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头皮撕脱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2月至2019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共收治全头皮撕脱伤患者4例,年龄31~56岁,均为女性,全头皮撕脱伤并伴有不同程度颅骨外露,均通过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1例于伤后24 h行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2例无再植条件并颅骨外露,行游离背阔肌肌瓣覆盖颅骨外露创面,生物敷料覆盖肌瓣及其他创面,二期切取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1例为伤后外院行头皮原位缝合后全头皮坏死入院,经腹腔镜下切除大网膜,行吻合血管的大网膜移植,生物敷料覆盖大网膜表面,二期自体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头皮原位再植的1例患者术后头皮成活满意,头发再生良好,瘢痕不明显。背阔肌肌瓣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2例患者头部外观较为臃肿,肌瓣移植部位遗留瘢痕秃发且供瓣区损伤大。大网膜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1例患者头部外观饱满光滑,质地柔软,腹部供区损伤小且无明显腹部并发症,但术后遗留全头皮瘢痕秃发。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仍是全头皮撕脱伤创面修复的最佳选择,对于不能进行头皮原位再植并大范围颅骨外露的创面修复,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腹腔镜切除大网膜游离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亦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显微手术回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12例手指逆行套状撕脱伤患者,予修复骨折脱位、皮肤回植并修复血管、神经及肌腱,术后抗感染、抗凝血、抗痉挛,绝对卧床,保温,观察回植皮肤的血供、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指皮肤成活良好,2例手指少量皮肤坏死结痂,积极换药脱痂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12例患者手部外形良好、皮肤质地柔软,血供充分,手指功能良好,根据手功能评定标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屈伸功能总活动度与健侧比较,优7例,良2例,中3例。皮肤感觉恢复至S4 5例,S3 4例,S2 2例,S1 1例。结论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显微手术回植,可降低撕脱皮肤的坏死几率,最大限度保留手指的外形与功能,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茎皮肤撕脱伤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与皮瓣移植修复临床效果的差别。方法2002年5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阴茎皮肤完全撕脱5例,均为机器绞伤,海绵体及尿道无损伤。3例采用中厚皮片植皮,2例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带蒂移植,修复阴茎软组织缺损。术后定期复查。结果3例植皮大部分成活,遗留少量创面,经换药后2期愈合。2例皮瓣移植成活良好,1期愈合。术后随访1~3年,植皮3例患者自感外形差,常有不适感,排尿功能受影响,阴茎勃起时受瘢痕牵拉;皮瓣修复2例患者自感外形较满意,阴茎皮肤柔软、松弛,日常无不适,排尿功能正常,阴茎可充分勃起。结论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带蒂移植修复阴茎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易行,临床效果优于中厚皮片植皮。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头皮完全撕脱伤显微外科再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对8例全头皮完全撕脱伤手术患者,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及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全身状况及再植头皮血运,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对患者身心予以全面、系统的护理。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8例全头皮完全撕脱显微外科再植术后3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1例术后18 h出现动脉危象,及时发现并经抗痉挛、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分别于术后26 h、32 h出现静脉危象,经皮瓣小切口湿敷、拆除部分缝线等对症处理后再植头皮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6例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36(平均6)个月,头皮基本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头发生长良好。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为全头皮完全撕脱伤再植术提供了技术保障,术后密切监测全身状况及再植头皮血运、全面实施体位护理、用药观察等是全头皮再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对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修复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纳入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排除术前下肢力线异常者及合并软骨损伤者。术前和术后1年时通过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磁共振(MR)观察术后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愈合情况。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t=7.98、5.55,均为P<0.05);且MR观察未发现半月板后根部再撕裂或半月板体部外凸。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可将半月板后根部撕脱复位并稳定固定于其解剖止点区域,从而维持半月板的环状结构以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锚钉缝合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接受TKA的患者3 922例,确定术中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病例48例(1.2%),所有患者接受锚钉缝合术。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使用铰链式护膝,术后每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在术后6周、3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接受1次X线检查,以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以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 92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48例(1.2%)发生术中MCL损伤。其中,1例患者术后两年内死亡,2例患者失访,共有45例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24例MCL中段撕裂,21例MCL附着点断裂。35例发生在十字韧带保留的TKA术中和10例发生在后稳定型TKA术中。患者末次随访时最大屈膝(111.2±18.8)°、最大伸膝(1.5±1.5)°以及活动范围(110.2±30.2)°明显高于治疗前(107.5±22.5)°、(5.5±4.5)°、(102.2±27.8)°(t = 2.822、5.026、3.670,均为P<0.05)。平均随访时间(99.2±5.7)个月,没有1例患者发生膝关节不稳定。