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书中鸣谢,乏味者居多,无非是"感谢内子"、"尤其感谢老友"、"更要感谢编辑"和"谬误概由本人负责"之类。《村声文学增刊》发表阿尔福德的文章《致谢》(http://www.villagevoice.com/vls/168/alford.shtml),介绍埃杰斯有关鸣谢的专著,教人如何在书中巧妙致谢并影响书评家。巧妙的致谢,当然是要懂得去沾毫无关系者之光。例如多谢歌星"在我早晨打字前做健身运动期间,天使般向我歌唱",或多谢前辈"帮助我把心中所感变为文字,增加份量",或多谢制药厂以其抗抑郁药"扩充我狭窄的快乐渠道"。有胀必有缩,自谦自贬者大有人
简介:时代浪潮中的正常呼吸孙云晓(《少年儿童研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目前的特殊背景下中学生卷入“出国潮”是很自然的社会现象。它是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潮”的一股激浪。而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股激浪主要是由社会造成的。中学生处于理想的季节,喜欢浪漫的乃至冒险的生活,渴望着闯荡一下“好新鲜”的“外面的世界”。当中国敞开国门,使众多勇士有机会拥抱整个世界,或学知识或发大财或开眼界,制造了许许多多令人目炫的荣耀。试想,对于最富青春活力的中学生来说,这些信息怎能不充满了诱惑?寻求富有刺激性的出路,成了中学生卷入“出国潮”的心理基础。然而,跨出国门对羽翼未丰的少男少女们说来,毕竟是一件重大的事情,重大到了他们单靠自己无刀决断的程度。有趣的是,相当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出国,这种热情甚至超过了送孩子在国内读大学。如果了解那些已经出国或正准备出国的中学生的情况,便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家长是他们出国的支持者和策划者。有些中学生是被父母“逼”出国门的,却极少有冲破父母阻拦独自闯出国门的。中学生卷入“出国潮”.引起了不少人的惊慌和愤慨。有些中学生斥责他们是“假洋鬼子”和“金钱奴才”。有些教师则感叹神圣殿堂大地震。与这些中学生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