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我站2020年献血不良反应统计数据与全国血液安全监测统计数据的差异情况,分析本站登记不良反应时偏低的原因,为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自填方式对我站献血服务科采血工作人员发放问卷。结论讨论:献血者都被清楚的告知了迟发献血反应回告途径,但采血工作人员对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分类、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判定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介入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简称 ADR )发生率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 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间来院治疗的 136 例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68 例,行临床药师介入模式和常规药物监督管理。对比药品使用情况。 结果: A 组的 ADR 发生率为 4.41% , B 组为 14.71% ;临床药师监测报告上报率为 35.56% , B 组为 23.70% ;用药满意度为 98.53% , B 组为 89.71% ( P < 0.05 )。 结论:为用药患者行临床药师介入模式可减少 ADR ,保证临床药师主动上报药品监测报告,进而提高用药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与影响因素。方法 挑选院内2022年1月-2023年1月疫苗接种儿童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讨疫苗接种的负面反应与影响要素,进而编制相关的策略。结果 100例疫苗接种儿童一同出现负面反应15例,占比15.00%,儿童疫苗接种负面反应要素分为疫苗本质、儿童本身、接种时间、接种后作息不合理、接种操作不合理。结论 儿童疫苗接种的负面反应大多数囊括儿童本身、疫苗与接种操作等各类要素,必须编制相关策略,减少负面反应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药师开展药学的相关服务,对降低重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发生几率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药治疗患者4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中药师的药学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师的药学服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例,占总人数的5%;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4例,占总人数的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过以上比较内容能够看出,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减少患者用药问题的出现,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受药学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21年5月开展临床药学干预措施,以此为节点分别抽取5月份前后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8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2组,其中未接受药学干预的43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药学干预的43例记作研究组,对比在不同方案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观察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研究组中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更低的几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应用药学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适合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射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要点进行阐述。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40例放射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参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检查前后血压心率、一次检查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检查前后,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为(19/20)95.0%,高于参照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17/20)85.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5.0%,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0)20.0%。结论:在放射科患者检查中,需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较大而影响检查的顺利开展,提升一次检查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措施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各科室治疗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治疗顺序分为常规组(240例)和研究组(24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处方管理,研究组采用药学干预措施进行处方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显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用药治疗的患者,药房配药时应用药学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在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药学干预方法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中药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方法,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总有效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干预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治愈率,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而保障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以来在本社区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并统计2013年1~12月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2012年1~12月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98.37%)和接种及时率(97.00%)均较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88.92%、84.32%)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82,P<0.05)。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统计的658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达0.91%;而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统计的722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结论通过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与儿童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履行告知义务,可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了证据,起到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