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常璩是我国两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专著。这部著作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全书叙述有方、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史料可靠。是研究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史书。成书以来,信誉卓著,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成汉政权 史学家 分裂割据 四川 两晋时期
  • 简介:华阳国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地方志,共记载诗歌13首,谣谚32首,因此成为研究汉晋时期西南地域文学的重要诗学文献;卷末《序》所载四言史述13首,或序其篇目内容旨趣,或总结全书义旨,语言典雅,意蕴深厚,手法多样,诗格独特,下开陶渊明《读史述》诗之先河,是研究魏晋咏史诗重要的诗学文献。而所载谣谚诗歌的地域性特征、以史证诗的阐释学范式、四言史述的咏史诗类型、五言诗歌的文体学意义,极富诗学史意义。

  • 标签: 常璩 《华阳国志》 谣谚 诗歌
  • 简介: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东晋常璩撰,其所记的历史时间,上起巴蜀传说时期·下至东晋永和三年(347)止。其所叙述的历史地区,包括今天四川、云南、贵州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属《尚书·禹贡》九州之梁州。《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故常璩称他的书为《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共十二卷,归为三部分:“一至四卷主要记载梁、益、宁三州的历史、地理,而以地理为主,类似‘正史’中的地理

  • 标签: 叙述 东晋 巴蜀 传说 时期 专著
  • 简介: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记古代西南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全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史料可靠。书中与人物有关的神话传说主要有记述首领身世的始祖神话、体现祖先崇拜的感生神话、记载能臣的英雄神话以及孝子贤女的神话传说,作者记载这些神话主要是为了赞颂一方人物,进而赞颂“华阳”地区,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取舍和鲜明的做史目的。

  • 标签: 《华阳国志》 神话传说 人物
  • 简介:<正>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地方志。常璩,字道将,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县)人,生卒年不详。他初仕于成汉,曾任散骑常侍,掌著作。成汉亡,入东晋,官位不显。东晋穆帝永和中,常璩撰成《华阳国志》十二卷,共约十一万字,他利用在成汉政权时曾接触大量官方收藏资料的有利条件,取精用宏,在书中记述了从远古到东晋穆帝永和初数初千年间,处于“华山之阳”的梁、益、宁三州(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陕西、甘肃部份地区),在政治、地理和人物各方面的历史状况。这是研究古代西南地区政治史、经济史、地理沿革史和少数民

  • 标签: 学术著作 《华阳国志》 常璩 地理沿革 成汉政权 三州
  • 简介:华阳国志》文本内容显示,以常璩为代表的两晋巴蜀士人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其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均以中原儒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这使得巴蜀士人成为结束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也使得成汉政权所面临的认同危机明显不同于两晋时期其他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在巴蜀地区的传播,是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基础。

  • 标签: 《华阳国志》 巴蜀地区 两晋时期 国家认同 民族观念 士人
  • 简介:摘要:《华阳国志》不仅记载着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所在、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地理乃至名宦政绩,同时,对巴蜀、南中两地的大姓也有翔实的记录,包括大姓的形象、来源、结构、实力、分布区域及特点等。巴蜀和南中两地大姓在来源、活动特点和所反映的民族关系有明显的的不同,依据《华阳国志》,我们发现两地大姓的发展演变,受历史传统、时代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 标签: 《华阳国志》 巴蜀 南中 大姓 特点
  • 简介:西晋陈寿所撰记述汉晋间魏、蜀(汉)、吴三国史事书,自《隋书·经籍》以来的公私簿录,着录时都是以《三》作为名称,唐代以来特别是宋代以後的文人学士,诵读研治其书,大多亦若此称谓,至少尚未有人提出过不同说法,正如缪钺所云:“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然而,覈诸西晋李唐间相关记述以及传世早期版本,可知这并不符合当日实际情况,流俗相传,不过积非成是而已。

  • 标签: 《三国志》 陈寿 经籍志 西晋 公私 称呼
  • 简介:<正>一李祖桓先生独具慧眼,广泛收集整理古文献中有关仇池杨氏事迹,撰成《仇池》,由“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6年5月出版,为我国古代史的研究填上了一个空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仇池杨氏政权,如缪钺先生为本书写的《审查报告》中所言:“年逾三百,事更数朝,界居陇蜀,关涉南北,十六国中胡人所建诸国,历时既无如杨氏之久,而西徼夷邦,如吐谷浑、宕昌、邓至,与中国相关,亦未有如杨氏之密者。”①但是这个当时存在时间最长、起了较大作用、影响南北对立政局的国家,《十六国春秋》中未列,《晋书》、《通志》的“载记”里不载;而在《晋略》、《北史》、《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周书》以及《通志》中虽有“氐”、“氐胡”之类的传略,但只跻身于很不显眼的诸如“四夷传”中。查《隋书·经籍》的“霸史”类就没有专记仇池之书,《太平御览》中的“霸史”也无氐族杨氏的地位。“因此以后我国史家就都根据崔鸿和《晋书·载

  • 标签: 杨氏 十六国 历史地位 收集整理 审查报告 史料
  • 简介:<正>一、《金图经》就是《金》的重要性《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存有张棣《金虏图经》的佚文,这些佚文,不仅对金史研究,而且还为研究女真人的历史、生活史,广泛地提供了宝贵资料。南宋陈振孙,在他所著《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中写道:“《金》二卷,承奉郎张棣撰,淳熙中归明人,记金国事颇详。”由此看来,《金》就是《金虏图经》的完本,这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十一、史部八,杂史存目)已作了说明:“《金图经》一卷,两淮

  • 标签: 图经 金国 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女真人 盟会
  • 简介:一辆大客车翻至30多米的陡坡下四轮朝天,车中31名乘客,有2人当场死亡,28人不同程度受伤。安徽省青阳县一村民听到伤者的呼救声后,连忙召集本村村民前往救援。于是,一个由青阳县委、县政府、公安交警、县医院及社会各界紧急出动、共同参与的事故抢险队伍应运而生,经过共同努力,28名伤者全部得到及时抢救。车祸无情人有情。他们用实际行动,在皖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危难时刻见深情的文明赞歌。请看本刊特稿:

  • 标签: 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 交通管理 事故处理 救援工作
  • 简介:北宋道士施肩吾,自号华阳子,世称华阳真人,所著《钟吕传道集》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极受后世推崇。“华阳三观”见北宋末、南宋初道教学者曾慥编的《道枢·华阳篇》。此法通过观心法、观天法和观鼻法等内观方法,引导心火下降,肾气,

  • 标签: 《钟吕传道集》 施肩吾 教学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三平话》超越史传的艺术创造,为三系列的文学艺术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它的情节框架为《三演义》所继承,它的故事叙述被《三演义》通过改写、增饰、删削和新添等方式加以完善.在人物塑造上,《三演义》克服《三平话》形象不鲜明、内涵难确定的缺点,实现了人物描写范围扩大、人物形象塑造一致、人物特征生动鲜明,并开始描写人物情感世界,尝试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 标签: 《三国志平话》 《三国志演义》 情节框架 故事叙述 人物塑造
  • 简介:<正>(一)发闻《魏·武帝纪》:“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卢弼《三集解》(下称《集解》):“不曰‘事泄’,而曰‘发闻’,谁发之?谁闻之?”华按:“发闻”,谓其事显见,被人闻知也。《同语·齐语》:“有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韩非子·说疑》:“众归而民留之,以誉盈于,发闻于主。”《潜夫论·潜叹》:“虞舜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载董崇

  • 标签: 三国志 后汉书 韩非子 中华书局 标点本 潜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