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欧化文学观念的广泛传播及文学体例的引入,使得中国学者开始写作符合西方文学概念之下的文学。以郑振铎《插图中国文学》为研究案例,分析《诗经》在“文学”视野下的全新定位。《诗经》的文学再评价,代表了晚清民国以来,经学在面对西化文学的转变与消解,同时其中亦蕴含了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转变。

  • 标签: 郑振铎 “新文学” 文学史 《诗经》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编写经历了由文体导向,转为时代为轴。"文章流别"传统在近代以来"一代有一代文学"的观念下隐匿不现,文体类别被收编在时代为主的文学中。民国时形成的文学编写体例在建国后又得到确认和固化,直到《剑桥文学》出现,又重新引发对文学体例的新一轮思考。

  • 标签: 《剑桥中国文学史》 体例 文体 时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1
  • 简介:关于文学观摩西在《总论·历史文学文学》中谈及,文学之目的/历史文学文学/文学之效用/结论第二编 略论,    关于文学观摩西在该书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摩西中国 黄摩西
  • 简介:文章介绍韩国大学教学《中国文学》的实际情况,大体反映了韩国大学一般的教学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意义,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等。文章也有实际具体教案可参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韩国大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人文学
  • 简介:<正>20世纪是一个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交织和冲突的时代。传统戏曲的遭际也是起落跌宕,充满了时代和政治色彩。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世纪,使它成为时代和政治社会的晴雨表。戏曲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和关注区域。20世纪之前的戏曲研究属于古典研究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典研究 林传甲 政治色彩 中国戏曲史 戏剧学
  • 作者: 董国俊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学术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海内外众多的中国文学史版本,无论对于中国学界还是西方学界来说,已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学史书写对话空间。《剑桥中国文学史》秉持“文学文化史”的书写理念,以接受史、印刷文化、选集的选定、性别等文化要素为经纬,试图在文学史书写中就年代、朝代与文体三者之间做出适当的妥协,因此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论述与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著作相比,其书写方式有一些显著的特色,这给我们的文学史书写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 简介:摘要:在中外教育历史上文学教育都是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而中国文学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点关注。因此本文就以文学作为中国文学教育基本模式之我见为关键点展开相关探究。

  • 标签: 文学史 中国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基本模式
  • 简介:近十多年来,关于文学观的讨论几乎成为热门话题,文学的编写也呈现多样的型态.它可能预示着中国文学编写将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9月因为有座谈会的机会,我们多次就中国文学编写问题交换意见,此后又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补充各自的看法.现连缀成篇,求教于同好.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审美意识 文体意识 时代精神 语言风格
  • 简介:长期以来各种冠以“中国文学”名称的文学,其实基本上只是汉文学。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必须是收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作品从而反映出各少数民族文学面貌的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写入“中国文学”既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又有实在的理论根基,还有中外经验可鉴。只要真正更新了观念,正解了标准,放大了编写队伍,它就是现实可行的。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重写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经典
  • 简介:新近出版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在研究视角、编排结构及论述风格上都有别于现有的文学著,展现了以梅维恒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家们的文学研究观念,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透视中国文学的底色与背景,包括语言和文字、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超自然元素、宗教因素等。其次,扩大文学观照的地域与视阈。中国文学研究在地域设定上不应只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还应包括受中国文学影响以及使用中文创作的其他地域;同时要以'大文学'的观念,对各类文学作品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予以观照。再次,注重展现文学自身的演绎与发展进程,在突出文学自身内在演绎的同时,彰显中国文学代代相传的内在特征。

  • 标签: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文学观照 文学演绎
  • 简介:中国文学中的语图关系研究,必然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鉴往而知今,知今而明远,未来中国文学中的语图研究趋势,目前已经初现端倪。这种趋势首先体现在:一是图像选择的视野将更为广阔,二是文学文本研究范围的视野将更为开阔。此外,“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最后,确立文学著作的语图配合学术规范,关注读图时代的语图关系,也是未来语图研究领域必然出现的新趋势。

