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SD)治疗消化隆起性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 60例实施 ESD治疗的消化隆起病变患者 5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 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实施 ESD专项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患者通过 ESD术完整、彻底的剥离病变,手术顺利,手术效果比较明显,经过护理之后,患者恢复效果理想,均在手术后 5-7天出院,对照组 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出血, 3例患者出现胃肠减压管脱落,实验组患者没有术后大出血以及胃肠减压管脱落的情况。结论:对实施 ESD术治疗的消化隆起性病患者应用专项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缩短手术周期,避免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SD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圈套扎治疗消化隆起性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胃镜发现的有消化隆起性病的患者进行超声胃镜检查,观察病变大小、形态、位置(在管壁的层次)、边缘及回声强度,对起源于粘膜层的肿物治疗前均行病理检查,对固有肌层的肿物尽量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行针吸活检,然后行皮圈套扎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套扎成功,3-5天内病人有轻度疼痛,2周后复查胃镜见肿物脱落,套扎处浅溃疡形成,4周后复查胃镜仅见局部凹陷,愈合良好。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圈套扎治疗消化隆起性病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

  • 标签: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胃镜 超声胃镜 套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隆起性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经EMR切除的29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理情况等结果。结果29例患者的病灶切除顺利,切除完全。1例内镜手术后24小时内少量出血,经内科止血治疗出血停止。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在消化隆起性病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导价值。方法观察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对隆起性病进行初步诊断,再行超声内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理确诊的124例,对色素胃镜诊断和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EUS对上消化隆起性病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7.4%),明显高于FICE技术胃镜(79.6%)。其中对平滑肌瘤、间质瘤、壁外脏器或病变压迫的诊断最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P<0.01)结论EUS能准确判断表面光滑型胃隆起性病的起源,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对明确该类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隆起性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在52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当中,出现息肉29例、脂肪瘤2例、平滑肌瘤5例、间质瘤9例、异位胰腺4例、纤维脂肪瘤2例以及腺瘤1例,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6.2%。结论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隆起性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分辨率高,诊断结果准确,对于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超声内镜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隆起性病诊断采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的效果。方法纳入165例于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来院就诊的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胃镜和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分别为患者进行检查并出具诊断结果,统计并对比两种技术手段临床诊断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微型探头超声胃镜临床诊断率为93.94%,诊断符合率为86.59%,明显高于胃镜的25.45%和29.27%(P<0.05)。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隆起性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直观探查病灶形态并高标准完成腔内管道壁及其相邻脏器的实时超声扫描,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微型探头超声胃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常规胃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小探头(MPS)结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对消化隆起性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对我院胃镜室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粘膜局限性隆起性病,行MPS检查,对其中43例行ESD治疗,比较MPS与ESD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MPS诊断消化粘膜及粘膜下隆起性病43例,其中食管12例,贲门4例,胃22例,十二指肠2例,大肠3例,诊断平滑肌瘤14例,间质瘤19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息肉样隆起性病5例,类癌1例,十二指肠布氏腺可能1例,血管瘤1例。选择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灶,成功率100%,术中穿孔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5%,ESD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MPS诊断符合33例,诊断率77%。结论MPS与EMS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性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小探头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黏膜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隆起性病中的诊断和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经胃镜诊断为消化隆起性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作比较,分析EUS诊断的符合率;并对其中78例黏膜下肿瘤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病变切除术。结果消化隆起性病以间质瘤最常见,其次是平滑肌瘤,不同病变的声像图有一定的特点;EUS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是92%。结论EUS对上消化隆起性病可初步定性,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上消化道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扫查消化黏膜下病变在管壁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消化黏膜下隆起性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消化隆起性病316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明确病变的层次和性质。结果316例消化隆起性病中黏膜下病变198例,其中平滑肌瘤118例,间质瘤27例,脂肪瘤、囊肿各15例,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7例,异位胰腺9例,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布氏腺瘤各1例。病变分布在整个消化管壁,以起源于黏膜肌层最常见,有7例病变在小探头内镜超声下未明确层次。结论小探头内镜超声可以明确黏膜下病变消化中的分布,并对病变大小、层次起源提供高准确率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肠黏膜 诊断 分布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MS)在消化隆起性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MS检查消化隆起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集17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消化隆起性病114例,疾病种类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为主;下消化隆起性病61例,疾病以炎症/息肉和神经内分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层为主。EMS评估消化隆起性疾病的特异性、准确性超过90%。结论 EMS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隆起性病的分布、大小、形态特征,明确病变起源位置,能够较准确的判断病变性质,对消化隆起性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隆起性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确诊,均给予微型探头超声胃镜检查,分析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48例消化隆起性病者分别接受常规胃镜、mEUS扫描,其中10例经常规胃镜确诊为隆起性病,经mEUS检查确诊率100.00%,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确诊率20.83%(P<0.05)。48例mEUS诊断间质瘤19例、脂肪瘤11例、息肉5例、壁外压迫3例、囊肿2例、恶性肿瘤5例、炎性增生2例、异位胰腺1例。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可准确区分各层消化病变情况,有助于准确诊断粘膜下肿瘤起源、性质、大小等,其临床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胃镜。

  • 标签: 微型探头超声胃镜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择消化隆起性病病例开展此次研究,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该疾病病变来源及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列举相关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22年6-7月间开展,取我院30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针对本研究30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中,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后结果显示,以病变部位区分:食管病例占7 例/23.33% ,胃部病例占19例/63.33%,十二指肠病例占4例/13.33%;以病变类型区分:发病率占据前3位病变类型为间质瘤占比率最高7例/23.33%,平滑肌瘤、囊肿各占5例/16.66%,后依次为脂肪瘤占 3例/10.00%,异位胰腺、外压病变各占2例/6.66%,息肉、疣状胃炎各占1例/3.33%,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占1例/3.33%,其余3例患者未发生病变。结论 针对上消化隆起性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占据一定优势性,其显现的图像更为清晰,能够深层次剖析消化壁,明确患者病变部位、起源及性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且可作为内镜下治疗前的重要评估手段。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诊断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良性或恶性病所致的消化狭窄性病在临床上不少见,尤其消化的恶性肿瘤达中晚期或手术后的狭窄或复发所致的狭窄性病时,外科的治疗效果往往创伤大、效果不理想。而放射影像介入诊断治疗创伤小、病人易耐受、效果较好。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性病通过一至数次的介入治疗多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 标签: 消化道狭窄性病 介入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內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隆起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的90例消化隆起病变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评估准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88例隆起病变行ESD,均成功切除,2例未能成功转外科治疗。结论规范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ESD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隆起性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隆起性病患者35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回顾分析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方法与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4.3±2.3)min。病变直径为0.8~4.9cm,平均病变直径为(1.67±0.23)min。术后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其中出血1例、穿孔2例,对该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症状消除,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隆起性病临床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各项手术细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