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心为行役,不知己志、家用、国需。浑浑噩噩地哭着生哭着死,湮没成一粒粒小沙子,散于天地,而那些生来就心有抱负的人,则化为了一座座的丰碑。彭泽县的大堂上,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叫陶潜的异类。是他,狠狠地把乌纱帽扔到了地上;是他,高傲地昂起头颅走出了门去;是他,在山上种满了菊花以此明志。
简介:至少在目前,人类应该用“天下一家论”来代替利益集团论。而这样一种对古代家族社会结构和家族价值观的回溯,其实就是让我们刷新了对马克思关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构成的理解。这个美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可以用三个词纵向贯串起来,它们是:家、国、天下。21世纪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是什么?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拼合而成的“家、国、天下主义”。传统中国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精神)与西方的理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当代科学发展(例如人类是一家的基因研究的发展)之间的高层次结合和相互补充,会进一步完善“家、国、天下主义”。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是符合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自然演进生存模式的。当然,人类的普适或普世价值不止一种,但“家、国、天下主义”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一种。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技工院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地进行一段爱国宣讲,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正确的方法选择,才是完成爱国教育的重点。作者主要从把握教材、利用课外活动等方面对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些参考。当然,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必须继续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简介:中国人对死亡有着诸多忌讳,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将死亡从私人领域隔离开来,但是权力并未因死亡而停止对死者和社会进行规训,不断地将死亡拉回到公共空间。古典时期,在“家国天下”的秩序下,权力分别从“实体”的制度、法律以及从“天命观”的伦理、道德层面进入死亡,将死亡政治化,使得死亡能够在公共领域堂而皇之地呈现。现代时期,“家国天下”的秩序被破除,民族国家的观念被引入后,社会与国家成为新的两极,媒介勾连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国,演变出“社会媒介国家”这一新秩序。此时伦理、道德一极的死亡被科学话语、殡葬改革革除,而权力也开始从前台退场和隐藏,但权力又在媒介的遮掩下将死亡再次政治化并使死亡得以重返公共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