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在1989年的党纲——《柏林纲领》中提出“社会新范式”的概念,并试图从国际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方面来对其社会观进行解说,以增强其政党的凝聚力和提高政党的社会形象。

  • 标签: 德国社会民主党 当代 国际社会观 市民社会观
  • 简介:德国社会民主是一个拥有一个半世纪悠久历史的社会主义政党,它始终以建立一个比现实社会更为美好的“社会主义”为其奋斗目标。德国社会民主社会主义观先后经历了科学社会主义观、改良社会主义观、基本价值社会主义观三个阶段。

  • 标签: 德国社会民主党 社会主义观 演变过程
  • 简介:在国内学术界,民主社会主义虽谈不上是理论热点问题,但有关于它的讨论却不时泛起涟漪。然而,民主社会主义自身所信奉的多元化价值观、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在纲领上的不同侧重以及实践中形成的不同模式,使相关理论概念异常庞杂混乱,国内对其讨论中也常常出现某些似是而非的论点。认真研究和讨论民主社会主义,前提在于对其理论和概念的系统把握,而日前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一书对此所作的阐明,至少为我们研究和讨论德国版的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概念基础。该书是一本专业性的理论词典,之所以说它体现了德国社会民主眼中的民主社会主义,是因为其编者和词条的撰写者绝大多数是德国社民党的学者、理论家或政治家:主编托马斯·迈尔长期担任德国社民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艾伯特基金会政治教育学院院长,在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方面著述颇丰;卡尔一海因茨·克莱尔担任过社民党理事会政策、研究和计划部主任和欧盟地区委员会社民党党团主席,同时对第二国际史颇有研究;苏珊·米勒曾任社民党理事会历史委员会主席,她与书中“工会一概念”等词条的撰写者、另一位社民党学者海因里希·波特霍夫合著的《德国社会民主史》一版再版,公认是德国社民党历史的官方权威读本。词条的撰写者更不乏大名鼎鼎的社民党政治家:长期担任该党主席和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撰写“民主社会主义”词条,《哥德斯堡纲领》经济部分的撰稿人、曾任德国联邦经济合作部部长的艾哈德·埃普勒撰写“增长的极限”、“生活质量”,时任德国社民党理事会环境委员会委员的约·莱内恩撰写“环境政策”,担任过慕尼黑和柏林市长、后来接替勃兰特担任德国社民党主席�

  • 标签: 德国 社会民主党 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条道路 社会主义
  • 简介:1890年在德国社会民主重新获得合法地位之时,恩格斯在《社会民主》终刊号上发表了《给〈社会民主〉读者的告别信》。在信中,他高度评价了该报在社会之中争取新闻出版自由和在工人政党之内保障言论自由的重要作用,提出在合法时期社会民主也不承诺放弃非法斗争的重要观点,为德国工人运动明确了斗争策略。

  • 标签: 《社会民主党人报》 《反社会党人非常法》 恩格斯 新闻自由
  • 简介:<正>从1951年起,重建的社会民主国际就一直注意所谓第三世界。社会党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米兰,1952年)通过了专门文件,表示“关心附属地区解放运动的发展”,并指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符合社会党人的最重要的利益”。米兰宣言甚至建议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根本改造”。具体地说,它劝这些国家进行农业改

  • 标签: 社会民主党 社会党国际 发展中国家 非洲 第三世界 代表大会
  • 简介:<正>一、社会民主的历史渊源及现状现代社会民主(或称社会党、工党)的历史渊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组织上看,它与国际工人运动中老的社会民主有联系;是老的社会民主在组织上的延续;二是从思想上看,它与老社会民主已有所不同,与在老的社会民主左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产党,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历史上第一批社会民主大部分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其中多数集中在西欧地区。创建最早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其他如丹麦、瑞士和瑞典的社会民主,葡萄牙、比利时、奥地利和意大利的社会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英国、挪威工党等20多个政党和组织,大都是在这段时间成立的。在这个基础上,1889年成立了第二国际,领导各国的工人运动。在第二国际后期,恩格斯逝世后,出现

  • 标签: 德国社会民主党 民主社会主义 共产党 工人社会党 工人运动 十九世纪
  • 简介:现代社会主义概念起源于英国,最初用来称呼欧文合作学说的信徒,它不仅指一种政治思潮,也指这个思潮所追求的社会制度。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848年革命时期的法国和德国,反映了革命把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结合起来的愿望和要求,并呈现一种含义多元化的局面。马克思恩格斯努力划清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界限,但由于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流行,19世纪后期西欧无产阶级政党普遍采用社会民主名称,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个概念,并努力充实其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之在特定历史时期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 标签: 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共产主义 社会民主党
  • 简介:2003年2月4日,由奥地利人民党和极右翼的自由党联合组成的奥地利新政府在一片争议声中宣誓就职,奥地利终于在去年11月议会大选结束整整4个月的权力真空后有了新的政府.这样的结局宣告了奥地利社民党再次成为在野党,现状表明,社民党要重新问鼎奥地利政权,可谓任重而道远.