  • 标签: 文本视野 文学地图 学术规范
  • 简介:中国文学中的语图关系研究,必然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鉴往而知今,知今而明远,未来中国文学中的语图研究趋势,目前来看已经初现端倪。这种趋势首先体现在:一是图像选择的视野将更为广阔,二是文学文本研究范围的视野将更为开阔。此外,“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最后,确立文学著作的语图配合学术规范,关注读图时代的语图关系,也是未来语图研究领域必然出现的新趋势。

  • 标签: 拓宽文本视野 重绘文学地图 确立学术规范
  • 简介:钱基博是近代着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著述兼及四部,旁涉百家。近三十年来,随着钱基博著述的整理出版,钱基博生平、学术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最为突出。本文略仿钱氏"解题"体,试图较为清晰地论述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展现的对"现代"、"文学"、"文学"的阐释,及随着时代的推移,学人对钱基博这种"现代文学"观的反思。

  • 标签: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 文学
  • 简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正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为使相关研究从编年体、文化性、人性论等视角逐渐向文学本体和文学性视角回归,也为探讨中西文学性观念的理论异同与实践差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化理论原创中心、《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原创》集刊编辑部于2015年1月10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同新楼联合举办了"文学性视角下的中国文学"高层学术论坛。论坛共邀请华东地区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三十余位,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多层次、跨学科的深入讨论。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高层学术论坛 财经大学 中西文学 华东地区 人文学院
  • 简介:中国文学是20世纪的学术产物,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兴盛于20世纪初期的日本,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热点。论述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产生的缘由、日本近代中国学科的建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日本早期文学对于中国文学观的确立及中国文学地位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日本 中国文学史
  • 简介:民国时期,中国文学著作迭出,各编者对诸子百家这一部分的编写中,出现三种分类方式:按百家归类诸子、按作品文体、按地域归类诸子。著述对班固《汉书·艺文志》"九流十家"分类方法保留或扬弃,对诸子主要作品也开始有不同于前人的阐释方式和角度,或从文学性来阐述,或从地域对诸子的影响来解释其作品等。对作品的选取方面,民国文中所录的不过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辞赋家的主要作品,而关于小说家的作品因史料的缺失,故未录。文中旨在展示"民国文"著述中编者在不同的分类框架下对诸子百家的论述,有利于探讨民国文研究诸子的特点和文学观念的转变与发展。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国文学史:诸子百家
  • 简介: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文学”在诞生之初确立了以抒情为结构框架的模式,强调抒发情感的个人性与独特性是“文学”的根本特征。这与“进化”的文学观念之间有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加上与新“文学”运动日渐分离,使得“中国文学”最终成为一个终结的历史片段,几乎难以参与到当代正在展开的历史中。要赋其予不断更新的动力,需要对它的一些基本前提进行反思,并重新思考由于“文学”在近代中国出现的概念变化所带来的问题。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抒情 进化 文学
  • 简介:李贽是晚明思想界和文学界的杰出人物,但前人评价其地位,似稍涉不足,本文从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入手尤其是对文学名著评点等方面,探讨了李贽的突出贡献,对李贽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作出客观评价。

  • 标签: 李贽 思想解放 童心说 小说评点 地位
  • 简介: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撰著井喷的年代,郑振铎以一己之力,编撰出世界文学性质的《文学大纲》,试图以"世界的意识"重新讲述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故事,并借中国文学的"在场"确立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 标签: 《文学大纲》 世界意识 中国文学史地位
  • 简介: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层面上打破了以往文学的书写模式,采用文学博物馆的经典化书写方式,在历史性前提下偏重文学性,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它弱化了文学流派分支书写体例,淡化了作家流派意识,更着重于作家作品的内在精神联系,并将20世纪知识分子忧郁的精神质素落到现代性层面来阐释。意在表明解除学术霸权,解放文学家才能使文学编写符合文学本身,从而走向“轻松化”和“多元化”。

  • 标签: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经典化 文学性 历史性 流派 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