作为判断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重要参考指标;强降水发生时段与散度辐合中心和上升运动中心基本对应,降水过程期间底层维持有较强的上升运动;600hPa水汽分布显示海西东部地区在降水期间有三个水汽输送路径,另外当高原东南部有低涡活动时,25°N附近的水汽可以在该低涡东侧东南风的引导下输送至海西东部地区。

  • 标签: 强降水 环流形势 短时强降水 水汽通道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上旬阿里地区极端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中北部的584线外围则有冷空气倒灌,在青藏高原上空与来自印度的季风低涡前部偏西气流汇合,并形成了较为典型的辐合切变线,该系统为阿里地区极端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00hPa高空处整个阿里地区位于负散度控制区,而200hPa高度处则位于正散度控制区内,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阿里地区上空的假相当位温值相对较高,说明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性,促进了强降水天气的出现。

  • 标签: 强降水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阿里地区
  • 简介:摘要: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停止编号后,其残余环流继续北上,在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发展对峙中,沿引导气流北上影响山东。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逐渐加强合并形成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造成不稳地层结。潍坊的强降水产生于低涡东侧暖式切变线南侧的偏南风低空急流里,属于暖区对流性降水,午后低空急流加强北推,588线短暂略微南落,使得急流东偏北移动,配合热力条件均有增加,产生了一定范围的短时强降水。垂直风切变达中等强度,且CAPE值较为适宜,为短时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较为合适的环境条件。大气可降水量达70mm以上,850hPa比湿达16k·kg-1左右,为暴雨、大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午后强降水回波表现出明显的对流性,我市南部动力辐合和水汽条件配置较好,出现了列车效应。卫星云图TBB小于-72℃的区域强度维持且位于我市中南部上空,持续时间3h左右,短时强降水产生于TBB值最低区域和亮温梯度大值区。

  • 标签: 低涡 低空急流 短时强降水 列车效应 TBB
  • 简介:通过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WRF模式模拟资料等多种手段,对2012年6月12日福建宁德地区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经过初步调查,本次过程是在福建东北部冷涡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底层低涡扰动形成冷暖空气汇合的有利天气形势下形成的。当时高空明显有冷空气叠加在暖湿空气上,对流系统移动方向有强烈的风暴螺旋和低层辐合上升气流的倾斜作用都为此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福建省宁德市 强对流天气 短时强降水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7年7月5-7日发生于甘孜州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具备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主要是在地面弱冷空气以及高空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槽前的西南气流为降水落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态势,同时和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相匹配,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进而为此次甘孜州强降水天气的发生给予有利的动力条件。大气层结呈高能高湿的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卫星云图对流云团发生发展路径和本次强降水落区保持对应;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局部区域强降水临近预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甘孜州 强降水 天气影响 物理量 对流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