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痛的疼痛范围与神经压迫位置的关系。方法对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CPA)区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有明确血管压迫、临床资料完整的165例单支神经痛患者(第Ⅰ支支配区域疼痛22例,第Ⅱ支支配区域疼痛84例,第Ⅲ支支配区域疼痛59例),统计其神经压迫位置[位于神经感觉根脑池段(CPA区池段)者分为头、尾、腹、背4侧,位于神经感觉根入脑干区(REZ)者分为头腹、头背、尾腹、尾背4个象限]。结果(1)第Ⅰ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中,8例的神经压迫位置位于CPA区池段,其中头侧5例、腹侧2例、背侧1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7例),且主要从头侧压迫;14例的神经压迫位置位于REZ区,其中头腹象限11例、头背象限2例、尾腹象限1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11例),其中经头腹象限压迫8例。(2)第Ⅱ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中,29例的神经压迫位置位于CPA区池段,其中腹侧16例、背侧10例、头侧2例、尾侧1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22例),主要从腹侧或背侧压迫;55例的神经压迫位置位于REZ区,其中头背象限26例、头腹象限20例、尾背象限6例、尾腹象限3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41例),其中经头背象限压迫23例、头腹象限压迫17例。(3)第Ⅲ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中,26例的神经压迫位置位于CPA区池段,其中背侧16例、尾侧10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7例),且主要从背侧压迫;33例的神经压迫位置位于REZ区,其中头背象限25例、尾背象限6例、尾腹象限2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22例),均经头背象限压迫。结论神经第Ⅰ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的神经压迫位置在CPA池段以头侧为主,在REZ区以头腹象限为主;第Ⅱ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的神经压迫位置在CPA池段以腹侧和背侧为主,在REZ区以头背象限和头腹象限为主;第Ⅲ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的神经压迫位置在CPA池段只与尾侧和背侧有关,在REZ区以头背象限为主;小脑上动脉均是CPA池段和REZ区的主要责任血管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疼痛范围 神经血管压迫 位置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7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 23例)、实验组( 24例),时间段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一般组患者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神经血管减压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示 95.83%,一般组治疗有效率 73.91%,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0.00%,一般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17.39%,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神经痛,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疗效
  • 简介: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病征,其疼痛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每10万人中就有100~200例神经痛患者,年发病率约为5/10万,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儿童少见,女性的患病率约高于男性两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伽马射线 射频热凝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人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神经痛患者,其中48例采取经皮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另48例采取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并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疼痛和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评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3年和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严重程度分别是[(0.55±0.39)分和(0.94±0.61)分,t=7.572,P=0.011],[(0.81±0.61)分和(1.19±0.83)分,t=7.513,P=0.012]和[(1.13±0.65)分和(1.55±0.91)分,t=7.837,P=0.010]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分别是[(0.39±0.28)分和(0.67±0.49)分,t=7.290,P=0.014],[(0.65±0.37)分和(0.94±0.55)分,t=7.353,P=0.013]和[(0.80±0.35)分和(1.13±0.64)分,t=7.475,P=0.012]分;总体疗效为两类疼痛和手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分别是[(0.72±0.35)分和(1.33±0.56)分,t=7.701,P=0.009]分,[(1.21±0.49)分和(1.78±0.70)分,t=7.580,P=0.011]分和[(1.46±0.55)分和(2.24±1.03)分,t=8.026,P=0.007]分;观察组上述项评分在1年,3年和5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老年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持续时间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判断神经神经压迫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单侧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测量神经根入/出脑干区(REZ)的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例病人病侧FA平均值为0.34±0.07,明显低于健侧FA平均值(0.5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压迫程度分组,重度压迫组病侧和健侧FA平均值为0.30±0.04、0.49±0.07,轻度压迫组病侧和健侧FA平均值为0.37±0.07、0.51±0.08,重度压迫组的病侧FA平均值较轻度压迫组病侧低(P=0.001),但是两组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结论FA值可以客观定量反映神经微结构的变化,与神经痛的神经压迫程度有关,对判断手术指征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神经血管压迫 REZ区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联合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治疗。结果53例术中发现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3例无明确责任血管。56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并出现轻度至中度的面部感觉迟钝和麻木感。随访0.5-3年,无疼痛复发病例,48例仍有轻度的面部麻木,8例无面部麻木。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是安全有效,如果在术中能确定有责任血管压迫神经根时,在行减压术的同时对病变的神经感觉根行定向毁损术,是降低复发率和取得长期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介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效果良好。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神经痛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分布采用传统的封闭疗法和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查看患者的VA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周围支 多点射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神经成像在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单侧神经痛患者,以随机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分别给予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显示患侧有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57(95.00%)例和46(76.66%)例,显示患侧无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3(5.00%)例和14(23.33%)例,显示健侧有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2(3.33%)例和8(13.33%)例,显示健侧无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58(96.66%)例和52(86.66%)例,P<0.05。结论对磁共振神经成像在神经痛诊断中进行应用,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能够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磁共振 三叉神经成像 三叉神经痛 诊断 应用效果
  • 作者: 方丹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 简介:神经痛作为一种脑神经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自己的其中一侧面部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一般来说,右侧脸部疼痛的概率会远高于左侧。与此同时,这一疾病的发作情况十分不规律,有时候患者哪怕只是在正常走路抑或是和别人交谈,也会出现阵发性的疼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时只有几秒钟,但有时却会长达数分钟。

  • 标签: 三叉神经;预防;治疗
  • 简介:神经痛以中老年妇女为多见.冬春季易发.发病前常无明显征兆.一般呈急性发作。症状是突然出现面部神经分布区域呈放电样、刀割样.甚至撕裂样的疼痛,同时还伴有脸部肌肉痉挛,面部发红、流泪、流口水等。由于疼痛。患者不敢洗脸、刮胡子,甚至不敢吃东西。每次发作的时间因人而异,可持续数天或数周.然后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不发作。神经痛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它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被诱发出来.比如触碰到脸上的皮肤、吃东西、打哈欠、刷牙、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护理 急性发作 中老年妇女 肌肉痉挛 发病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髓石和神经痛的辨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被误诊为神经痛的髓石病例。结果髓石被误诊为神经痛。结论临床医生对髓石、神经痛认识不到位,误诊现象严重。

  • 标签: 牙髓钙化 髓石 三叉神经痛 误诊
  • 简介: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目前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乙醇,甘油,阿霉素,亚甲兰等),经皮射频热凝术,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神经血管减压术,神经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冷冻疗法等)。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病因 发病饥理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神经诱发电位(BTEP,brainstemtrigeminalevokedpotentials)在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采用MVD术治疗神经痛患者53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BTEP的W2、W3波。其中38例在完成减压后BTEP明显改善(改善组),15例未明显改善(未改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53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改善组术后即刻缓解28例,10例术后两周内疼痛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瘫、听力下降、麻木等并发症。15例未改善组中,经确认虽减压充分,但BTEP术中无明显改善;术后即刻缓解8例,4例术后疼痛缓解,3例在随访期仍存在明显疼痛;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期均未见复发。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MVD术中BTEP改善可预测手术效果。未改善可能与责任血管压迫力量较大、病程较长、既往行过射频热凝术等因素有关,相较于改善组,手术疗效相对不确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的30例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为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实验组采取的治疗方案为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疼痛评分较低,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神经半月节氧注射治疗的方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了复发率,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可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氧注射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