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安氏Ⅱ畸形患者正中(centric occlusion,CO)位及正中关系 (centric relation,CR)位咬合。方法:收集安氏Ⅱ畸形患者30例,咬CO位及CR位蜡,上架,记录CR位早接触牙位、CO位及CR位尖牙、磨牙位置和髁突位置,并测量前牙覆覆盖。结果:CR位早接触多出现在磨牙区;尖牙、磨牙关系从CO位到CR位均发生了远中移动,前牙覆变浅,覆盖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CR位髁突位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分析患者CR位咬合,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

  • 标签: Ⅱ类错合畸形 正中合位 正中关系位 咬合 髁突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Ⅲ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牙)畸形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分析相关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所有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前牙反(牙)均解除,反(牙)解除平均时间为3.5±0.8个月,覆(牙)覆盖关系达正常。治疗后SNA(°),ANB(°),UL-EPlane显著增大(P<0.05),上颌骨及上唇前移,骨性关系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U1-NPo(mm),显著增大(P<0.05),上前牙出现一定的唇倾,下前牙无明显改变。结论上颌快速扩弓结合Ⅲ牵引,能够改善患者的颌骨发育不调与凹陷型侧貌,可用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牙)的矫治。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快速扩弓 Ⅲ类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矫治轻度Ⅱ患者磨牙关系的改善。方法随机选取10例轻度Ⅱ患者用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颌面相、制取石膏模型及头颅侧位片。结果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但也会引起少量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少量下切牙唇移。结论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操作简单,但会引起下前牙的轻微唇倾。

  • 标签: Jig支架 磨牙远中移动 安氏Ⅱ类错合
  • 简介:日本正畸专家谈前牵引和Ⅲ的治疗1995.8.24~8.25,日本大阪齿科大学齿科矫正系的川本达雄副教授和中西洋介博士对北医大口腔医院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对Ⅲ的矫正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川本达雄副教授的题目是"口外力对反患者的矫正效果"。针对上颌...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前牵引 正畸 错合 颏兜 骨性Ⅲ类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可摘式磁力矫治器设计,试用于替牙期功能性AngleⅢ 的矫治,取得肯定疗效,该设计不同于普通舌簧 垫矫治器,不通过改变切牙唇舌倾斜度以矫治前牙反 ,而是利用磁力使下颌后退以改善颌间关系,上下颌矫治器的分体设计可增加矫治器戴用时间,较少影响口腔功能,克服了某些连体设计的功能性矫治器的缺点。

  • 标签: 磁力矫治器 功能性Angle Ⅲ类错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1分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1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牙齿咬合关系。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拔牙模式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牙)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患者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Ⅱ(牙)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的颅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的类型,并形成各自的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的优势.安氏Ⅱ(牙)的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
  • 简介:前牙不齐指数保持后的改变量与下尖牙间宽度在治疗后和保持后的改变量密切相关,  A、B两组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的变化如表1、表2,在替牙期开始治疗安氏Ⅱ1

  • 标签: 合畸形 正畸治疗 治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治疗III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第一组采用前方牵引器加快速扩弓治疗III畸形,第二组单纯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III畸形,治疗前后通过X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后上颌前移明显,下颔基本无明显后移,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方牵引加快速扩弓对上颌骨组织影响较大,对治疗青少年骨性反牙效果显著。

  • 标签: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骨性Ⅲ(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畸形,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12.81%.现临床上多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牙),其效果明显,但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器的选择、支抗的选择、腭中缝扩展的影响、矫治时机及矫治后的稳定性等颇有争议.现就上颌前牵引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方牵引 综述 SKELETAL CLASS
  • 简介:摘要 目的 骨性Ⅲ 畸形家族遗传倾向显著,乳牙早失或滞留、口腔不良习惯等因素也可引起,Ⅲ骨面型影响患者咀嚼、言语功能,不利于颜面美观。骨性Ⅲ牙弓与基骨弓的协调性对正畸疗效的稳定及侧貌美观极其重要。本文就骨性Ⅲ畸形牙弓与基骨弓的特点及临床矫治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牙弓 基骨弓
  •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性Ⅲ(牙)畸形就是一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牙)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性Ⅲ(牙)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错(牙合)畸形 联合治疗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外科联合矫治
  • 简介:安氏Ⅱ1分【牙】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性不调,双期矫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患者青春期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关系不调。一期治疗使用的矫治器多为功能矫治器(如:生物调节器、肌激动器、双胎垫等)和口外弓头帽。矫治的最佳时机是在患者青春发育高峰期前或高峰期(即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一期矫治后多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二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牙齿排列,获得稳定良好的骀关系,也可能进行掩饰性治疗改善仍然存在的颌骨间的不调。双期矫治增加了患者的矫治疗程和费用,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一期治疗 临床研究 牙合 青春发育高峰期 功能矫治器
  • 简介:成人严重骨性Ⅲ(牙)是临床上骨性(牙)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winblock活动矫治器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III分类下颌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例以下颌后缩为主恒牙列早期安氏III分类患者,采用Twinblock活动矫治器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pee曲线整平,SNA、SNB、ANB、U1-NA、UI-SN、U1-NI、L1-MP、LI-NB等在正常值范围内或接近正常范围。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安氏III分类畸形患者经双期矫治后面型明显改善,覆牙、覆盖正常,尖牙、磨牙中性关系,咬合稳定,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Twinblock 矫治 固定矫正 安氏II 类I 分类错牙合 下颌后缩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骨性Ⅲ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性矫治器、改良式牙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骨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对治疗安氏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24例安氏Ⅱ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口腔正畸、修复治疗联合诊治,对照组通过一般的口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病患的 SNA和 SNB的治疗效果明显好转,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同时,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改善显著, p<0.05。结论:在治疗安氏Ⅱ畸形时,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患者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正畸修复治疗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