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墓志一:1982年10月在扬州市城东公社沙口大队东庄生产队一条宽1米的沟内出土.墓志埋深1.5米,出土时志盖相合侧立.从埋藏情况看,应为残墓.墓志盖44厘米见方,厚5厘米,志身41厘米见方,厚8.5厘米.盖篆刻“唐故汝南周府君墓志”三列.铭文楷书,23行,543字.时代为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9年).(见图和附录)墓志二:1984年12月发现于扬州三元桥三元新村玻璃厂宿舍基建工地的一座唐残砖室墓中.该墓只存东端,正东西向,平面作腰鼓形,残长1.0、宽0.6~0.8、残高0.3米.墓壁平砖砌筑,有铺地砖三层,横向平铺,皆用长32.5、宽16.5、厚3.5厘米的小青砖铺成.墓内出土茶绿釉瓷碗一件,直壁,平底,施釉不及底,碗内有许多支烧点,制作极其粗糙.墓志盖44.5厘米见方,厚7厘米,中间篆刻“任府君墓志铭”二列.志身44.5厘米见方,厚9厘米,铭文楷书,25行,601字.时代为咸通九年.(见图和附录)
简介:20世纪九十年代,有学者利用南京出土的明代宦官墓志,从宦官制度与南京寺观的建置着眼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由于在基志史料的使用乃至研究方法上的诸多疏误,以至上述明代宦官基志本身所蕴含的重要史料价值几乎未被触及。本文在核对墓志原石的基础上,订正了早先墓志录文中的多处讹误,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史乘笔记对南京出土的这批明代宦官基志逐一进行了考释,为明初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开放国策、包括金陵大报恩寺与湖北武当山宫观在内的诸多寺观的兴废、明代皇亲皇族的顽劣不法、正德初年宦官刘瑾等“八虎”的擅权专宠、明孝宗的身世传闻、明代宦官与朝臣的依附关系等一系列史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与认识。
简介:<正>一、墓志、买地券文辑录湖北鄂州的墓志、买地券等共出土有十块,分别在鄂州的西山、百子畈、鄂城钢铁厂以及泽林、公友、蒲团、沙窝等乡镇出土(附出土地点分布图)。从时代看来,最早的是宋代,最晚的是民国初年,内容丰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分历史情况。现以时代远近为顺序,分为志(一)、(二)、(三)、(四)、(五)、券(六)、志(七)、(八)、(九)、(十)等,全文予以分别辑录。志(一)与(二),关于李深之及其龚夫人墓志铭的出土。1991年12月,中南石油公司设在鄂州的“653”油库,在建设消防车道工程施工中,发现一座在历史上早被盗掘过的残墓,这座残墓
简介:<正>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卒于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县)私第,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葬于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建国后,欧阳修墓地尚存六个大墓冢,后夷为平地。墓中曾出土有石猪和青石板以及墓志铭等。欧阳修墓地附近现有石碑十余通,墓前祠堂大殿三间、门厅及东西厢房数间,均为清代重修建筑。据清乾隆十八年编撰的《新郑县志·祀祠志》记载:“在县西二十八里自然山北,其西有寺曰:‘欧阳寺’,即宋敕建以守墓者也。苏子由所撰神道碑已仆。寺外别有石高而方篆曰:宋郑太夫人墓志铭盖公生前为
简介:2003年,在辽宁省朝阳市纤维厂原址基建工地发掘17座唐代墓葬,均为砖筑单室墓,墓向朝南,排列紧密有序。其中5号、8号、9号墓各出土墓志一合,墓主人分别为孙忠、孙则、孙道,证明此处为孙氏家族墓地,此墓地是辽宁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家族墓地。三方墓志记述了墓主人生经历和唐征高丽等历史事件,补正了史书阙漏讹误,是唐朝早期对少数民族逐渐加强管理的实物证据,为研究唐代营州的军事制度和民族关系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文对以上三方墓志进行了释文和断句,并依据墓志理清了孙氏家族谱系。同时对墓志所涉及的人物孙则、孙道、孙忠、孙会等人的官职及相关问题,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研究。文中还对墓志中涉及的唐招慰延陁、唐太宗征高丽、程名振击高丽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营州军事制度进行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