  • 标签: 奥地利 社会民主党 政党 选举 理论创新 社会阶级基础
  • 简介:德国社会民主是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第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非常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在坚持党代会年会制、健全党内监察制度、实行民主制等方面为各国政党树立了榜样。但是,德国社会民主只重视组织建设,而忽视了思想建设,使得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在党内逐渐泛滥,终于导致1914年党的破产。我们要学习德国社会民主在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汲取其在思想建设方面的惨痛教训,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

  • 标签: 德国社会民主党 党内民主 经验教训
  • 简介:这里刊发的是社会主义史上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罗莎·卢森堡的文章,是她生前未曾发表过的一篇在私人信件中称为《信条》的手稿,写于1911年9月或10月初。此信是写给里奥·约吉希斯的,原件是波兰文。波兰学者费利克斯·梯希于1991年在莫斯科收藏的波兰社会民主档案中发现了此信并首次译成德文,发表在柏林历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德国工人运动史国际研究通讯》上,随后由阿·帕斯摩尔和凯文·安德森从德文译成英文,收入彼得·胡迪斯和凯文·安德森主编的《罗莎·卢森堡读本》。卢森堡曾激烈批评过布尔什维克的集中制组织原则。在这方面,她1904年写的《俄国社会民主的组织问题》和1918年的《论俄国革命》两篇文章,在社会主义史上有很大影响。《信条:关于俄国社会民主的状况》一文被认为是卢森堡对布尔什维克所作批评的第三篇重要文章。本文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已故研究员李宗禹先生(1925—2010)依据彼得·胡迪斯和凯文·安德森编《罗莎·卢森堡读本》纽约2004年英文版并参考德译本译出,首次用中文发表。李宗禹先生是我国国际共运史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卢森堡文选》的主要译者和编者,他对卢森堡的思想和活动有深入研究。翻译这篇文章时他已八十高龄。据我们所知,这是李宗禹先生一生学术著述中的最后作品。这一译作的发表也是对李先生的纪念。译文的最后定稿经北京大学张光明教授整理过。

  • 标签: 俄国 社会民主党 卢森堡 布尔什维克 孟什维克
  • 简介:德国社民党历史上就十分注重传媒活动。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传媒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随着该党自身的整体转型,出现了明显的传媒党化现象,即对媒体从追求所有制控制和作为政论工具的使用.变为追求受到媒体的青睐,并在争取与媒体运作规则一致的努力中实现党的领袖的选拔和政策的抉择。传媒党化对西欧社民党和西欧民主政治都有很大影响。

  • 标签: 德国 社会民主党 传媒
  • 简介: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所提及的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被当今学界认为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之一.列宁在此篇文章中从享受主体、政治前提、实现途径以及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了共享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价值.梳理共享发展理念的思想渊源,研究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与共享发展理念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列宁 共同劳动成果 共享发展 劳动者 社会主义
  • 简介:<正>要开创史学工作的新局面,把历史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就必须在历史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发展史学工作和坚持唯物史观是一致的。列宁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唯物主义并不象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①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整个社会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列宁说得十分明确。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史学界对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指导意义的认识上,实际上

  • 标签: 唯物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 人民之友 历史研究 生产关系 社会形态
  • 简介:<正>联邦德国的社会民主需要对自己的社会政策和党的社会职能进行检讨,必要时则赋予其新的定义。但是,一部分党员和党的代表尚未看到存在着这种对党在联邦德国政治体制中的作用所产生的怀疑。社民党目前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与它同自民党联盟破裂以及失去政府权力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 标签: 联邦德国 意识形态 德国社会民主党 政治体制 社会政策 政府权力
  • 简介:在1998年9月27日举行的联邦德国第十四届联邦议院选举中,德国社会民主总理候选人格哈德·施罗德击败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总理候选人赫尔穆特·科尔,不但结束了“科尔时代”,而且使得卧薪尝胆达16年之久的社民党再次荣登执政党宝座。10月20日,社会...

  • 标签: 德国社民党 政党政治 德国社会民主党 战后德国 第三条道路 执政党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社民党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体系已然建成一部很有效的政治机器,社民党不仅仅对其执政基础工会负责,还积极开展与国内农民的联系,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吸纳各阶层人员支持其执政主张,这些政策给瑞典的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助推作用。社民党的长期执政带领瑞典人民将一个素有"欧洲穷汉"之称的瑞典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的典型代表,创造了世界闻名的"瑞典模式",和其与时俱进的政策理论建设、廉政建设、福利体系建设、组织建设等息息相关。通过这些适应瑞典的政策调试和建设,社民党在瑞典民众中塑造了良好的执政形象。

  • 标签: 瑞典社民党 执政形象 构建
  • 简介:在瑞典政党政治框架和格局中,社会民主在各个历史阶段推行的有关政策对促进瑞典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依据社会民主《党纲》的演进,分析其施政政策对瑞典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从中得出三点启示。

  • 标签: 瑞典社会民主党 执政实践 启示
  • 简介:<正>瑞典社会民主现任主席、政府首相英瓦尔·卡尔松出生于1934年11月9日。他的家乡布罗斯市地处瑞典南方,在当时是瑞典纺织和服装工业中心。幼年时,卡尔松的家境贫寒,全家5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木制房屋里度日。卡尔松的父亲奥洛夫·卡尔松是一位仓库保管员,在卡尔松13岁那年去世。卡尔松的母亲伊达·约翰松在一家毛纺

  • 标签: 卡尔松 社会民主党 瑞典社民党 青年团 第三条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
  • 简介:如果回顾一下历史,那么,对瑞典模式的态度可以有这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国际舆论对瑞典模式大唱赞歌。人们赞叹瑞典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认为它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都是很成功的,对它充满了羡慕之情。笫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20世纪

  • 标签: 社会民主党 瑞典模式 政党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 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