其中5例患者因为膝关节僵硬而接受了干预(4例手法推拿和1例翻修术),2例患者因为人工膝关节无菌性松动接受了翻修术。结论TKA术中MCL前束撕脱可以通过锚钉缝合术修复治疗,然后进行铰链式护膝支撑。膝关节僵硬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颈7根性撕脱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小鼠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方法选用雌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撕脱伤组。撕脱伤组于前路行颈7根性撕脱术;假手术组仅暴露并分离颈7神经根。术前和术后,检测小鼠患侧前足痛行为、双侧前足肌力及Rota-rod实验。术后7 d,取颈7节段脊髓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撕脱伤组出现明显机械痛敏和冷痛敏(P<0.01),热痛敏、肌力和Rota-r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 d,撕脱伤组脊髓背角GFAP及Iba1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此单纯颈7根性撕脱小鼠模型可显著诱发神经病理性痛,且对患肢运动功能无明显损伤,可作为研究臂丛神经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理想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ogsplitter"损伤伴Tillaux-Chaput骨折/Wagstaffe-Lefort骨折与Volkmann骨折未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6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伴Tillaux-Chaput骨折/Wagstaffe-Lefort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27~56岁,平均36.4岁;开放性损伤2例(根据Anderson-Gustilo分型:Ⅱ型1例,ⅢA型1例),闭合性损伤14例;骨折AO/OTA分型均为44-C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9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外旋型4例。采用外侧单一切口,复位腓骨骨折后用接骨板固定,Tillaux-Chaput骨折/Wagstaffe-Lefort骨折采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Volkmann骨折用螺钉固定。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肌肉骨骼功能(SMFA)障碍指数、肌肉骨骼功能困扰指数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27个月,平均21.3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8周。末次随访时13例均行走正常,3例轻度不适。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6~100分(平均96.3分),其中优12例,良3例,差1例。SMFA障碍指数为8~17分(平均15.9分),SMFA困扰指数为3~9分(平均6.5分)。结论"Logsplitter"损伤伴Tillaux-Chaput骨折/Wagstaffe-Lefort骨折与Volkmann骨折时,术中固定Tillaux-Chaput骨折块或Wagstaffe-Lefort骨折及Volkmann骨折重建下胫腓水平稳定"环",未行下胫腓螺钉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17例伴喙锁韧带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喙锁韧带分为未重建组和重建组:未重建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7.9±11.9)岁(范围,19~60岁)。重建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4.9±13.0)岁(范围,25~62岁)。术前采用三维CT检查判断韧带损伤并据此分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6.7)个月(范围,9~27个月)。两组患者锁骨骨折均愈合,重建组骨折愈合时间(12.6±0.7)周(范围,12~14周),未重建组(23.7±7.9)周(范围,1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 P=0.004)。末次随访时,重建组VAS评分[(3.0±1.3)分]、Constant-Murley评分[(85±11)分]分别与未重建组[(3.1±1.8)分、(77±1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未重建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8周)1例,锁骨钩钢板松动1例,内固定取出后再发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Ⅱ度)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7/10);重建组发生肩峰骨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24)。结论重建喙锁韧带锁骨止点可有效降低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满意。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洗伤方联合手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活动受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骨科共 29例术后肿胀、活动受限的踝关节骨折病例,使用下肢洗伤方联合手法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为 2.00( 1.50, 2.50)、 10.00( 4.00, 14.00), 治疗后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为0( 0, 1.00)、 17.00( 11.00, 17.00)。治疗前后比较,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活动受限患者,下肢洗伤方联合手法治疗能提高踝关节功能评分并降低踝关节肿胀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形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永康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5例拇指末节脱套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61岁,损伤平面在指间关节以远7例,甲根部以远8例,脱套指末节长度1.8~2.3 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8 cm×4.6 cm~2.3 cm×5.6 cm。采用B形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创面,同时将第一掌骨桡侧掌背神经与创面尺侧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上臂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对拇指外形及功能进行随访,以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测定皮肤感觉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评价拇指功能。结果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5.0 cm~2.5 cm×6.0 cm,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0个月,拇指修复处皮瓣质地柔软、耐磨、不臃肿、无明显色素沉着,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距觉达8~11 mm,平均9.3 mm,基本恢复了拇指原有的外形及功能。皮瓣感觉功能达S3+13例,S3 2例。拇指功能评定为优9例,良6例。供区无瘢痕挛缩及感觉过敏等并发症。结论B形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拇指末节脱套伤,能同时完成皮肤覆盖和感觉重建,术后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