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84年9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工作站为配合高陌乡东沈村农民用土而对“6”号遗址进行了局部的发掘。“6”号遗址位于燕下都城内南部的东沈村东、中易水北岸,是一处商周时期的生活居住遗址。在发掘的约3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一批遗迹遗物,其中还出土了七座汉墓。现将七座汉墓的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七座汉墓(编号M1—M7)皆土坑竖穴墓,方向在0°到10°之间。墓中填土成五花状,部分夯打。葬具为木质,皆腐烂。从朽木痕迹看,M1、M4和M7为单棺墓,余为一棺一橔墓。椁木紧贴土坑四壁,棺放置在椁中部或偏南,唯M2棺下有两条横放的垫木。七
简介:本省易县城东南有燕下都故城,城址内外历年有古文物出土。农民耕作及伐土时,往往发现古物。武阳台、练台、北董、高陌、周任、沈村、故安城一带每年出土不少古物。五十年前,在大风大雨之后,铜镞、印玺、古币多暴露地面,妇孺争相采集,售于绘画着古物图象幌子的打锣小贩保定谢洛好等。北京东琉璃厂云松阁李庆和兄弟常年住在这里收购,掉手转卖。清道光、咸丰间曾出土大量明刀(见《古泉汇》);光绪十九年出土齐侯四器,为盛铎所得,转售纽约艺术博物馆。民国三年端阳节,北董薛姓在老姥台东取土,掘得重36斤,长0.65米的铜龙(俗呼“小金牛”),商人争夺,脱落尾部,为姚桂芳攫去,经中高村冯化南介绍,以400元售于保定,转售比利时斯托莱克(A.Stoclet),自是引起外国文化间谍注意。美国毕霞波曾驾驶飞机拍照燕故都鸟瞰图,拟勾结劣绅在此盗掘,经人民反对而未逞。二十年代,古物保管委员会北京大学马衡教授为了防止外人盗掘,倡议勘察发掘。1930年试掘,颇有收获。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文化单位重加勘察,1961年国务院定燕下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燕下都文物,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一部分藏北大考古学系及易县燕下都保管所,是考古学的珍贵材料。我自1929年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